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63例,全部患者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情况。结果:CT在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诊断中,准确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相比,数值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结果,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中单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时,CT诊断准确率比较高。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CT;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疾病;诊断
甲状腺结节性的疾病临床上较常见,主要是指甲状腺中出现肿块,并且伴随人体的吞咽运动作上下的运动,严重时影响患者饮食,造成患者痛苦。临床上大多数甲状腺疾病,例如甲状腺的退行性病变、甲状腺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的疾病等均可引起结节的形成。这种疾病会单发也会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早诊断、早治疗是一种有效方式,其中比较常用的诊断方式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CT诊断以及普通二维超声诊断,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T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对此,本次研究把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63例作为对象,研究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的效果,现作以下陳述:
1.研究资料和诊断方法
1.1研究的资料
选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63例,全部患者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所选的患者中33例患者是男性患者,30例患者是女性患者;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36岁和73岁,年龄的均值是(52±2.34)岁。全部患者都了解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诊断的方法
全部患者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同时在完成检查以后实施手术的治疗,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使用日立-UB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在7-12MHz之间。CT扫描使用GE 16排多层螺旋的CT机。
全部甲状腺结节患者都实施常规超声的检查,然后实施CT扫描诊断,再应用手术治疗,在术后需要检测患者病灶切片情况,对诊断结果进行确定。
在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时,若患者是多发性的结节,结节边界清晰,边缘光整,椭圆形或圆形,声晕完整、厚度均匀,病灶呈等回声或高回声,内部回声均匀,内部见粗大或环形钙化,CDFI:结节周边见环状血流信号,内部多无血流信号或有星点状血流信号,PI<1.3,RI<0.75,则提示患者是良性结节可能。若患者是单发性的结节,病灶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界模糊,声晕不完整、厚度不均匀,病灶呈低或极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后方衰减,内部见微钙化或砂砾状钙化,CDFI:结节周边及内部见丰富、杂乱血流信号,PI>1.3,RI>0.75,提示患者是恶性结节可能,恶性结节病变患者病灶可能会突破包膜侵犯周围软组织,粘连颈部前侧的肌肉,压迫食道或气管;颈部出现异常回声淋巴结。
患者行CT扫描时,禁止在扫描过程中进行吞咽动作,自舌骨部位至胸廓入口部位范围之内进行系列扫描,再对患者甲状腺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在甲状腺最低点扫描,经体位转换,扫描各个方向甲状腺。一般常规增强扫描。
在CT扫描下能够较清楚看到病灶。良性结节常表现为患者甲状腺增大,内有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区,大小不等,轮廓光整,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囊变、钙化,有出血者密度高,与附近组织分界线的比较清晰;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可见一层薄厚较均匀强化。恶性结节常表现为甲状腺增大,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区,轮廓不光整,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散在钙化、细沙样钙化或混合性的钙化物质等,或见更低密度坏死区,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侵犯周围组织。
1.3观察的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种诊断方式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诊断的准确率,记录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诊断情况,并进行对比。
1.4数据统计的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数据包来统计,经统计软件来分析相关数据,然后应用 来代表计量的资料,通过t对组间比较轻快进行检验;通过百分率/%来代表计数的资料,应用卡方对组间比较情况进行检验,检验的标准是α=0.05,如果有统计的意义,应用P<0.05表示。
2.结果
2.1病理诊断分析
在病理分析后显示,63例患者中有20例是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15例患者是乳头状癌、3例患者是滤泡状癌,2例患者是髓样癌。有43例是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8例患者是甲状腺腺瘤、32例患者是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是桥本甲状腺炎。
2.2比较CT与超声诊断的情况
CT诊断的41例良性病变患者中,包含5例患者是甲状腺腺瘤、33例患者是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患者是桥本甲状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7例良性病变患者中,包含3例患者是甲状腺腺瘤、32例患者是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患者是桥本甲状腺炎。CT诊断的19例恶性病变患者中,12例患者是乳头状癌、2例患者是滤泡状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1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9例患者是乳头状癌、1例患者是滤泡状癌。CT在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诊断中,准确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两种诊断方式
