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这一独特性导致了其教学活动的不稳定性,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生启蒙阶段认识和感受音乐艺术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当代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理解能力,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社会关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音乐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要的一味调剂品,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音乐的学习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众多教育工作者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要结合当代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构建的,因此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之中,这其中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获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更完善的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剖析和整理,作出新的方式补充和尝试。
二、教育机构的努力
1、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实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特别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一些基础的乐器来辅助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直观理解,同时乐器的弹奏也是营造情感气氛的最直接的途径。另外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引进到了现代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一些教学课程中不仅仅播放音频文件同时也会播放一些与其相关的视频文件,用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或更好的讲解该音乐片段的背景资料,又或者为了更好的营造某种意境和氛围来感染学生。因此,改善学习环境,加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这些都是教育机构在能力范围内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方面作出的应有的努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随着大众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学校作为学生接触学习音乐的主要环境,对于学习环境的构建有着重大的责任,除了硬件方面的投入,学校应当鼓励音乐教师对于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式尝试,并给予时间和资金支持。例如由音乐教研组提议举办的校园音乐竞赛,校园音乐文化节活动、校园合唱团、奏乐团的选拔等活动,这些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营造校园音乐艺术感知环境,促进小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鼓励那些在音乐上有着爱好和兴趣的同学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可以很好的挖掘一些有音乐天分或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更专业、更系统的培养。
3、深化教学改革
小学音乐教学不完全局限于某种意义上的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作为一种情感类表现艺术,音乐教育更强调的一种感受能力、欣赏评价、文化体验、情感宣泄,小学生作为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自身有着极大的和未知的发展可能,不能受到某种刻板、局限的音乐理论知识的限制。因此小学音乐课作为现代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的改革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不断地结合现实实际教学情况、学生个体情况来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是一条永恒的道路,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三、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素质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状态下走进音乐世界。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任务的送达和实施者,他们应当做的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教学环节的安排、音乐的赏析等来感染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好感,同时利用偶像的正面影响力来引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中插入讨论和游戏或者竞赛的环节,使枯燥生硬的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加生动化,更好的被学生们所接受,这种音乐游戏、竞赛的方式能缩短小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得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
2、課堂活动的开展
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时代背景下的当代小学生接触事物的广泛性和思维方式是十分迅速和多变的,因此音乐的教学活动也要符合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实施者首当其冲的担负着课程设计的任务,除了前期的课程准备工作,在课堂活动的策划中要设置和安排一些儿童感兴趣和容易达成共识的项目。例如一些竞赛、游戏、讨论、竞猜、排剧等活动的设计,这些都可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这些趣味性活动的安插可以很好的服务于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3、合理化的作业巩固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作业是学生音乐表达和音乐审美提高的表现和途径,因此作业的完成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和表达环节。布置作业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紧扣教学内容主题,注重复习和巩固,切勿南辕北辙。其次,在练习和创作的内容上要保持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和范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布置了歌舞剧的排演后,在课堂上基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完成,就要求各个小组在课后自由组织练习,在之后的课时中专门做一个系列演出环节,来展示大家的“作业成果。”
四、家长的有力配合
1、对音乐教育的肯定与重视
音乐虽然属于一门艺术素养学科,但是随着社会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音乐特长或爱好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对其音乐素养的培养已经提前到了文化知识的教育,例如钢琴的学习等。家长普遍认为利用孩子早期对音乐的好奇心培养一门爱好和兴趣,让孩子多元的接触音乐艺术,提高孩子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这样可以为后期孩子大脑发育达到相对成熟阶段的时候,使音乐的学习更加水到渠成,这也正是家长对音乐素养高度认同的集中表现。
2、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可以说当代小学生音乐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当前的音乐教育理念正是如此,让小孩在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主动学习。这就要求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体验音乐的美好,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在家里播放符合大家心境的音乐,可以播放一些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介绍音乐节目,带孩子参加当地的一些音乐会表演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家长给予孩子音乐素养培养上的支撑一方面来源于物质基础上的供给,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学习成果上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精神动力。音乐素养的培养成果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孩子本身在音乐领域先天的一些感触方面的优势,另外后天的努力也是其音乐素养提高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当代家长应该更着眼于孩子在后天努力学习中获得的点点滴滴的成就,多施予鼓励,肯定其学习成果,可以给予孩子很大的信心,有进一步学习音乐艺术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金胜敏.《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学》[J].音乐时空,2015(09).
