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时代记忆的歌手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时代都会诞生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歌手。他们有的在那个时代家喻户晓,但现在却鲜有人知,有的却依然作为那个时代的印记唤醒着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追忆。伍迪·格斯里和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前者活跃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称为民谣之父,后者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的摇滚巨星。
  《巨大沙尘暴》
  ……一九三五年四月十四日
  来了一场从未见过的
  凶猛的沙尘暴
  天空反正漆黑漆黑
  只见沙尘暴远远奔来
  它在我们的小镇
  留下可怕的伤痕……
  这场沙尘暴确有其事,在1935年席卷了俄克拉荷马州,之前连续几年的旱灾和全国经济的严重萧条让这场沙尘暴成为压垮当地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沙尘暴难民”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土地,背井离乡去其他州打工,被称为“俄克佬”而受到蔑视,因为贫穷受尽苦难。当时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收音机都不普及,发生在俄州的一切,国家的其他地方并不知道。伍迪·格斯里用简洁的歌词将他所知道的一切,通过广播音乐节目传播给全国的人们。他的歌词中没有多余的东西,语言和旋律都是笔直的,让人可以很容易地看见他的心。
  《尘肺病蓝调》
  ……父亲也不行了
  孩子也不行了
  人都是来自沙土
  再回到沙土中去……
  沙尘暴带来的灾难绝不只是饥荒,还有尘肺病。伍迪的歌声平实,却充满哀伤和怜悯,对人们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感同身受。简单的歌词,完全即使在现在听来,依然能够通过他的歌看见当时灾难的场景。以上两首歌都出自《沙尘暴民谣》这张专辑,销量并不好,在当时却被部分年轻人视若珍宝,一听再听。伍迪的歌直接影响了美国当代许多一流的民谣歌手,这个名单上有鲍勃·迪伦、彼特·西格,也有杰克-艾略特。他曾经随着这些农民沿路西迁,穿越荒漠之地,目睹种种不公和惨状,最后写下“当我漫步在路上时,我看到路边有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
  ‘不准穿越’。但是在牌子的另一边,他什么也没说,因为那一边是属于你和我的”。这首歌就是被喻为美国第二国歌的《这片土地是你的土地》。
  《饥渴的心》
  ……我在巴尔的摩有老婆和孩子
  一次我开车离家,再也没有回来
  就像一条不知流向哪里的河
  拐错一个弯流来到了这里
  谁都有一颗饥渴的心
  谁都有一颗饥渴的心
  只能投下赌注一直赌下去
  全都有一颗饥渴的心……
  这首歌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演唱会的必唱曲目,每次都能引发数万人的大合唱。歌词复杂,讲述着一个并不轻松的故事。歌词中的“我”代表了当时美国的蓝领阶级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工作单调乏味,收入偏低,但却支撑着当时美国的经济。布鲁斯自己就来自于这样的阶级。他出生在新泽西弗里霍尔德,一座“半死不活的小镇”,父亲经常换工作,家中每日维持温饱便已不易,所以没有书或是艺术性的东西。小镇里的年轻人可以看到自己的一生——每日开着卡车去上班,重复每日机械的工作,下班后去酒吧喝一杯。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子,一切只是重复上一辈的生活。他不想重复父亲的生活,决心当摇滚歌手,在那颗饥渴的心的驱使下,他离开小镇,最后他成功了,但让他成功的恰恰是那个小镇所给予他的。
  《生于美国》
  ……出生在一个半死不活的小镇
  刚懂事就被踢来踢去
  只能像挨打的狗一样终了此生
  为了活命而大半生东奔西走
  生在美国
  我就是生在美国……
  歌名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首赞颂美国梦的歌曲,真的是这样吗?布鲁斯沙哑的歌声所诉说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歌中描绘的生活经历充满失望,却是劳工阶级生活的缩影。“我就是生在美国”这句歌词中有怀疑、有愤怒、有悲哀。在这首歌的音乐录像带中有不少越南战争新闻纪录片和描写美国工人生活情况的片段,仿佛在问,这就是我所爱的美国吗?为什么它现在会是这个样子。歌词中写的是布鲁斯自己的亲生经历吗?生在那个时代的他心中到底希望自己的国家变成什么样子呢?
  伍迪和布鲁斯,如果说他们的歌词中有什么是相同的,也许是他们都关注着社会的底层,唱出他们生活的苦楚,以及内心对自由的渴望,这就是他们的歌里能打动人的东西。不管在哪个时代听来,都让人心生敬意地一听再听。
其他文献
先进的企业文化只有落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南方电网公司成立6年多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南网方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协调步伐、调动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网文化建设已经从文化形成、文化宣贯进入文化转化的重要阶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