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育人理念的演变与文化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社会地位越来越突出,大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反思和修正。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强化文化素质教育,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关键词:理念;育人;文化素质教育
  
  一、西方大学育人理念的演化
  
  西方大学开始于欧洲中世纪。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以发展,从而萌芽了大学教育。中世纪的教育始于基督教的寺院,主要传授初步的读写算,以维持社会极低水平的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中世纪的大学在僧院和大主教学校不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中诞生。起初分文、法、医、神四科,以宗教和世俗教育为主,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一种自治的学术团体。虽然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但它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奠定了大学自治的传统,为文艺复兴储备了精神力量。随着欧美各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大学育人观发生了革命化的变革: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推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当时的大学正如19世纪中叶生滓学者纽曼指出的,大学是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育绅士的地方。
  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德国大学肩负起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功能,从事“创造性的学问”成为教师的职责之一。当时德国学者耶士培(Karl Japers)概括性描述:真正的大学必须具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学术性之教学,二是科学与学术性的研究,三是创造性之文化生活。美国大学既继承了德国大学重研究之传统,又继承了英国大学重教学之传统。二战后,超出了德、英的模式,追赶时代,与市场结合,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从而建立起世界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主流模式: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吸收英国大学教育淡化专业、强调基础的经验,开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广博知识和应变能力,改变过去专门化教育体制,重视培养通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0世纪中后期,欧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开始出现巨型大学和多种年龄段、不同就读形式的学生。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育人观的变化
  
  我国在甲骨文时的商代就有“大学”教育的记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教学内容,显然当时的“大学”与现代大学的内涵有很大的区别。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私学,出现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和自由竞争的教育模式,各学派可以频繁、广泛、持久的论辩,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
  儒家学派以伦理为中心,重视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明确“道德”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教育的功能就是将道德化为政治,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我国高等教育主体上推行的是立志、修身、博学的孔孟之道。民国时期,大学选科制被固定下来,并逐渐倡导通识教育。当时社会上急需工程人才,专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恰恰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同时由于救亡图存的需要,在借鉴美国和丹麦高等教育走向农村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走向农村,向农村传播知识或推广科技成果,为农村提供各类直接的社会服务,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但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文化落后,忽视了教育受经济、政治制约的实际,为教育而办教育的理想主义方式注定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探索没有能够达到推动农村现代化之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国家建设尤其是工业建设需要大力发展,于是便在学习苏联工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引进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各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对口培养。但却片面地从教学形式、组织形式、管理形式等各个方面照搬苏联的做法,经过“调整、整顿”,使我国的大学体制虽以单科院校与文理科综合大学构成,但以单科院校为主,大大地减少了综合大学的数量。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探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专中求通”的共识,注重人才宽口径及复合型培养,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素养,重视创新意识。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经历了一场大的转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价值观上,从以往强调适应社会发展到主动促进引领社会发展,使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走进社会中心。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对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开始纠正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具性的价值倾向,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通过培养人、发展人的主体价值去实现社会价值。从注重人文教育、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到强化文化素质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持续改革发展的过程。
  
  三、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树立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航标
  
  1,明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一个人的人文素质直接决定了他对人类、自然、民族和社会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价值观、责任感、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等。大学生能否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不但取决于知识、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生长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有显著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文化也影响和冲击着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学知识与学做人,成为摆在现代大学生面前的两件同样重要的任务。
  大学生活是20岁上下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是大学生培养区别于同龄人独有品性的特殊环境。大学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探索、交友、恋爱、竞争、追求等独特的大学生活方式,大学生可以从中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大学文化可以培养和造就不同的人格和品性。高等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大学文化的建设,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对待社会、对待生活、对待自然的态度,引导他们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学会做人,才能经得起挫折、风浪和诱惑,坚定不移地实践自己的人生目标。
  2,培养目标多样化——教会学生做事
  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的期望值往往过高,而现代社会不再是“学而优则仕”,在大学生活中难免会受到一些挫折。加上就业前景又不明朗,社会上一些浮躁、急功近利等行为在高校中有不同程度上的体现。大学生会感觉理想与现实不符,对前途希望渺茫,对自身价值体现持怀疑态度。有些大学生甚至还保留着中学阶段在父母庇护下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与思维方式,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大学教育应该重视教会学生做事。事业心是大学生人生目标实现的必备条件。事实上,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多规格、多渠道、个性化培养与学生事业心的培养、严格、规范做事风格的养成并不矛盾。人才能力高低不一,只有具备很强事业心的人才会孜孜不倦地保持对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才会敬业,才会不断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大学教育不仅要力图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推行“以生为本”的教育,传授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教会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要让学生体验并懂得人类非功利活动的乐趣和承认它的存在价值,懂得从工作中去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3,强化大学文化——学会做学问
  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业人才,学会做学问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做学问要有求实和科学的精神,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和大师精神的熏陶下,主动继承和发扬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进步,不唯上,不唯书,敢为天下先的大学精神,以严谨、创新、实事求是的学风和校风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创新的原动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的一体化与多元化并存,要求学生具有多种知识的综合与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而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的终身工作和发展的需要,人生的绝大部分知识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学习工作和生活必须一体化发展。因此,人的学习能力便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大学生要具有把知识转化为现实财富的观念和能力,要培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大师的作用不可估量,他们积累着多年的从教经验和学术体验,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学科前沿知识,也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强化大师的作用,大学教育便能站在制高点上,大学生的成长才能少走弯路。
  
  责任编辑 陈立民
其他文献
在城市的写字楼中,防制小家鼠(Mus musculus)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现代化写字楼通常具有非常复杂的建筑结构,而许多建筑物已进行了重复整修导致在三维空间中出现了错综复
西昌有名,谷堆山哨所的战士无名;大小凉山有名,彝乡女教师何素英无名。冬去春宋11载,无名的园丁为无名的士兵默默地奉献着妈妈般的情和爱。
尽管学习对比实验是大纲给中段自然教学提出的一项具体要求,但是,纵观自然实验教学的内容不难看出,指导学生学习对比实验并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通过自然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你我各是一只小船命运让我们相聚在港湾你有了知己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切实抓好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教学第一线的基础课程教师责无旁贷。几年来,我们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
首先,感谢中国教育部邀请我参加此次研讨会并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我认为大学校长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一种工作,因为对于大学到底应该做什么实在是很难确定。大学有太多不同的目标,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充满了挑战。
本文观察了高灭灵和灭虫精两种卫生杀虫剂对警犬体表三种寄生虫的杀灭效果。其中高灭灵对蜱、蚤、螨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对蚤、蜱、螨处理后,24h杀灭率达100%的浓度分别为15pp
构建造型艺术共同的素描基础,是平台阶段素描基础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而且要从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与实践。
我国的人世,使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大了力度,力图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从办学定位、办学模式、教学环节实行了与社会、企业、政府的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化、合作化办学的路子。
自1996年底以来,我校“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完善机制、构建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的建设思路组织实施,七年来经过相关学院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