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华人家族企业争产内斗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第一代企业家原本期望后代将家族与企业发展壮大,却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并非仅此而已。商业家族往往过于重视物质财富,忽略了无形精神财富的传承。“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对家族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并非空无一物。空的碗可以装菜,但首先必须有碗,无形精神财富就是装有形财富的“碗”。企业传承中,很多家族只是把“菜”(财)交给子女,“碗”却没有传下去,“菜”(财)自然越来越少。
我们常常听说,中国企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从秦池到爱多,从三珠到三鹿,从德隆的不可一世到蒙牛的滑铁卢,连海尔的张瑞敏都说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华为的任正非说现在是春天,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所以说,企业做久很难,很难做久。
企业不能长青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包括政治、商业、法律及文化环境。
首先,政府让企业朝何处走?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都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很低。作为中国传统的商人,最大目标就是使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成为商人,这样的商人缺乏持续经营的动力,所有的财富都用在置办地产及捐官之用。
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在中央集权经济体制和政府权力深入经济领域的双重压力下,民营企业家只能在初级领域内经营,企业家长期经营的动力不足。
其次,商业环境也是影响中国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短缺经济下,在“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念影响下,企业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调动最多的资源来开展生产,对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的打造就显得过于长远。
第三,义利合一还是以利为先的意识形态的选择两难。在思想体系出现真空以及“市场经济=金钱”的思想观念下,中国的企业家商业价值观出现了空前的庸俗化和实用化,从坑蒙拐骗到假冒伪劣,欠薪拖薪、克扣压榨令人发指。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企业成为赤裸裸的赚钱机器。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企业又怎能生存长久?
新鸿基郭得胜去世,将价值百亿的集团43%股权锁入郭氏家族信托,通过信托绑定家族受益人。然而,家族受益人内部发生矛盾,并且先后被踢出董事会和家族信托受益人名单。此后又因行贿案令新鸿基股票市值在2012年3月30日一日之内蒸发近400亿港元。以这样的财产流失率,不久家族将无财可争。更严重的是,家族长年积累的声誉将荡然无存。
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企业对家族来说相当于“天下”,家族拼命抓紧有形财富,忘却维系无形财富,反而容易失去。
第四,礼崩乐坏下的商业短期疯狂,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问题重重,社会礼崩乐坏,人心尽丧,成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庸俗的实用主义占主流,功利主义盛行,个个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社会遭遇多重危机,企业面临不定变数,个人深陷价值迷失,谋万世者谋全局者少,谋一时者谋一域者多,所有这些,无不源于文化缺位,无不源于人心出了问题。
第二个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
首先,是盲目扩张,违法操作。企业家被一时胜利和顺利冲昏头脑,盲目自大,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企业发展规律。
香港的长江集团、韩国的三星集团等,这些大型集团甚至可以控制一方经济命脉,但过于强大就容易走向衰弱。“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就要学会低调,也就是道家所谓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退”不是无条件退让,“柔”并非软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李嘉诚商业帝国虽大,但为人低调,“如果你始终注意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利益,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企业越强大,越需要“示弱”。据说,李嘉诚将企业命名为长江集团的寓意是“长江不择细流”,“处下”才能得到天下的水。
不少企业尚未成为大财阀就已经衰落,往往因为企业发展过快,不懂得节制。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就表示,为了保持高端厨具品牌形象,企业坚决“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贴牌”。台湾王品集团创始人戴胜益也表示,公司要“用年轮的方式成长,这样是健康的”。
