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发展态势给予引导,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当前,笔者所在海门市小学围绕打造理想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大力推进学程导航,就是要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练习。但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又必不可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导”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呢?反思平时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为打开学生思路而导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时,教师应努力打破局限,打开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信中写到的两处“美好的东西”。第一次学生很容易理解指“鲜花”,可第二次指什么呢?学生一时语塞,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笔者便向学生诉说了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一位同学病了,我特意去海门人民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当时,那位同学很感动,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望着他灿烂的笑脸,我很欣慰,因为我在她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她帮助与祝福,你们有类似给你带来快乐的经历吗?”笔者的语音刚落,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诉说了自己的经历,交流后,笔者总结说:“是呀,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奉献,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现在大家想想这‘美好的东西’到底指什么?”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有的说是给人帮助关心,有的说是真诚的奉献……在这一过程,笔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生活化的”情景,表現出自己的人文价值,学生的思路也一下子被打开。
为学生深入思维而导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渐进的过程,但学生由于受原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对文本的解讀浮于表面,不够深刻,对文中重要的词句把握不够,忽略应该深究的地方。这时教师则要充当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感染力,从而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钱学森》一课时,作为六年级的学生,经过阅读措辞直白的课文,他们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但“爱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他们对“爱国”的认识都是浮于表面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近钱学森的内心。笔者决定把文中两段人物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适当补充相关资料,有冯·卡门突出贡献及社会地位的资料,让学生明白钱学森选择回国,意味着他将放弃金钱,放弃地位,放弃成名的机会;有新中国刚刚成立的一段资料,让学生明白钱学森回国将面临资金缺乏,面临助手缺少,面临设备落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钱学森为了祖国,再多的困难也不怕,愿为祖国建设出力,交流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文本之间的联系,来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理解这两段话深刻的含义,真正走进钱学森的内心,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为学生个性化阅读而导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多元解读,不等于对文章价值取向的曲解。文章必然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也蕴涵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有失偏颇的理解,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对迷失方向的“多元”体验,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能盲目地称赞,也不能无主见地附和。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的同时,应该适时地给予匡正,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课文《嫦娥奔月》中有这么一段话“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灰的田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针对这段的阅读教学,笔者提出:“请同学们默默地读,细细地想,这时候嫦娥的心情如何?你应该如何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学生绽放个性的机会到了。果然,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有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觉得嫦娥内心此时肯定很凄凉,从此她一个人生活在凄清的月宫里,陪伴她的只有玉兔……”“老师,我们认为应该读出嫦娥内心的难过,她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了,离开自己的丈夫了,可她对人间很依恋……”可就在这时有同学说:“我觉得嫦娥这时候心里很开心。因为在这么美的夜晚,她飞上了天,离开了这充满险恶的人间……”学生的这一想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引领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又体现学程导航的教学理念,我便让学生们结合上下文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明白嫦娥不让庞蒙吃到仙药就是不让庞蒙害更多的百姓,周旋之余无奈之下才吞下仙药的,当地的百姓才会永远怀念嫦娥的。
教师巧妙引导,做到导而有度,要着眼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活动的关键处,把握好时机进行启发、引导,才能真正让开放的组织、灵活的导航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深层感悟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阳小学)
为打开学生思路而导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时,教师应努力打破局限,打开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信中写到的两处“美好的东西”。第一次学生很容易理解指“鲜花”,可第二次指什么呢?学生一时语塞,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笔者便向学生诉说了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一位同学病了,我特意去海门人民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当时,那位同学很感动,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望着他灿烂的笑脸,我很欣慰,因为我在她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她帮助与祝福,你们有类似给你带来快乐的经历吗?”笔者的语音刚落,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诉说了自己的经历,交流后,笔者总结说:“是呀,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奉献,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现在大家想想这‘美好的东西’到底指什么?”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有的说是给人帮助关心,有的说是真诚的奉献……在这一过程,笔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生活化的”情景,表現出自己的人文价值,学生的思路也一下子被打开。
为学生深入思维而导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渐进的过程,但学生由于受原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对文本的解讀浮于表面,不够深刻,对文中重要的词句把握不够,忽略应该深究的地方。这时教师则要充当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感染力,从而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钱学森》一课时,作为六年级的学生,经过阅读措辞直白的课文,他们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但“爱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他们对“爱国”的认识都是浮于表面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近钱学森的内心。笔者决定把文中两段人物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适当补充相关资料,有冯·卡门突出贡献及社会地位的资料,让学生明白钱学森选择回国,意味着他将放弃金钱,放弃地位,放弃成名的机会;有新中国刚刚成立的一段资料,让学生明白钱学森回国将面临资金缺乏,面临助手缺少,面临设备落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钱学森为了祖国,再多的困难也不怕,愿为祖国建设出力,交流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文本之间的联系,来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理解这两段话深刻的含义,真正走进钱学森的内心,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为学生个性化阅读而导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多元解读,不等于对文章价值取向的曲解。文章必然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也蕴涵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有失偏颇的理解,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对迷失方向的“多元”体验,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能盲目地称赞,也不能无主见地附和。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的同时,应该适时地给予匡正,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课文《嫦娥奔月》中有这么一段话“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灰的田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针对这段的阅读教学,笔者提出:“请同学们默默地读,细细地想,这时候嫦娥的心情如何?你应该如何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学生绽放个性的机会到了。果然,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各抒己见。有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觉得嫦娥内心此时肯定很凄凉,从此她一个人生活在凄清的月宫里,陪伴她的只有玉兔……”“老师,我们认为应该读出嫦娥内心的难过,她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了,离开自己的丈夫了,可她对人间很依恋……”可就在这时有同学说:“我觉得嫦娥这时候心里很开心。因为在这么美的夜晚,她飞上了天,离开了这充满险恶的人间……”学生的这一想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引领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又体现学程导航的教学理念,我便让学生们结合上下文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明白嫦娥不让庞蒙吃到仙药就是不让庞蒙害更多的百姓,周旋之余无奈之下才吞下仙药的,当地的百姓才会永远怀念嫦娥的。
教师巧妙引导,做到导而有度,要着眼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活动的关键处,把握好时机进行启发、引导,才能真正让开放的组织、灵活的导航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深层感悟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