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指导下语文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新一轮语文教改更注重观念的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构建中学语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气氛。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在探索求知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空。因此,在课堂上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课堂上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辩”,就课文内容或课本中的观点,展开同学间辩论,师生间辩论,鼓励和肯定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涌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增多,成功的喜悦常常挂在他们的脸上。
二、引导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动手”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而且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重要外显性标志之一。
首先,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些文章,特别是说明文的内容是可以借助于想象画出来的。
其次,鼓励学生动手演一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本(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段)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泛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能够表演的文字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感的表情,身体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交的不仅仅是对语文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教育目标可分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而课堂中的演一演,画一画恰恰是能兼顾三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已成为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育形式。
第三、鼓励学生动手练一练。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工具只有通过科学训练才能掌握,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文能力,而训练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中介,俗话说:“眼高手低”缺的就是练一练的环节,因此训练应当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不应仅仅是一个环节,知识会在训练中获得,能力会在训练中形成,技巧会在训练中掌握,智力会在训练中发展。
三、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运用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学习方法实质就是学会学习。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子”,更需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如果学生自己有了金手指,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迈进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实际教学中我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概括为十二字方针即“先放后收,注重过程,强调迁移”,具体说就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凭借原有的知识摸索新的知识,探索创新中得到领悟,当学生对学习方法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时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将实践中领悟到的方法加以巩固,从而上升到学生用自己的金手指点石成金的高度。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实施学科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得到改善。
四、发挥多种渠道,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学科,它涉及人生、自然与社会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放语文的空间,教育的责任不仅在于给学生知识,更要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新课标要求放飞学生到大自然、社会和网络中去寻觅丰富的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走进社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如在教学新教材综合性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两到三人为一学习小组,深入社会,深入大自然,调查学校周边地区目前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调查所在地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结束后写一篇简单的调查报告,在班内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精选几篇经师生共同修改后送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的同时,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探究意识、探究习惯、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还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真谛,“科教兴国,教育是关键”,我们每位教师责无旁贷。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意识有很多方法,值得去探究,投身到新课标的教改实验中来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单位:江苏溧阳市新昌中学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气氛。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在探索求知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空。因此,在课堂上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课堂上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辩”,就课文内容或课本中的观点,展开同学间辩论,师生间辩论,鼓励和肯定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涌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增多,成功的喜悦常常挂在他们的脸上。
二、引导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动手”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而且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重要外显性标志之一。
首先,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些文章,特别是说明文的内容是可以借助于想象画出来的。
其次,鼓励学生动手演一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本(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段)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泛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能够表演的文字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感的表情,身体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交的不仅仅是对语文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教育目标可分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而课堂中的演一演,画一画恰恰是能兼顾三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已成为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育形式。
第三、鼓励学生动手练一练。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工具只有通过科学训练才能掌握,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文能力,而训练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中介,俗话说:“眼高手低”缺的就是练一练的环节,因此训练应当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不应仅仅是一个环节,知识会在训练中获得,能力会在训练中形成,技巧会在训练中掌握,智力会在训练中发展。
三、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运用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学习方法实质就是学会学习。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子”,更需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如果学生自己有了金手指,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迈进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实际教学中我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概括为十二字方针即“先放后收,注重过程,强调迁移”,具体说就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凭借原有的知识摸索新的知识,探索创新中得到领悟,当学生对学习方法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时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将实践中领悟到的方法加以巩固,从而上升到学生用自己的金手指点石成金的高度。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实施学科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得到改善。
四、发挥多种渠道,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学科,它涉及人生、自然与社会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放语文的空间,教育的责任不仅在于给学生知识,更要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新课标要求放飞学生到大自然、社会和网络中去寻觅丰富的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走进社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如在教学新教材综合性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两到三人为一学习小组,深入社会,深入大自然,调查学校周边地区目前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调查所在地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结束后写一篇简单的调查报告,在班内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精选几篇经师生共同修改后送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的同时,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探究意识、探究习惯、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还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真谛,“科教兴国,教育是关键”,我们每位教师责无旁贷。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意识有很多方法,值得去探究,投身到新课标的教改实验中来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单位:江苏溧阳市新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