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甲状腺结节属于颈部常见肿块性的疾病,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都是常见的结节性病变[1]。在影像学中,结节性的病变表现比较相似,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临床诊断的难度。在甲状腺结节性的疾病辨别与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有着重要价值,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的结节性病灶发病率比较高,所以提升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至关重要[2]。临床上甲状腺的结节有五种类型,也就是肿瘤性、胶体性、增生性、囊性以及甲状腺的炎性。由于甲状腺的结节种类不一样,需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这就需要保证术前甲状腺的疾病评估准确性[3]。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要优点是简单、高效与无创,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患者甲状腺形态、钙化的情况、边缘的清晰度、内部的回声以及边缘的声晕及显示出甲状腺结节附近与结节内部血流及分布情况,在甲状腺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价值比较高。吕颖钺[5]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在甲状腺患者诊断中,超声诊断主要优势是经济与方便,然而在良恶性的结节诊断中准确率还不够高。另外,在甲状腺的结节性疾病诊断中,CT诊断和彩超诊断相比,彩超应用前景较好[6]。而采用CT诊断甲状腺结节性的疾病时,可以将患者各个脏器以及周围脏器各类断面图像清楚显示出来,并且图像具备实体感,与解剖真实结构比较类似,因此使用CT诊断能够早期诊断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患者。但CT诊断的仪器相对昂贵,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在部分乡镇医院无法普及,导致实际应用与推广受到限制[7]。
本次研究在病理分析后显示,63例患者中有20例是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43例是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在良性病变患者中有8例患者是甲状腺腺瘤,在恶性病变中,15例患者是乳头状癌、3例患者是滤泡状癌;CT诊断甲状腺结节疾病正确率是95.24%,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2.54%相比,明显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CT在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诊断中,准确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明显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甲状腺结节性的疾病诊断中,CT诊断的准确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高。
综上,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用B超和CT诊断时,CT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然而考虑CT诊断的仪器比较昂贵与推广性不够,大多会首选彩色多普勒诊断。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庆,魏玺,徐勇.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征象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5,21(2):138-142.
[2]魏雍.研究B超用于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9):55-56,57.
[3]巩象涛,底立静.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36):212-212,213.
[4]高雪峰,钱林清.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1):78-80.
[5]黎若涛.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330-4331.
[6]黃雅元,包凌云,韩志江.CT和超声的联合应用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6):385-389.
[7]刘金全,郝敬军,崔凌.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3):148-150.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CT;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疾病;诊断
甲状腺结节性的疾病临床上较常见,主要是指甲状腺中出现肿块,并且伴随人体的吞咽运动作上下的运动,严重时影响患者饮食,造成患者痛苦。临床上大多数甲状腺疾病,例如甲状腺的退行性病变、甲状腺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的疾病等均可引起结节的形成。这种疾病会单发也会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早诊断、早治疗是一种有效方式,其中比较常用的诊断方式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CT诊断以及普通二维超声诊断,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T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对此,本次研究把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63例作为对象,研究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的效果,现作以下陳述:
1.研究资料和诊断方法
1.1研究的资料
选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63例,全部患者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所选的患者中33例患者是男性患者,30例患者是女性患者;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36岁和73岁,年龄的均值是(52±2.34)岁。全部患者都了解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诊断的方法
全部患者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同时在完成检查以后实施手术的治疗,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使用日立-UB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在7-12MHz之间。CT扫描使用GE 16排多层螺旋的CT机。
全部甲状腺结节患者都实施常规超声的检查,然后实施CT扫描诊断,再应用手术治疗,在术后需要检测患者病灶切片情况,对诊断结果进行确定。
在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时,若患者是多发性的结节,结节边界清晰,边缘光整,椭圆形或圆形,声晕完整、厚度均匀,病灶呈等回声或高回声,内部回声均匀,内部见粗大或环形钙化,CDFI:结节周边见环状血流信号,内部多无血流信号或有星点状血流信号,PI<1.3,RI<0.75,则提示患者是良性结节可能。若患者是单发性的结节,病灶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界模糊,声晕不完整、厚度不均匀,病灶呈低或极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后方衰减,内部见微钙化或砂砾状钙化,CDFI:结节周边及内部见丰富、杂乱血流信号,PI>1.3,RI>0.75,提示患者是恶性结节可能,恶性结节病变患者病灶可能会突破包膜侵犯周围软组织,粘连颈部前侧的肌肉,压迫食道或气管;颈部出现异常回声淋巴结。
患者行CT扫描时,禁止在扫描过程中进行吞咽动作,自舌骨部位至胸廓入口部位范围之内进行系列扫描,再对患者甲状腺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在甲状腺最低点扫描,经体位转换,扫描各个方向甲状腺。一般常规增强扫描。