其次,更深层方面是企业管理层重术轻道。
文化缺失导致误区。MBA、EMBA开始盛行,中国企业似乎找到了企业快速发展且百年长青的秘诀,企业开始了宏大的制度化建设,事无巨细,井井有条。
正所谓过犹不及,西方管理体系发展到今天,其一系列的弊端开始显现,在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最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忠诚、仁爱、礼让等。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已经向世人证明,注入儒家精神的企业,其企业精神必定会和谐、忠诚、仁爱、礼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之于企业,必定会有强烈的家庭归属感。注重儒家精神培育的新加坡企业,在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上紧随美国名列前茅,展示了国学之于企业的无限价值。
第三,领导者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思路清晰:
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说企业家一定是生意人,而生意人不一定是企业家。那些做毒奶粉的企业并没有想把企业做长久,只是想做一锤子买卖。所以,企业想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贡献,决定了企业的方向和动力。
企业的产品即企业家的人品。日本航空的稻盛和夫,苹果的乔布斯,标哥的好人凉茶,卖的都不是产品而是文化和精神。
摩根汽车全部由手工制造,公司员工只有100来人,年产量不足1000辆汽车。但摩根品牌却深受青睐,要买一辆摩根汽车,从订购到拿到车钥匙需等上一两年,甚至有人等了10年才拿到车。百年来,摩根家族秉承摩根精神,多次拒绝收购、并购请求。通过去商业化,尽量接近“无”,家族企业得以延续。道家讲究“无为而无不为”,看似一无所有,实则无所不能。 企业传承什么?古人云:传君子之道,庇佑千代。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孔子把走正道还是走捷径,作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孔子其实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客观存在,相反,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恰恰是以保障每个人利益权利最大化为前提,让人在此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日本法师温泉旅馆历经1300余年,传46代。法师旅馆千余年来一直都是只此一家的家庭小旅馆,甚至连许多日本人都没听说过。法师旅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从未厉害过。法师旅馆的千余年历史有赖于其严格的家族传承制度,世代坚持长子继承,其他子女通过包办婚姻请出家门,加入其他家庭,旅馆的一针一线都不会分出去,小小的温泉旅馆也因此得以保存。这个日本家族知道自我的“空无”成就未来的“大有”,而成就家族的“大有”是“小我”至高无上的荣誉与财富。
所以,能使天下归心的只有文化,文以载道,载的是正道,是天道,是我们人类原本就应该遵循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正道。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儒家是社会学,道家是自然学,而佛家的理论恰恰是两者的结合。
企业长青的法则
企业要基业长青,依道而行,藏器于胸是必然。我归纳为企业长青八法。
一、明进退之道。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学习国学的成人与孩子对《弟子规》的诵读,就是从小养成小孩子的“洒、扫、进、退、应、对”之道,如今成人也要来好好补这一课才好。
“天下有道,贫且贱,耻也,天下无道,富且贵,耻也”。如今泱泱中华,可以称得上“有道出”了, 此时正是企业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好时机。
然而,怎样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不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口号的事情,之前要做的准备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就是要求企业家首先要“藏器于身”。所以,企业家要做到“诚意正心,修身明道”,而后为社会多做一些正面的事业,并且把这份事业传承给子孙后代,不但成就自我的圆满人生,也是利益千秋的事情。
二、晓阴阳之理。学习中华文化,欲“格物致知”必先晓“阴阳之理”、“五行之道”。凡事对立统一曰“阴阳之理”,凡物有属性特点曰“五行之道”。
懂得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何用担忧企业安危。所以“居安思危”是先通自然规律,那么企业运行的规律则无不同。《老子》曰: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便是这个道理了。
三、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人人都懂“物极必反”的道理,那么物不极必不反,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传统文化中有《中庸》之道,这是多么简单而智慧的传统文化。所以,儒家讲“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合乎时宜”、“随时变通”都是无不与道家相合而顺应自然规律。
四、以道御术。《庄子》里有一则寓言,蜗牛两只角上各有一国,为争夺蜗牛角上的地盘争战不休,伏尸千万。蜗牛角虽小,但也有两国战争。其所争的在人类看来是何其渺小。家族千亿帝国虽大,在茫茫宇宙面前,与蜗牛角无异。
