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根据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等结合教学实际对中小学篮球运动的攻防转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在中小学篮球运动中,由守转攻的获球方式有六种:抢篮板球获球、抢断球获球、交替拥有球权获球、对方犯规获球、对方违例获球、对方投中获球,并对此加以研究如何进行攻防转换,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篮球;攻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67-1一场比赛是由两个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若干个攻守回合完成的。进攻一次就要防守一次。而这种转换在早期的篮球比赛中非但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被人们所忽视,而只把攻守转换看作是一种攻守交替的自然过度现象。因此忽略了对攻守转换理论的研究和在实践中的训练和提高。随着现代篮球的进一步发展,篮球规则对进攻时间的进一步限制,使中小学篮球运动进一步强化“快”的意识,掀起全面“快”的浪潮,强调快的攻防节奏,势必对攻守转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攻防转换的研究对于促进并提高运动员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攻守战术质量及推动整个篮球运动不断向前发展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攻防转换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对中小学篮球运动进行分析和研究,通常都是以攻守为目的为依据进行分类,把技术分成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以及介于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动作技术;相应地,也把战术分成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
二、攻守转换的概念及起始阶段的界定
在早期的篮球教科书、篮球讲义或者是篮球教练员的培训资料中也成出现过攻守转换这一概念,但其本质内涵只是指球权的转换,即认为获得球权就是进攻的开始,失去球权就是防守的开始。现在的攻守转换概念其内涵远比以前要丰富,到目前为止,比赛战术中由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组成的三大战术体系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和接收,但相对应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三大战术在比赛中的划分却没有跟上战术系统发展的步伐。
三、攻防转换的基本表现形式
在中小学篮球运动中,由守转攻的获球方式有6种:抢篮板球获球、抢断球获球、交替拥有球权获球、对方犯规获球、对方违例获球、对方投中获球。这6种获球方式按攻守转换发生时球的性质,也就是活球还是死球,可分为直接攻守转换和间接攻守转换两大类,其中直接攻守转换包括通过抢、打、断球等手段对方手中获球,拼抢前、后场篮板球获球以及对方投中获球,而通过良好的防守迫使对方犯规、违例或交替拥有球权则为间接攻守转换。由于间接攻守转换须由裁判员递交球后才开始进入比赛状态,在场上人数上占有一个人的优势,而且,有较充分的时间落实既定的防守战术,而迫使进攻球队只能采用阵地进攻的形式,所以本文只从直接攻守转换的角度对中小学篮球运动中出现的攻守转换做一比较研究。
四、攻防转换的特征
1.攻防转换的瞬时性。攻守转换具有很强的瞬时性,主要体现在攻守转换的瞬间转换速度的快慢。速度快就能抓住攻守的战机,速度慢就会失去攻守的良好机会。还表现在攻守转换的瞬间运动员运用各种攻防技术的灵活性与机动性。由攻转守是瞬间的行动意识,战术组织和配合方法。如由攻转守时及时阻击一传堵截接应和快速追防阵地布防调整等,又包括防守获得球后的转攻,如快速一传,分散,接应和推进攻击或转入阵地,一旦进攻失掉控制球权后,又能快速的展开防守。
2.攻守转换的主观性。篮球意识在篮球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样攻守转换的意识在攻守转换的过程中也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在比赛的过程中,正是在意识支配下,控制比赛攻守转换的速度,控制比赛的节奏。能快则快,不能快则落入阵地。在每一次获得球权的时候都是从防守转入进攻,每一次失去球权的时候都是从进攻转入防守,而这种角色的瞬间转变也体现了在训练中队员意识的培养。
3.攻防转换的集体性。攻守转换的意识必须全队协同一致,集体项目就要求运动员有高度的统一。场上队员反应意识不一致,攻与守的配合就不协调,就会失掉攻守的战机,影响全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甚至会影响队内的团结,导致比赛的失败。
4.攻防转换的灵活性。比赛中应根据攻守转换的情况,具有相应变化对策的能力。攻守转换是千变万化的,转换后的队员不死板机械,为预定和原有布置所束缚,而必须根据攻守转换后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相应的变化,以便有效地制约对手,以争取比赛的主动。
5.攻防转换的个人技术与全队战术的实效性。在竞赛中,队员的一切技战术行动必须密切与全队之间的配合,主动为同伴创造攻击机会,弥补防守漏洞,以促成集体战术配合的实施。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个人战术的积极作用,以丰富整体的战术打法补充整体战术的不足,增加战术运用的突然性,提高战术运用的实效性。
