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伊始,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实施“一剧两星”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部电视剧,每晚在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此外,新政还明确,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不能超过两集。至此,电视行业沿用多年的“多星模式”时代,彻底终结。
“多星模式”影响观看体验
所谓“多星模式”,实际上是由两至四家左右的卫视频道联合若干地面频道,打造成买剧联盟,共同分担购剧成本,同时首轮播放。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购买模式,它的出现确实让电视台和制片方都尝到了甜头:以前一家拿不下来的大剧,可以联合几家一起购买。如某剧320万元一集,对于多数卫视来说这个价格都难以承受,但通过四星联播的模式,平摊到每家只需80万元。随着这种模式的推广,其衍生的投机心态也在水涨船高,为了谋取更大利益,制片方借机抬高单集报价,演员片酬也随之飙涨。
此外,“多星模式”也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观众打开电视机,会看到一部电视剧在多家卫视及地面台同时播出的情况。目前,国内电视剧的产量大约每年1.5万集,而电视台一年的播放量却还不到三分之一。七成电视剧拍完后便石沉大海,难见天日。“多星模式”极大浪费了电视台的播出平台,使得整个市场空间更加狭小。
“一剧两星”的未来走向
电视剧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卫星频道,二是地面频道,三是视频网站购买。而购买平台的减少,必将对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投入提出新要求,也意味着制作成本的缩减。这部分缩减的成本去向何处?新政能否有效控制一线演员的天价薪酬?投资方能否顺畅地收回成本?
开年以来的情况表明,目前影视剧市场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一线演员片酬稳中有升。
原来业内人士预测,“一剧两星”压缩了资方盈利空间,投资有所缩减,会导致演员片酬缩水,但从目前来看,资方仍然坚持请一线甚至超一线明星,片酬缩水的以二三线演员居多。一线或超一线明星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电视台购买力和整部剧的品质的保证,而目前国内真正形成品牌购买力的演员数量并不多,因而“奇货可居”。同时,综艺节目、广告、电影等也需要大量的明星资源,这更推动了一线演员的身价上扬。
二、投资制作业大浪淘沙。
新政实施后,对于小型影视公司而言,只能定位投资于中小型成本的电视剧,并且要和众多大块头重量级公司一起挤两座独木桥,除非题材故事特别好,否则很难出售盈利。最后的局面,一是抱团取暖,几家甚至十几家小公司一起联手投资制作,有效控制风险;二是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型公司开始慢慢退出行业,转型其他产业。
最近重庆卫视热播的谍战悬疑电视剧《铁核桃》,在发行伊始就改变了策略,先从江苏、北京、四川等数家地面台播起,积累收视率和观众的同时回收一部分成本,然后再发行重庆、天津等两个卫视,从而保证剧目的收益。据了解,今年业内很多剧目都采用了默契的“X+2”模式防范风险。
三、网剧异军突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视频网剧播出总集数将达到7000集,超过卫视黄金档的数量。一些重量级视频网站推出了不少优质的定制或购买网络剧,而穿越、神话、灵异、侦破等电视台不能播放的题材在网站均可以播出且点击率居高不下。不少网剧的单集成本远远超过了传统电视剧,例如刚在无锡杀青的爱奇艺超级网剧《心理罪》单集成本就超过200万元,有些网剧更是达到300万元一集,刘烨主演的网剧《鬼吹灯》总投资甚至达到2亿元。
网剧将成为业内新常态,与传统电视剧竞争收视人群和广告商。但网剧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困扰已久的持续盈利问题,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四、反腐效应凸显。
今年以来,几家重量级卫视购片部门负责人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标志着多年以来购销双方的一些潜规则、暗箱操作以后将没有空间。而逐步严苛的购片规则,将使得购片程序越来越透明,电视台更需要有说服力、品相、质量和收视表现上佳的作品。
五、广告植入空间增大。
随着盈利空间的缩小,广告植入将会显示出价值,因为可以有效分摊部分制作成本。尤其是现当代题材的影视剧,广告植入的空间较大。
六、品质为王依然永恒。
像去年热播的《北平无战事》这种优质大剧未来还会有不少,如张嘉译主演的《白鹿原》、海清主演的《女不强大天不容》、吴奇隆主演的《蜀山战纪》、赵薇主演的《虎妈猫爸》等都备受瞩目。每家卫视每年都会购入几部叫得响收视高的力作。
综上所述,2015年是国内影视剧实施新政的元年,无论是投资制作公司、电视台、网站等制播各方都更加趋于理性和谨慎,现实题材和年代戏仍将撑起大半个剧目江山,对好的剧本、演员、导演以及制作班底等资源需求量更大,对网剧的发展和壮大更值得关注,而一部优质的剧目仍然不愁找不到好婆家。所以,影视剧市场更需要影视剧产业链的关联各方,刨除浮夸的泡沫和浮躁的逐利心态,沉下来创作和制作,为观众奉献精品佳作,使得整个影视剧市场持续健康循环发展。
“多星模式”影响观看体验
所谓“多星模式”,实际上是由两至四家左右的卫视频道联合若干地面频道,打造成买剧联盟,共同分担购剧成本,同时首轮播放。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购买模式,它的出现确实让电视台和制片方都尝到了甜头:以前一家拿不下来的大剧,可以联合几家一起购买。如某剧320万元一集,对于多数卫视来说这个价格都难以承受,但通过四星联播的模式,平摊到每家只需80万元。随着这种模式的推广,其衍生的投机心态也在水涨船高,为了谋取更大利益,制片方借机抬高单集报价,演员片酬也随之飙涨。
此外,“多星模式”也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观众打开电视机,会看到一部电视剧在多家卫视及地面台同时播出的情况。目前,国内电视剧的产量大约每年1.5万集,而电视台一年的播放量却还不到三分之一。七成电视剧拍完后便石沉大海,难见天日。“多星模式”极大浪费了电视台的播出平台,使得整个市场空间更加狭小。
“一剧两星”的未来走向
电视剧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卫星频道,二是地面频道,三是视频网站购买。而购买平台的减少,必将对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投入提出新要求,也意味着制作成本的缩减。这部分缩减的成本去向何处?新政能否有效控制一线演员的天价薪酬?投资方能否顺畅地收回成本?