在CT扫描下能够较清楚看到病灶。良性结节常表现为患者甲状腺增大,内有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区,大小不等,轮廓光整,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囊变、钙化,有出血者密度高,与附近组织分界线的比较清晰;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可见一层薄厚较均匀强化。恶性结节常表现为甲状腺增大,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区,轮廓不光整,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散在钙化、细沙样钙化或混合性的钙化物质等,或见更低密度坏死区,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侵犯周围组织。
1.3观察的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种诊断方式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诊断的准确率,记录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诊断情况,并进行对比。
1.4数据统计的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数据包来统计,经统计软件来分析相关数据,然后应用 来代表计量的资料,通过t对组间比较轻快进行检验;通过百分率/%来代表计数的资料,应用卡方对组间比较情况进行检验,检验的标准是α=0.05,如果有统计的意义,应用P<0.05表示。
2.结果
2.1病理诊断分析
在病理分析后显示,63例患者中有20例是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15例患者是乳头状癌、3例患者是滤泡状癌,2例患者是髓样癌。有43例是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8例患者是甲状腺腺瘤、32例患者是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是桥本甲状腺炎。
2.2比较CT与超声诊断的情况
CT诊断的41例良性病变患者中,包含5例患者是甲状腺腺瘤、33例患者是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患者是桥本甲状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7例良性病变患者中,包含3例患者是甲状腺腺瘤、32例患者是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患者是桥本甲状腺炎。CT诊断的19例恶性病变患者中,12例患者是乳头状癌、2例患者是滤泡状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1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9例患者是乳头状癌、1例患者是滤泡状癌。CT在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诊断中,准确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两种诊断方式
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甲状腺结节属于颈部常见肿块性的疾病,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都是常见的结节性病变[1]。在影像学中,结节性的病变表现比较相似,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临床诊断的难度。在甲状腺结节性的疾病辨别与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有着重要价值,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的结节性病灶发病率比较高,所以提升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至关重要[2]。临床上甲状腺的结节有五种类型,也就是肿瘤性、胶体性、增生性、囊性以及甲状腺的炎性。由于甲状腺的结节种类不一样,需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这就需要保证术前甲状腺的疾病评估准确性[3]。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要优点是简单、高效与无创,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患者甲状腺形态、钙化的情况、边缘的清晰度、内部的回声以及边缘的声晕及显示出甲状腺结节附近与结节内部血流及分布情况,在甲状腺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价值比较高。吕颖钺[5]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在甲状腺患者诊断中,超声诊断主要优势是经济与方便,然而在良恶性的结节诊断中准确率还不够高。另外,在甲状腺的结节性疾病诊断中,CT诊断和彩超诊断相比,彩超应用前景较好[6]。而采用CT诊断甲状腺结节性的疾病时,可以将患者各个脏器以及周围脏器各类断面图像清楚显示出来,并且图像具备实体感,与解剖真实结构比较类似,因此使用CT诊断能够早期诊断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患者。但CT诊断的仪器相对昂贵,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在部分乡镇医院无法普及,导致实际应用与推广受到限制[7]。
本次研究在病理分析后显示,63例患者中有20例是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43例是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在良性病变患者中有8例患者是甲状腺腺瘤,在恶性病变中,15例患者是乳头状癌、3例患者是滤泡状癌;CT诊断甲状腺结节疾病正确率是95.24%,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2.54%相比,明显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CT在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诊断中,准确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明显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甲状腺结节性的疾病诊断中,CT诊断的准确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高。
综上,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用B超和CT诊断时,CT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然而考虑CT诊断的仪器比较昂贵与推广性不够,大多会首选彩色多普勒诊断。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庆,魏玺,徐勇.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征象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5,21(2):138-142.
[2]魏雍.研究B超用于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9):55-56,57.
[3]巩象涛,底立静.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36):212-212,213.
[4]高雪峰,钱林清.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1):78-80.
[5]黎若涛.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330-4331.
[6]黃雅元,包凌云,韩志江.CT和超声的联合应用在良性甲状腺环状钙化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6):385-389.
[7]刘金全,郝敬军,崔凌.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