牛顿曾说:“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为一会儿找到一颗光滑的石子,一会儿找一个美丽的贝壳而高兴。而真理的海洋,仍在我的面前未被发现。”谦逊之辞同时也反映了客观事实。牛顿贡献虽大,但在古往今来的知识海洋,不过沧海一粟。
因此,不要太看重家中满箱金银,下一代可以创造更多。第一代企业家要让下一代从小立下大志,若有鸿鹄之志,自然不屑于争夺父母钱财。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父母家产再多,对第二代来说都是“小”;“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自己创造的即使不多,也是“大”。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掌握了正道,了解了天道,那么“以道御术”则不会偏离而走邪魔歪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做企业或者为人处事就不会消极或不择手段的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生命的安全,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积阴德”了。
五、藏器。所谓企业内部的决策、制衡、内控、风险防范、股权激励机制、双向沟通、人才培养机制、研发创新机制皆为“术”之层面,明“道”而后“术”自通。
六、礼法并用。中国传统“五行”说,木火土金水对应人身五脏肝心脾肺肾,颐养仁义礼智信。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生者礼之用,克者法之用。
所谓西方企业管理理念在中国五行中运行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平衡与和谐,这是许多企业家通过实践证实过的。所以企业家透彻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通过自我的觉悟而后行于企业员工,利于企业客户,影响于整个社会,这样才是企业长青的正道。
七、领导者的修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往今来,历代伟人博闻修身,躬身力行,方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业。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为重要,此为“学而时习之”既学习又践行。
所以,企业家要做到:以悟见道。中国传统文化是思维、修养和境界,是“道”,道是需要悟的,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性的提高除了需要通过学习以外,还跟家庭、背景、年龄、生活经历、身份以及所处环境相关。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更多是需要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长度对于能悟出多少智慧是高度相关的。
以艺养心。通过艺,如品茶、琴棋书画、六艺等内外兼修,形神兼修,达到对于道的真谛的把握,实现思维的通达,智慧提升和人生的逍遥。正如孔子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与高人共语。什么样的人称之为高人?在某些方面有作为,有成就,有境界之人。拜于名师之下,与英雄为伍,与方外论道是学习的另外一条路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于学习来说,老师是高人,成功企业家是高人,高僧大德及方外人士也是高人。
明辨。明辨既是中庸的原则,也是做人处世求学之法门。只有秉承明辨的原则,才不会走极端,误入歧途。做人明辨,能从和谐众人,兼容并包;处事明辨,才能通达事理,德服众人;求学明辨,才能博学于理,融会贯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中庸的“笃行”,大学的“格物致知”都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儒家认为泛爱众,而亲仁。佛家讲“慈悲喜舍”是修行成佛的法门。只有把所学、所知、所行奉献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改变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爱树德,方为立身传道之本,以大爱行于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谛。
八、传承。中国人强调家和万事兴,不过很多企业创办人却把“和”与“合”混淆了 。强行合,必然导致不和,最后往往被迫分。
台湾地区前首富王永庆子女十余人。王永庆更将穷其一生建立的台塑集团控股股权注入慈善基金会,让子女一无所有。子女得不到金钱,“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专心靠自己,反倒更成功。子女们纷纷创业,其中王雪红更成为中国台湾最成功的女企业家和女首富。王永庆家族的传承经验,应验了老子的话,“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爱马仕自1837年至今一直由爱马仕家族经营,秉承皮革制造的优雅传统,每一件产品都精益求精。例如制作爱马仕丝巾要经过7道工序,用时18个月。百多年来,爱马仕一直坚持家族经营,多次拒绝大集团的并购要约,为的是保护对产品风格质量坚持的精神理念与家族荣誉。如今爱马仕已传到家族第五代,早已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即好好做事,不与人争。亨利·福特说:“最值得畏惧的对手从不关注你,只专注自己业务的每个细节。”
老板的素质和胸怀最终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规模、高度和速度,不是市场环境、不是模式、不是战略、不是团队、不是竞争对手……很多企业主,愿意20万一块表,5万块的包,1万块吃个饭,不愿意投资一点在学习上,完善人生,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现在我们知道,企业精神的传承与中国古老的道家思想颇为契合,成功世代传承的家族,都十分注重无形精神财富的传承。
