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体现的工匠精神,集中在“努力学习、锲而不舍、不耻下问、精益求精”等内涵上。高职学院需要深刻认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结合时代的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未来大国工匠的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工匠精神;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42-02
一、高职院校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上的重要使命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也明确要求:要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连续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文件中,工匠精神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迈进的转型时期,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这个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育部歷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组织、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借助大赛平台,围绕工匠精神的培育,促使各职业院校形成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教材、专业教学质量诊断分析报告等系列教学成果。通过大赛让学生锻炼创新及动手能力,磨炼“匠心”作为职教领域展示职教成果和师生才华的重要平台,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2016年国赛主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这更是在国家层面上全力推动“工匠精神”的明确要求。今后,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必将为未来大国工匠的培育提供试验的平台,各职业学校也将会视技能大赛的备赛过程为打磨和塑造未来大国工匠的重要契机。
二、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数据显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90%以上的赛项都已经把职业素养纳入竞赛内容范围,这也体现了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
(一)大赛的制度设计促进高职学院主动形成“工匠精神”
国家层面下发了多份文件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都明确要求各院校要重视技能大赛。这体现我国从顶层设计、制度层面上是重视技能大赛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走过了十周年,办赛规模、质量、影响力等方面都在不断提高。大赛制度在不断完善,各个学校也逐步形成了校赛、省赛、国赛的完整竞赛体系。在学生尽情展示才华的这个舞台上,其备赛过程体现的正是培育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凸显的正是工匠精神。这一过程也正是各院校发现学生先天禀赋和兴趣的过程,起到了保护工匠培育的内生动力,在大赛选手的层层选拔和培养中,根据大赛的制度改变原有的评价标准,从各个角度发现学生的长处。助力学生将此逐步外化成能力,促进学生学有所长、日趋进步和日益提升。
(二)大赛的专业技能内容促进师生追求“工匠精神”
随着竞赛项目的增加、竞赛专业技能内容的丰富、比赛形式的不断更新,职业技能大赛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开始的“会”到现在的“精”,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2017年新增设置的“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中,对外贸跟单能力的内容设置上,除了涵盖国际贸易环节涉及的60多种单据制作,还有30%的比重是对完成时间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制作单据,对跟单流程要熟练,还需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快、更强。创新精神是增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永动力,在“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上,比赛内容明确包括“数据采集、建模与创新设计”和“创新产品加工、装配验证”两大部分,参赛选手的自由创新能力是重点考核。在对过程的专注方面,从2016年全国技能大赛开始,操作过程就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规范摆放用具、保持场地秩序、践行操作程序等作为对选手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引领和示范,这就要求在常规的专业学习中要注重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以赛促改。
(三)做好“传帮带”,在专业技能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要突破重围,这需要在专业技能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技能竞赛只是一个点,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以专业关键技能训练为重点,以项目化、模块化形式,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才是面。在日常的专业技能训练中,老师要做好“传、帮、带”。总结历年来的参赛经历,所有的指导老师和一线的企业专家的总结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要想尽办法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实践中,老师、学生、企业专家在一起不断沟通,不断切磋、不断尝试,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尤其注重鼓励学生主动将想法付诸实践,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同时,注重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的教育与考核。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在不断地养成“工匠精神”: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校级竞赛方案的设计、赛场设计、设备与工具的确定和准备、赛题设计、裁判员遴选与培训、技术咨询、赛场组织等各项工作,在一次一次不同级别的竞赛中,按照竞赛的标准一丝不苟地组织和实施。在这些备赛、参赛、办赛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工匠精神”。
三、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历来注重内涵建设,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不少荣誉,2017年获得了“化工生产技术”“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2项一等奖,此外还获得了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该校每年都在全院各专业中精选典型工作项目设置赛项开展“技能节”,鼓励全员参与,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在此期间会组织专门的技能节开幕式和闭幕式,组织学生开展工匠精神主题研讨班会,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邀请全省兄弟院校师生来校参观和交流,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氛围。在这样的常规竞赛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职业教育宣传周举办的产品发布会,更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竞赛,广大师生强烈的荣誉感和由此带来的使命感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认同工匠精神。将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的做法也让学院的人才培养结出硕果。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工匠精神;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42-02