[2]苏畅.《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J].黄河之声,2014(05).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生启蒙阶段认识和感受音乐艺术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当代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理解能力,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社会关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音乐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要的一味调剂品,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音乐的学习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众多教育工作者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要结合当代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构建的,因此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之中,这其中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获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更完善的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剖析和整理,作出新的方式补充和尝试。
二、教育机构的努力
1、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实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特别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一些基础的乐器来辅助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直观理解,同时乐器的弹奏也是营造情感气氛的最直接的途径。另外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引进到了现代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一些教学课程中不仅仅播放音频文件同时也会播放一些与其相关的视频文件,用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或更好的讲解该音乐片段的背景资料,又或者为了更好的营造某种意境和氛围来感染学生。因此,改善学习环境,加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这些都是教育机构在能力范围内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方面作出的应有的努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随着大众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学校作为学生接触学习音乐的主要环境,对于学习环境的构建有着重大的责任,除了硬件方面的投入,学校应当鼓励音乐教师对于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式尝试,并给予时间和资金支持。例如由音乐教研组提议举办的校园音乐竞赛,校园音乐文化节活动、校园合唱团、奏乐团的选拔等活动,这些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营造校园音乐艺术感知环境,促进小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鼓励那些在音乐上有着爱好和兴趣的同学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可以很好的挖掘一些有音乐天分或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更专业、更系统的培养。
3、深化教学改革
小学音乐教学不完全局限于某种意义上的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作为一种情感类表现艺术,音乐教育更强调的一种感受能力、欣赏评价、文化体验、情感宣泄,小学生作为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自身有着极大的和未知的发展可能,不能受到某种刻板、局限的音乐理论知识的限制。因此小学音乐课作为现代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的改革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不断地结合现实实际教学情况、学生个体情况来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是一条永恒的道路,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三、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素质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状态下走进音乐世界。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任务的送达和实施者,他们应当做的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教学环节的安排、音乐的赏析等来感染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好感,同时利用偶像的正面影响力来引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中插入讨论和游戏或者竞赛的环节,使枯燥生硬的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加生动化,更好的被学生们所接受,这种音乐游戏、竞赛的方式能缩短小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得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
2、課堂活动的开展
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时代背景下的当代小学生接触事物的广泛性和思维方式是十分迅速和多变的,因此音乐的教学活动也要符合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实施者首当其冲的担负着课程设计的任务,除了前期的课程准备工作,在课堂活动的策划中要设置和安排一些儿童感兴趣和容易达成共识的项目。例如一些竞赛、游戏、讨论、竞猜、排剧等活动的设计,这些都可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这些趣味性活动的安插可以很好的服务于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3、合理化的作业巩固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作业是学生音乐表达和音乐审美提高的表现和途径,因此作业的完成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和表达环节。布置作业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紧扣教学内容主题,注重复习和巩固,切勿南辕北辙。其次,在练习和创作的内容上要保持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和范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布置了歌舞剧的排演后,在课堂上基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完成,就要求各个小组在课后自由组织练习,在之后的课时中专门做一个系列演出环节,来展示大家的“作业成果。”
四、家长的有力配合
1、对音乐教育的肯定与重视
音乐虽然属于一门艺术素养学科,但是随着社会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音乐特长或爱好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对其音乐素养的培养已经提前到了文化知识的教育,例如钢琴的学习等。家长普遍认为利用孩子早期对音乐的好奇心培养一门爱好和兴趣,让孩子多元的接触音乐艺术,提高孩子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这样可以为后期孩子大脑发育达到相对成熟阶段的时候,使音乐的学习更加水到渠成,这也正是家长对音乐素养高度认同的集中表现。
2、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可以说当代小学生音乐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当前的音乐教育理念正是如此,让小孩在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主动学习。这就要求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体验音乐的美好,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在家里播放符合大家心境的音乐,可以播放一些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介绍音乐节目,带孩子参加当地的一些音乐会表演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家长给予孩子音乐素养培养上的支撑一方面来源于物质基础上的供给,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学习成果上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精神动力。音乐素养的培养成果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孩子本身在音乐领域先天的一些感触方面的优势,另外后天的努力也是其音乐素养提高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当代家长应该更着眼于孩子在后天努力学习中获得的点点滴滴的成就,多施予鼓励,肯定其学习成果,可以给予孩子很大的信心,有进一步学习音乐艺术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金胜敏.《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学》[J].音乐时空,2015(09).
[2]苏畅.《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J].黄河之声,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