此谓“谋道者食在其中,谋实者食不可继之也”。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并非空无一物。空的碗可以装菜,但首先必须有碗,无形精神财富就是装有形财富的“碗”。企业传承中,很多家族只是把“菜”(财)交给子女,“碗”却没有传下去,“菜”(财)自然越来越少。
我们常常听说,中国企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从秦池到爱多,从三珠到三鹿,从德隆的不可一世到蒙牛的滑铁卢,连海尔的张瑞敏都说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华为的任正非说现在是春天,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所以说,企业做久很难,很难做久。
企业不能长青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包括政治、商业、法律及文化环境。
首先,政府让企业朝何处走?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都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很低。作为中国传统的商人,最大目标就是使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成为商人,这样的商人缺乏持续经营的动力,所有的财富都用在置办地产及捐官之用。
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在中央集权经济体制和政府权力深入经济领域的双重压力下,民营企业家只能在初级领域内经营,企业家长期经营的动力不足。
其次,商业环境也是影响中国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短缺经济下,在“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念影响下,企业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调动最多的资源来开展生产,对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的打造就显得过于长远。
第三,义利合一还是以利为先的意识形态的选择两难。在思想体系出现真空以及“市场经济=金钱”的思想观念下,中国的企业家商业价值观出现了空前的庸俗化和实用化,从坑蒙拐骗到假冒伪劣,欠薪拖薪、克扣压榨令人发指。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企业成为赤裸裸的赚钱机器。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企业又怎能生存长久?
新鸿基郭得胜去世,将价值百亿的集团43%股权锁入郭氏家族信托,通过信托绑定家族受益人。然而,家族受益人内部发生矛盾,并且先后被踢出董事会和家族信托受益人名单。此后又因行贿案令新鸿基股票市值在2012年3月30日一日之内蒸发近400亿港元。以这样的财产流失率,不久家族将无财可争。更严重的是,家族长年积累的声誉将荡然无存。
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企业对家族来说相当于“天下”,家族拼命抓紧有形财富,忘却维系无形财富,反而容易失去。
第四,礼崩乐坏下的商业短期疯狂,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问题重重,社会礼崩乐坏,人心尽丧,成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庸俗的实用主义占主流,功利主义盛行,个个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社会遭遇多重危机,企业面临不定变数,个人深陷价值迷失,谋万世者谋全局者少,谋一时者谋一域者多,所有这些,无不源于文化缺位,无不源于人心出了问题。
第二个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
首先,是盲目扩张,违法操作。企业家被一时胜利和顺利冲昏头脑,盲目自大,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企业发展规律。
香港的长江集团、韩国的三星集团等,这些大型集团甚至可以控制一方经济命脉,但过于强大就容易走向衰弱。“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就要学会低调,也就是道家所谓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退”不是无条件退让,“柔”并非软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李嘉诚商业帝国虽大,但为人低调,“如果你始终注意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利益,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企业越强大,越需要“示弱”。据说,李嘉诚将企业命名为长江集团的寓意是“长江不择细流”,“处下”才能得到天下的水。
不少企业尚未成为大财阀就已经衰落,往往因为企业发展过快,不懂得节制。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就表示,为了保持高端厨具品牌形象,企业坚决“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贴牌”。台湾王品集团创始人戴胜益也表示,公司要“用年轮的方式成长,这样是健康的”。
其次,更深层方面是企业管理层重术轻道。
文化缺失导致误区。MBA、EMBA开始盛行,中国企业似乎找到了企业快速发展且百年长青的秘诀,企业开始了宏大的制度化建设,事无巨细,井井有条。