一、高职院校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上的重要使命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也明确要求:要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连续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文件中,工匠精神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迈进的转型时期,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这个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育部歷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组织、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借助大赛平台,围绕工匠精神的培育,促使各职业院校形成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教材、专业教学质量诊断分析报告等系列教学成果。通过大赛让学生锻炼创新及动手能力,磨炼“匠心”作为职教领域展示职教成果和师生才华的重要平台,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2016年国赛主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这更是在国家层面上全力推动“工匠精神”的明确要求。今后,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必将为未来大国工匠的培育提供试验的平台,各职业学校也将会视技能大赛的备赛过程为打磨和塑造未来大国工匠的重要契机。
二、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数据显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90%以上的赛项都已经把职业素养纳入竞赛内容范围,这也体现了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
(一)大赛的制度设计促进高职学院主动形成“工匠精神”
国家层面下发了多份文件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都明确要求各院校要重视技能大赛。这体现我国从顶层设计、制度层面上是重视技能大赛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走过了十周年,办赛规模、质量、影响力等方面都在不断提高。大赛制度在不断完善,各个学校也逐步形成了校赛、省赛、国赛的完整竞赛体系。在学生尽情展示才华的这个舞台上,其备赛过程体现的正是培育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凸显的正是工匠精神。这一过程也正是各院校发现学生先天禀赋和兴趣的过程,起到了保护工匠培育的内生动力,在大赛选手的层层选拔和培养中,根据大赛的制度改变原有的评价标准,从各个角度发现学生的长处。助力学生将此逐步外化成能力,促进学生学有所长、日趋进步和日益提升。
(二)大赛的专业技能内容促进师生追求“工匠精神”
随着竞赛项目的增加、竞赛专业技能内容的丰富、比赛形式的不断更新,职业技能大赛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开始的“会”到现在的“精”,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2017年新增设置的“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中,对外贸跟单能力的内容设置上,除了涵盖国际贸易环节涉及的60多种单据制作,还有30%的比重是对完成时间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制作单据,对跟单流程要熟练,还需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快、更强。创新精神是增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永动力,在“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上,比赛内容明确包括“数据采集、建模与创新设计”和“创新产品加工、装配验证”两大部分,参赛选手的自由创新能力是重点考核。在对过程的专注方面,从2016年全国技能大赛开始,操作过程就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规范摆放用具、保持场地秩序、践行操作程序等作为对选手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引领和示范,这就要求在常规的专业学习中要注重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以赛促改。
(三)做好“传帮带”,在专业技能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要突破重围,这需要在专业技能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技能竞赛只是一个点,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以专业关键技能训练为重点,以项目化、模块化形式,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才是面。在日常的专业技能训练中,老师要做好“传、帮、带”。总结历年来的参赛经历,所有的指导老师和一线的企业专家的总结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要想尽办法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实践中,老师、学生、企业专家在一起不断沟通,不断切磋、不断尝试,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尤其注重鼓励学生主动将想法付诸实践,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同时,注重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的教育与考核。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在不断地养成“工匠精神”: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校级竞赛方案的设计、赛场设计、设备与工具的确定和准备、赛题设计、裁判员遴选与培训、技术咨询、赛场组织等各项工作,在一次一次不同级别的竞赛中,按照竞赛的标准一丝不苟地组织和实施。在这些备赛、参赛、办赛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工匠精神”。
三、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历来注重内涵建设,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不少荣誉,2017年获得了“化工生产技术”“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2项一等奖,此外还获得了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该校每年都在全院各专业中精选典型工作项目设置赛项开展“技能节”,鼓励全员参与,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在此期间会组织专门的技能节开幕式和闭幕式,组织学生开展工匠精神主题研讨班会,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邀请全省兄弟院校师生来校参观和交流,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氛围。在这样的常规竞赛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职业教育宣传周举办的产品发布会,更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竞赛,广大师生强烈的荣誉感和由此带来的使命感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认同工匠精神。将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的做法也让学院的人才培养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