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界泰斗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严复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在留学英国期间考察了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接触到各种思想理论和学术新潮,这些都为他维新思想的酝酿和形成提供了重要养料,回国后积极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同时严复亦是中国翻译界泰斗,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天演论》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蒙中国青年的理论教科书,是仁人志士救国理论的根据。严复的译事活动让中国知识分子接触到当时最新的西方思想。同时,严复提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其翻译思想和成就让其成为中国翻译界当之无愧的泰斗。
  关键词:严复 翻译泰斗 翻译标准 西学 《天演论》
  1840年鸦片战争后,故步自封的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实质上,列强侵略是以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明的冲突,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但当时,自以为是的士大夫、顽固保守的官僚集团、在“天朝的庇护下”过着井底之蛙般生活的民众都看不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意。为拯救日益腐败颓废的天朝帝国,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转向西方寻求救世良方。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就是一位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行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在西學的过程中,严复通过翻译西方著作,成为中国翻译界泰斗。
  严复于1854年1月8日诞生在福建侯官县一个儒医家庭。初名严传初,走入仕途时始用严复。严家世代为儒医,自然也尊崇传统文化。严复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受其家风的熏陶,自然也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因此,少年时严复在传统私塾寒窗苦读,寄希望于“学优登仕,摄职从政”。然而父亲离世,家道中落,严复无法再走科举入仕的道路。
  恰巧这时,洋务派左宗棠创办的新式学校——福州马尾船厂附设船政学堂招考学生,严复抓住了这一机遇,以第一名被录,从而跨进了洋务运动早期人才的行列。严复在船政学堂学习的课程有英文、算术、几何、动静重学、水重学、电磁学、光学、地质学、天文学等,这些均非传统学问,而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入的新学问。但学堂的训练科目中,“凡《圣谕广训》、《孝经》必须诵读,兼习论策,以明义理而正趋向。”学堂课程设置传递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价值取向。
  随后,严复被清政府选派去英国深造。严复在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期间,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科学。同时,严复还注重英文的学习。精通英语自然使严复如鱼得水,可以自由任意博览群书,或与英人交往,接受新近在英国流行的各种思潮和科学理论的熏陶。这也为他回国后研读“西学”,编译《天演论》等西方著作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严复在学成归国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事20年,直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生,他才离津赴沪避难,脱离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环境幽雅,设施齐备。在教务之于,严复可以静心阅读中西书籍,从事著译活动。
  近代中国是中西文化激烈摩擦和碰撞的时期,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和思想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当时知识界,大量地翻译外国作品,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思想理论。严复和林纾就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负盛名的翻译家。1896年,林纾翻译了法国文学家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让中国读者了解到大都市里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而严复于1897年,在《国闻汇编》上连载自己所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让中国知识分子接触到当时最新的西方思想。严复和林纾都在当时产生了轰动一时的社会效应。康有为在一首诗中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严复提出了“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对中国翻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指得是要忠实原文的思想,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内涵,不背离原文的意旨。“达”指的是行文通顺,语意连贯,译文明白晓畅。“雅”是指译文富有文采,生动优美。严复所提出的翻译标准成为了中国翻译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代在从事理论研究或是翻译实践活动都必须对此研究、探讨。
