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余体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余体育 训练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训练一直是教育重点关注的项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对体育教育更加关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政策条文不断出台。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高职院校加强课余体育训练势在必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高职院校体育训练的现状
1.人员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年度较短,所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十分必要。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内容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其他项目较少涉及 。
2.专业设施。球类运动对专业设施的要求较低,并且大多高职院校为学生准备了十分充足的活动场地。但这些设施仅限于场外活动,专业化规模的体育馆一般只有1-2个,无法满足学生课余训练的要求。
3.教练师资。高职院校的教练员和专业教师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比例较低,其体育特长及教授专业的范围比较狭窄。目前在一些院校内,还存在一名体育教师身兼数个专业项目教师的情况,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训练效率。课余体育训练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多种体育爱好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的日益盛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走出寝室,而是沉溺于游戏之中,课余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强化团队意识,这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意识。
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较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以公办院校为主,随着国家财政教育投入的逐渐缩水,许多学校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由于资金匮乏,高职院校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专业学科的投入上,而分给体育专业的资金比例很小,而分给课余体育训练的就更少了。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学生的训练就很难得到保障,同时训练器材也大大受到了限制。许多院校采用体育协会收会费的形式增加收入,但这点资金依然是杯水车薪。
2.管理不善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课余体育训练管理机制,存在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校际竞赛,但由于校内的体育赛事规模小,局限性强,无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认为课余体育训练只是一项课余的体育活动,不需要加以重视。由于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学员训练时表现懒散,而教练员也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训练,进而使课余训练形式化。
三、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特长生参加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忽略体育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对此,院校及体育训练队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媒体手段进行宣传,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吸引更多的体育特长生和体育爱好者加入到训练队伍中来。同时还可以利用特长生带动兴趣爱好者,兴趣爱好者带动普通学生的方式,使体育课余训练在整个学院内普及开来。另外,院校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这类学生一定的政策优惠,让他们专心训练,提高体育专业水平。
2.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
高职院校应重新调整资金投入结构,加大体育教学资金投入比例,特别是在课余体育训练上,一定要实行专款专用机制,为训练队员提供后勤保障。为了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可以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争取企业的赞助,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加速体育教育的产业化进程和市场化运用,以提高对企业的关注度,获得更多的资金保障。
3.加强教练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组织学员参加比赛的同时也应推荐教练员及专业教师参加更高规格的赛事,积累经验。院校方面应加强对教练员的关注,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学力,提高体育师资素质。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当地的体育学校合作,由体育院校的专业教师兼任本校的教练员或指导老师。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给予教练员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加强训练队伍的管理
体育训练计划要科学合理,训练计划表的制订周期不宜过长,一个月或一个季度至少一次。内容方面主要从体能、专业技巧着手,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做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还要制定完善的训练队伍管理机制,学生和教练员要严格执行标准,违反纪律的一律给予相应的处罚。
总之,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课余训练作为一种相对宽松的体育教育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不仅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很大,对学生的身心也大有裨益。课余体育训练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促进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现代职业学校输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福昌.对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403-404.
[2]周根长,刘玉琳.安徽高职院校体育课余训练良性运行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2(8):149-150.
[3]桂海荣.对高职院校运动队训练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4(1):119-120,12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余体育 训练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训练一直是教育重点关注的项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对体育教育更加关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政策条文不断出台。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高职院校加强课余体育训练势在必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高职院校体育训练的现状
1.人员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年度较短,所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十分必要。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内容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其他项目较少涉及 。
2.专业设施。球类运动对专业设施的要求较低,并且大多高职院校为学生准备了十分充足的活动场地。但这些设施仅限于场外活动,专业化规模的体育馆一般只有1-2个,无法满足学生课余训练的要求。
3.教练师资。高职院校的教练员和专业教师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比例较低,其体育特长及教授专业的范围比较狭窄。目前在一些院校内,还存在一名体育教师身兼数个专业项目教师的情况,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训练效率。课余体育训练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多种体育爱好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的日益盛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走出寝室,而是沉溺于游戏之中,课余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强化团队意识,这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意识。
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较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以公办院校为主,随着国家财政教育投入的逐渐缩水,许多学校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由于资金匮乏,高职院校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专业学科的投入上,而分给体育专业的资金比例很小,而分给课余体育训练的就更少了。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学生的训练就很难得到保障,同时训练器材也大大受到了限制。许多院校采用体育协会收会费的形式增加收入,但这点资金依然是杯水车薪。
2.管理不善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课余体育训练管理机制,存在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校际竞赛,但由于校内的体育赛事规模小,局限性强,无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认为课余体育训练只是一项课余的体育活动,不需要加以重视。由于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学员训练时表现懒散,而教练员也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训练,进而使课余训练形式化。
三、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特长生参加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忽略体育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对此,院校及体育训练队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媒体手段进行宣传,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吸引更多的体育特长生和体育爱好者加入到训练队伍中来。同时还可以利用特长生带动兴趣爱好者,兴趣爱好者带动普通学生的方式,使体育课余训练在整个学院内普及开来。另外,院校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这类学生一定的政策优惠,让他们专心训练,提高体育专业水平。
2.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
高职院校应重新调整资金投入结构,加大体育教学资金投入比例,特别是在课余体育训练上,一定要实行专款专用机制,为训练队员提供后勤保障。为了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可以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争取企业的赞助,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加速体育教育的产业化进程和市场化运用,以提高对企业的关注度,获得更多的资金保障。
3.加强教练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组织学员参加比赛的同时也应推荐教练员及专业教师参加更高规格的赛事,积累经验。院校方面应加强对教练员的关注,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学力,提高体育师资素质。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当地的体育学校合作,由体育院校的专业教师兼任本校的教练员或指导老师。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给予教练员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加强训练队伍的管理
体育训练计划要科学合理,训练计划表的制订周期不宜过长,一个月或一个季度至少一次。内容方面主要从体能、专业技巧着手,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做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还要制定完善的训练队伍管理机制,学生和教练员要严格执行标准,违反纪律的一律给予相应的处罚。
总之,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课余训练作为一种相对宽松的体育教育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不仅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很大,对学生的身心也大有裨益。课余体育训练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促进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现代职业学校输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福昌.对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403-404.
[2]周根长,刘玉琳.安徽高职院校体育课余训练良性运行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2(8):149-150.
[3]桂海荣.对高职院校运动队训练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4(1):119-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