开年以来的情况表明,目前影视剧市场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一线演员片酬稳中有升。
原来业内人士预测,“一剧两星”压缩了资方盈利空间,投资有所缩减,会导致演员片酬缩水,但从目前来看,资方仍然坚持请一线甚至超一线明星,片酬缩水的以二三线演员居多。一线或超一线明星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电视台购买力和整部剧的品质的保证,而目前国内真正形成品牌购买力的演员数量并不多,因而“奇货可居”。同时,综艺节目、广告、电影等也需要大量的明星资源,这更推动了一线演员的身价上扬。
二、投资制作业大浪淘沙。
新政实施后,对于小型影视公司而言,只能定位投资于中小型成本的电视剧,并且要和众多大块头重量级公司一起挤两座独木桥,除非题材故事特别好,否则很难出售盈利。最后的局面,一是抱团取暖,几家甚至十几家小公司一起联手投资制作,有效控制风险;二是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型公司开始慢慢退出行业,转型其他产业。
最近重庆卫视热播的谍战悬疑电视剧《铁核桃》,在发行伊始就改变了策略,先从江苏、北京、四川等数家地面台播起,积累收视率和观众的同时回收一部分成本,然后再发行重庆、天津等两个卫视,从而保证剧目的收益。据了解,今年业内很多剧目都采用了默契的“X+2”模式防范风险。
三、网剧异军突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视频网剧播出总集数将达到7000集,超过卫视黄金档的数量。一些重量级视频网站推出了不少优质的定制或购买网络剧,而穿越、神话、灵异、侦破等电视台不能播放的题材在网站均可以播出且点击率居高不下。不少网剧的单集成本远远超过了传统电视剧,例如刚在无锡杀青的爱奇艺超级网剧《心理罪》单集成本就超过200万元,有些网剧更是达到300万元一集,刘烨主演的网剧《鬼吹灯》总投资甚至达到2亿元。
网剧将成为业内新常态,与传统电视剧竞争收视人群和广告商。但网剧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困扰已久的持续盈利问题,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四、反腐效应凸显。
今年以来,几家重量级卫视购片部门负责人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标志着多年以来购销双方的一些潜规则、暗箱操作以后将没有空间。而逐步严苛的购片规则,将使得购片程序越来越透明,电视台更需要有说服力、品相、质量和收视表现上佳的作品。
五、广告植入空间增大。
随着盈利空间的缩小,广告植入将会显示出价值,因为可以有效分摊部分制作成本。尤其是现当代题材的影视剧,广告植入的空间较大。
六、品质为王依然永恒。
像去年热播的《北平无战事》这种优质大剧未来还会有不少,如张嘉译主演的《白鹿原》、海清主演的《女不强大天不容》、吴奇隆主演的《蜀山战纪》、赵薇主演的《虎妈猫爸》等都备受瞩目。每家卫视每年都会购入几部叫得响收视高的力作。
综上所述,2015年是国内影视剧实施新政的元年,无论是投资制作公司、电视台、网站等制播各方都更加趋于理性和谨慎,现实题材和年代戏仍将撑起大半个剧目江山,对好的剧本、演员、导演以及制作班底等资源需求量更大,对网剧的发展和壮大更值得关注,而一部优质的剧目仍然不愁找不到好婆家。所以,影视剧市场更需要影视剧产业链的关联各方,刨除浮夸的泡沫和浮躁的逐利心态,沉下来创作和制作,为观众奉献精品佳作,使得整个影视剧市场持续健康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