  胡适在谈及19世纪后半期中国知识界的情况时,推许“严复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第一人”。毛泽东在总结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经验时,也把严复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并列,称之为“在中国共产党未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由此可以看出严复作为西学大师、中国翻译界泰斗对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诗人结社时,其成员之间通常在创作风格、文学主张、政治倾向等原则性较强的方面总是基本一致,这些方面完全不同的文人一般难以归属于同一个诗社。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与结社的发展,结社活动发展到民国时期,加入不同党派、持有不同政见的文人终能共处同一文学社团,互相交游、唱和,这于民国时期位于江苏武进的文学团体——“兰社”之中便能窥见一斑。本文以民国武进“兰社”成员为中心,通过分析他们的党派与相关作品,
内容摘要:商务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广泛,商务英语在经济领域的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商务英语的特征,阐述了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关健词:商务英语 特点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商务英语是一种含有商务理论和实用商务的理论,它包括交际功能、专业知识、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和管理技能等主要内容。[1]商务英语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涉及贸易、法律等许多领域,商务英语翻译要求更准确、
内容摘要:扎西达娃的小说变幻出奇异莫测的色彩,而在斑斓诡谲的漩涡中又含蕴着深邃的精神困境与精神救赎。这不仅与其选取的独特西藏题材有关,也与它所采用的独特形式有关--它既是一个典型的多重跨界叙事,并且每一个故事的能值都指向多個所指,产生朦胧多义的隐喻效果。而在不同所指相互冲突而返回能指的诗性叙事中,三个故事世界的文本隐喻又相互指涉,在游移中仅留下痕迹让读者去猜测和感受。  关键词:扎西达娃 《系在皮
母亲节那天,是思念母亲的日子,但我脑海里却出现了我的大姐。  在油菜坡村老王家,一母同胞兄弟姐妹五人中,我最小,长辈们都叫我小丫头,平辈们都叫我幺妹。在我还没满周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还没有成年的大姐义不容辞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对我这个幼小的幺妹,更是关怀备至,疼爱有加。  大姐长我十六岁,在我还不那么记事时,她就出嫁了。好在她的婆家离娘家很近,大约半小时就可到娘家,所以我隔三差五能见到大姐。姐
内容摘要:余华作品《活着》以主人公讲诉一生的坎坷经历表达出人活着的最简单而纯粹的意义。在承受一个又一个无奈的波折后主人公仍旧顽强的生活着,尽管无法去改善没有预料的意外,也没有轰动的令人敬佩的举动,但主人公隐忍的生活态度、执着于现实的有限性、被动性给读者以无限的酸涩和感概。  关键词:《活着》 生存意义 价值  余华是80年代崛起的先锋小说家,余华的作品充满了大量的暴力、死亡和苦难。《活着》是一部关
内容摘要:《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几位穷苦画家之间凄凉又温暖的故事。为了给患病女画家琼西生的信念,生活窘迫的老画家贝尔曼顶着风雨创作了这“不凋零”的常春藤叶,最终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年轻的生命,展现了一位普通小人物的高尚灵魂,歌颂了生死关头人性的光辉。  关键词:欧·亨利 人性 赞歌  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构思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幽默,以描绘
内容摘要:《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在我国流传范围甚广的元曲小令,尤其是在编纂入我国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就使得其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体味思乡哀愁的经典。在《天净沙·秋思》结构简单,在其寥寥叙述中,随着以点为排列出的景物构成以面铺展开的秋季哀思,勾画出游子单骑瘦马思念故乡的画卷。本文通过对《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进行细致挖掘,从而赏析这一小令的思乡之情与文学价值。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景物 思乡  《天
内容摘要: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非遗是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整合,有利于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推动地方高校非遗课程的改革与完善,有利于开拓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视野。我们可以以课程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采取多样化的举措,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
内容摘要:目前,开通地铁的各个城市在站名的翻译上往往各行其是,这不仅让外籍乘客困惑不解,也给出行设置了障碍。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366个地铁站名按命名方式进行分类,并对翻译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对译名的规范化有所启示。  关键词:地铁站名 英译 规范化  地铁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其便捷、价廉的特点,成为大众出行方式的首选。为方便外籍友人在华工作生活,上海地铁站名均提供英汉双语版本。当然,只有正确的译
内容摘要:全国新课标卷中,字音、字形类语言文字基础题不再单独设题,而是在作文中进行考查,所以很多一线教师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听写也逐渐从语文课堂中消失。本文认为听写重回语文课堂有助于落实语文的工具性,有效解决提笔忘字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和扩大词汇量。教学中,应该准备可长期使用的听写本,每次听写另起一页;内容不囿于课本,与实用接轨;以“听音写词”为主,兼顾其他。  关键词:听写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