正所谓过犹不及,西方管理体系发展到今天,其一系列的弊端开始显现,在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最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忠诚、仁爱、礼让等。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已经向世人证明,注入儒家精神的企业,其企业精神必定会和谐、忠诚、仁爱、礼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之于企业,必定会有强烈的家庭归属感。注重儒家精神培育的新加坡企业,在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上紧随美国名列前茅,展示了国学之于企业的无限价值。
第三,领导者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思路清晰:
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说企业家一定是生意人,而生意人不一定是企业家。那些做毒奶粉的企业并没有想把企业做长久,只是想做一锤子买卖。所以,企业想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贡献,决定了企业的方向和动力。
企业的产品即企业家的人品。日本航空的稻盛和夫,苹果的乔布斯,标哥的好人凉茶,卖的都不是产品而是文化和精神。
摩根汽车全部由手工制造,公司员工只有100来人,年产量不足1000辆汽车。但摩根品牌却深受青睐,要买一辆摩根汽车,从订购到拿到车钥匙需等上一两年,甚至有人等了10年才拿到车。百年来,摩根家族秉承摩根精神,多次拒绝收购、并购请求。通过去商业化,尽量接近“无”,家族企业得以延续。道家讲究“无为而无不为”,看似一无所有,实则无所不能。 企业传承什么?古人云:传君子之道,庇佑千代。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孔子把走正道还是走捷径,作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孔子其实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客观存在,相反,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恰恰是以保障每个人利益权利最大化为前提,让人在此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日本法师温泉旅馆历经1300余年,传46代。法师旅馆千余年来一直都是只此一家的家庭小旅馆,甚至连许多日本人都没听说过。法师旅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从未厉害过。法师旅馆的千余年历史有赖于其严格的家族传承制度,世代坚持长子继承,其他子女通过包办婚姻请出家门,加入其他家庭,旅馆的一针一线都不会分出去,小小的温泉旅馆也因此得以保存。这个日本家族知道自我的“空无”成就未来的“大有”,而成就家族的“大有”是“小我”至高无上的荣誉与财富。
所以,能使天下归心的只有文化,文以载道,载的是正道,是天道,是我们人类原本就应该遵循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正道。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儒家是社会学,道家是自然学,而佛家的理论恰恰是两者的结合。
企业长青的法则
企业要基业长青,依道而行,藏器于胸是必然。我归纳为企业长青八法。
一、明进退之道。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学习国学的成人与孩子对《弟子规》的诵读,就是从小养成小孩子的“洒、扫、进、退、应、对”之道,如今成人也要来好好补这一课才好。
“天下有道,贫且贱,耻也,天下无道,富且贵,耻也”。如今泱泱中华,可以称得上“有道出”了, 此时正是企业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好时机。
然而,怎样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不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口号的事情,之前要做的准备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就是要求企业家首先要“藏器于身”。所以,企业家要做到“诚意正心,修身明道”,而后为社会多做一些正面的事业,并且把这份事业传承给子孙后代,不但成就自我的圆满人生,也是利益千秋的事情。
二、晓阴阳之理。学习中华文化,欲“格物致知”必先晓“阴阳之理”、“五行之道”。凡事对立统一曰“阴阳之理”,凡物有属性特点曰“五行之道”。
懂得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何用担忧企业安危。所以“居安思危”是先通自然规律,那么企业运行的规律则无不同。《老子》曰: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便是这个道理了。
三、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人人都懂“物极必反”的道理,那么物不极必不反,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传统文化中有《中庸》之道,这是多么简单而智慧的传统文化。所以,儒家讲“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合乎时宜”、“随时变通”都是无不与道家相合而顺应自然规律。
四、以道御术。《庄子》里有一则寓言,蜗牛两只角上各有一国,为争夺蜗牛角上的地盘争战不休,伏尸千万。蜗牛角虽小,但也有两国战争。其所争的在人类看来是何其渺小。家族千亿帝国虽大,在茫茫宇宙面前,与蜗牛角无异。
牛顿曾说:“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为一会儿找到一颗光滑的石子,一会儿找一个美丽的贝壳而高兴。而真理的海洋,仍在我的面前未被发现。”谦逊之辞同时也反映了客观事实。牛顿贡献虽大,但在古往今来的知识海洋,不过沧海一粟。
