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突破化学课堂教学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教师只有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念。 文章主要论述用多媒体教学法来突破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静”的微观世界;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动”的微观世界;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便于剖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微观教学 难点 突破
对于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自然学科,特别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以及明显的实验现象所带给学生的感性认识,往往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任务的加重,特别是接触到微观粒子的学习时,由于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和变化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变淡了,会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如果教师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去感性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规律,能有效地突破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本人略谈下几点肤浅的经验。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静”的微观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取感性认识,再进行想象,才能有效地掌握微观世界的规律。例如:我在讲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分子和原子时,先找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图片,通过精美的课件放映給同学们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微观粒子有多渺小,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分子和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让很难理解的微观粒子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到“静”的微观世界。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动”的微观世界
荀子说过“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观现象,生动、直观,快速的变化过程和一般难以观察的现象,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物质的三态时,由于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缺乏感性认识,对物质三态的变化过程、分子间的距离变化不易想象,导致学生很难在脑中建立起对微观变化的正确理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中的运动特性,用flash软件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制成三维动画。通过模拟加热时,液态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直到形成气态物质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很多的演示,反之,降低温度,分子间的距离缩小,物质由气态变回液态直至固态,则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质三态的本质区别,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生动形象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
又如在讲授原子这节课时,先观看“水分子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当屏幕上水分子分裂后,出现了三个更小的粒子,提出问题,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然后放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在化学变化中,一个水分子分裂成三个更小的粒子,而这三个粒子却不能再分不去,那么也就说,这些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上把这些粒子叫原子,从而得出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然后继续放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聚集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可以自然地得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这样进行教学的空间构型,再结合传统的模型进行示意,就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形象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便于剖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变化一直是化学研究的重点知识,从宏观上观察即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有些困惑,不能理解——一种物质是怎样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化学变化的实质入手,即化学变化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的过程。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若将该过程用动画模拟出来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例如,在讲到水电解的变化时,通过动画模拟把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氢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表现得非常直观。又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时,现象不明显,两种物质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反应时到底哪种离子进行了结合,哪些离子没有结合,学生存在疑惑,如果通过动画形式进行模拟,就能很直观的观察到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进行结合形成了水分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并没有结合在一块,学生在脑海中印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巩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了变化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通过不断的探索运用,激发学生对理科化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为化学教学中的微观教学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为化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芳. 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2]李振顺. 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
[3]朱莲英.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应用与探讨[D]. 西北师范大学,2004.
[4]曹洪凉. 高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PPT)课件使用的实践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微观教学 难点 突破
对于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自然学科,特别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以及明显的实验现象所带给学生的感性认识,往往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任务的加重,特别是接触到微观粒子的学习时,由于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和变化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变淡了,会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如果教师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去感性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规律,能有效地突破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本人略谈下几点肤浅的经验。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静”的微观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取感性认识,再进行想象,才能有效地掌握微观世界的规律。例如:我在讲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分子和原子时,先找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图片,通过精美的课件放映給同学们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微观粒子有多渺小,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分子和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让很难理解的微观粒子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到“静”的微观世界。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动”的微观世界
荀子说过“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观现象,生动、直观,快速的变化过程和一般难以观察的现象,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物质的三态时,由于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缺乏感性认识,对物质三态的变化过程、分子间的距离变化不易想象,导致学生很难在脑中建立起对微观变化的正确理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中的运动特性,用flash软件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制成三维动画。通过模拟加热时,液态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直到形成气态物质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很多的演示,反之,降低温度,分子间的距离缩小,物质由气态变回液态直至固态,则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质三态的本质区别,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生动形象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
又如在讲授原子这节课时,先观看“水分子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当屏幕上水分子分裂后,出现了三个更小的粒子,提出问题,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然后放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在化学变化中,一个水分子分裂成三个更小的粒子,而这三个粒子却不能再分不去,那么也就说,这些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上把这些粒子叫原子,从而得出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然后继续放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聚集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可以自然地得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这样进行教学的空间构型,再结合传统的模型进行示意,就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形象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便于剖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变化一直是化学研究的重点知识,从宏观上观察即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有些困惑,不能理解——一种物质是怎样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化学变化的实质入手,即化学变化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的过程。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若将该过程用动画模拟出来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例如,在讲到水电解的变化时,通过动画模拟把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氢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表现得非常直观。又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时,现象不明显,两种物质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反应时到底哪种离子进行了结合,哪些离子没有结合,学生存在疑惑,如果通过动画形式进行模拟,就能很直观的观察到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进行结合形成了水分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并没有结合在一块,学生在脑海中印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巩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了变化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通过不断的探索运用,激发学生对理科化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为化学教学中的微观教学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为化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芳. 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2]李振顺. 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
[3]朱莲英.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应用与探讨[D]. 西北师范大学,2004.
[4]曹洪凉. 高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PPT)课件使用的实践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