中小学篮球运动中,有正常的攻防转换和非正常的攻防转换。正常的攻防转换是,某队攻击成功,而自然由进攻转入防守“某队防守失败,则自然转入进攻”而非正常的攻防转换有两种情形,一是上、下半时,决胜期开始比赛时的跳球,二是当一方在进攻中被对方成功抢断或被对方抢获篮板球,以及由自身原因造成的失误,由于这种非正常的攻防转换,才使篮球运动悬念迭起,处处出彩,这正是篮球的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中小学;篮球;攻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67-1一场比赛是由两个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若干个攻守回合完成的。进攻一次就要防守一次。而这种转换在早期的篮球比赛中非但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被人们所忽视,而只把攻守转换看作是一种攻守交替的自然过度现象。因此忽略了对攻守转换理论的研究和在实践中的训练和提高。随着现代篮球的进一步发展,篮球规则对进攻时间的进一步限制,使中小学篮球运动进一步强化“快”的意识,掀起全面“快”的浪潮,强调快的攻防节奏,势必对攻守转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攻防转换的研究对于促进并提高运动员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攻守战术质量及推动整个篮球运动不断向前发展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攻防转换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对中小学篮球运动进行分析和研究,通常都是以攻守为目的为依据进行分类,把技术分成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以及介于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动作技术;相应地,也把战术分成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
二、攻守转换的概念及起始阶段的界定
在早期的篮球教科书、篮球讲义或者是篮球教练员的培训资料中也成出现过攻守转换这一概念,但其本质内涵只是指球权的转换,即认为获得球权就是进攻的开始,失去球权就是防守的开始。现在的攻守转换概念其内涵远比以前要丰富,到目前为止,比赛战术中由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组成的三大战术体系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和接收,但相对应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三大战术在比赛中的划分却没有跟上战术系统发展的步伐。
三、攻防转换的基本表现形式
在中小学篮球运动中,由守转攻的获球方式有6种:抢篮板球获球、抢断球获球、交替拥有球权获球、对方犯规获球、对方违例获球、对方投中获球。这6种获球方式按攻守转换发生时球的性质,也就是活球还是死球,可分为直接攻守转换和间接攻守转换两大类,其中直接攻守转换包括通过抢、打、断球等手段对方手中获球,拼抢前、后场篮板球获球以及对方投中获球,而通过良好的防守迫使对方犯规、违例或交替拥有球权则为间接攻守转换。由于间接攻守转换须由裁判员递交球后才开始进入比赛状态,在场上人数上占有一个人的优势,而且,有较充分的时间落实既定的防守战术,而迫使进攻球队只能采用阵地进攻的形式,所以本文只从直接攻守转换的角度对中小学篮球运动中出现的攻守转换做一比较研究。
四、攻防转换的特征
1.攻防转换的瞬时性。攻守转换具有很强的瞬时性,主要体现在攻守转换的瞬间转换速度的快慢。速度快就能抓住攻守的战机,速度慢就会失去攻守的良好机会。还表现在攻守转换的瞬间运动员运用各种攻防技术的灵活性与机动性。由攻转守是瞬间的行动意识,战术组织和配合方法。如由攻转守时及时阻击一传堵截接应和快速追防阵地布防调整等,又包括防守获得球后的转攻,如快速一传,分散,接应和推进攻击或转入阵地,一旦进攻失掉控制球权后,又能快速的展开防守。
2.攻守转换的主观性。篮球意识在篮球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样攻守转换的意识在攻守转换的过程中也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在比赛的过程中,正是在意识支配下,控制比赛攻守转换的速度,控制比赛的节奏。能快则快,不能快则落入阵地。在每一次获得球权的时候都是从防守转入进攻,每一次失去球权的时候都是从进攻转入防守,而这种角色的瞬间转变也体现了在训练中队员意识的培养。
3.攻防转换的集体性。攻守转换的意识必须全队协同一致,集体项目就要求运动员有高度的统一。场上队员反应意识不一致,攻与守的配合就不协调,就会失掉攻守的战机,影响全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甚至会影响队内的团结,导致比赛的失败。
4.攻防转换的灵活性。比赛中应根据攻守转换的情况,具有相应变化对策的能力。攻守转换是千变万化的,转换后的队员不死板机械,为预定和原有布置所束缚,而必须根据攻守转换后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相应的变化,以便有效地制约对手,以争取比赛的主动。
5.攻防转换的个人技术与全队战术的实效性。在竞赛中,队员的一切技战术行动必须密切与全队之间的配合,主动为同伴创造攻击机会,弥补防守漏洞,以促成集体战术配合的实施。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个人战术的积极作用,以丰富整体的战术打法补充整体战术的不足,增加战术运用的突然性,提高战术运用的实效性。
中小学篮球运动中,有正常的攻防转换和非正常的攻防转换。正常的攻防转换是,某队攻击成功,而自然由进攻转入防守“某队防守失败,则自然转入进攻”而非正常的攻防转换有两种情形,一是上、下半时,决胜期开始比赛时的跳球,二是当一方在进攻中被对方成功抢断或被对方抢获篮板球,以及由自身原因造成的失误,由于这种非正常的攻防转换,才使篮球运动悬念迭起,处处出彩,这正是篮球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