因此,不要太看重家中满箱金银,下一代可以创造更多。第一代企业家要让下一代从小立下大志,若有鸿鹄之志,自然不屑于争夺父母钱财。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父母家产再多,对第二代来说都是“小”;“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自己创造的即使不多,也是“大”。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掌握了正道,了解了天道,那么“以道御术”则不会偏离而走邪魔歪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做企业或者为人处事就不会消极或不择手段的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生命的安全,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积阴德”了。
五、藏器。所谓企业内部的决策、制衡、内控、风险防范、股权激励机制、双向沟通、人才培养机制、研发创新机制皆为“术”之层面,明“道”而后“术”自通。
六、礼法并用。中国传统“五行”说,木火土金水对应人身五脏肝心脾肺肾,颐养仁义礼智信。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生者礼之用,克者法之用。
所谓西方企业管理理念在中国五行中运行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平衡与和谐,这是许多企业家通过实践证实过的。所以企业家透彻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通过自我的觉悟而后行于企业员工,利于企业客户,影响于整个社会,这样才是企业长青的正道。
七、领导者的修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往今来,历代伟人博闻修身,躬身力行,方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业。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为重要,此为“学而时习之”既学习又践行。
所以,企业家要做到:以悟见道。中国传统文化是思维、修养和境界,是“道”,道是需要悟的,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性的提高除了需要通过学习以外,还跟家庭、背景、年龄、生活经历、身份以及所处环境相关。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更多是需要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长度对于能悟出多少智慧是高度相关的。
以艺养心。通过艺,如品茶、琴棋书画、六艺等内外兼修,形神兼修,达到对于道的真谛的把握,实现思维的通达,智慧提升和人生的逍遥。正如孔子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与高人共语。什么样的人称之为高人?在某些方面有作为,有成就,有境界之人。拜于名师之下,与英雄为伍,与方外论道是学习的另外一条路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于学习来说,老师是高人,成功企业家是高人,高僧大德及方外人士也是高人。
明辨。明辨既是中庸的原则,也是做人处世求学之法门。只有秉承明辨的原则,才不会走极端,误入歧途。做人明辨,能从和谐众人,兼容并包;处事明辨,才能通达事理,德服众人;求学明辨,才能博学于理,融会贯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中庸的“笃行”,大学的“格物致知”都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强调行的重要性。
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儒家认为泛爱众,而亲仁。佛家讲“慈悲喜舍”是修行成佛的法门。只有把所学、所知、所行奉献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改变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爱树德,方为立身传道之本,以大爱行于天下者,方得福慧之真谛。
八、传承。中国人强调家和万事兴,不过很多企业创办人却把“和”与“合”混淆了 。强行合,必然导致不和,最后往往被迫分。
台湾地区前首富王永庆子女十余人。王永庆更将穷其一生建立的台塑集团控股股权注入慈善基金会,让子女一无所有。子女得不到金钱,“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专心靠自己,反倒更成功。子女们纷纷创业,其中王雪红更成为中国台湾最成功的女企业家和女首富。王永庆家族的传承经验,应验了老子的话,“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爱马仕自1837年至今一直由爱马仕家族经营,秉承皮革制造的优雅传统,每一件产品都精益求精。例如制作爱马仕丝巾要经过7道工序,用时18个月。百多年来,爱马仕一直坚持家族经营,多次拒绝大集团的并购要约,为的是保护对产品风格质量坚持的精神理念与家族荣誉。如今爱马仕已传到家族第五代,早已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即好好做事,不与人争。亨利·福特说:“最值得畏惧的对手从不关注你,只专注自己业务的每个细节。”
老板的素质和胸怀最终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规模、高度和速度,不是市场环境、不是模式、不是战略、不是团队、不是竞争对手……很多企业主,愿意20万一块表,5万块的包,1万块吃个饭,不愿意投资一点在学习上,完善人生,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现在我们知道,企业精神的传承与中国古老的道家思想颇为契合,成功世代传承的家族,都十分注重无形精神财富的传承。
此谓“谋道者食在其中,谋实者食不可继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