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完成个体社会化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实际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认识和了解社会并进而获得自身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形式。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基地;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及青年学生成才的迫切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完成个体社会化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实际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认识和了解社会并进而获得自身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形式。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步骤:
一、制定有实效性的活动计划。
对于大学生而言,过高或过低的活动目标都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制定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所在,贴合时代主题,服务社会等理念来制定。例如:开展专业实践类型的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计划,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让学生真正在岗位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积极联系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基地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能起到稳步推动、持续发展的作用。社会实践基地化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由游离式向定点式,分散式向集中式,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各种渠道,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要注重命名挂牌,深度实践,示范建设,双向受益等重要环节。
三、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影響活动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想非常圆满的完成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非常的不容易,作者认为以下是比较重要的两点: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定时、无规律的,这样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大学生普遍有“畏难”心理,作为指导教师要及时鼓励并关注学生,安抚学生的不稳定情绪。要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不要“半途而废”。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时刻保持热情,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增长了才干。
想要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一定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通常高校因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对实践活动资金投入有限,这就需要争取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的形式,解决经费问题。总之,争取到多方支持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四、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总结经验和不足。
对学生而言,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成绩要计入学分,并作为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和奖学金评定标准之一,还可以与评选先进个人和集体挂钩。对教师而言,院系部、教研室应制定规划和考核措施,将教师工作量、干部业绩、个人经济利益要与其所承担课程社会实践应完成的工作量、每学期完成的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工作效果挂钩。
评选优秀实践报告、优秀调研报告、优秀个人是评价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从实践活动的策划、开展、到实践活动的效果要进行客观的、多方面的考核评价。社会实践奖评制度是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思考,是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召开总结评比大会,为广大学生讲解社会实践活动从组织到开展的过程,展示活动中的照片,以及实践基地对活动的评价。让广大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通过总结不仅能体现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把诚实正直的品质、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主动性有机地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责任感等能力。并通过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等实践活动形式,树立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的热情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职业能力培养、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虽然缓慢,但是效果是持久的,是我国在探索教育实践道路上非常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林艺真.大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6)
[2]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6)
[3]骆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经验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5)
[4]崔诣晨,高晓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基地;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及青年学生成才的迫切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完成个体社会化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实际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认识和了解社会并进而获得自身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形式。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步骤:
一、制定有实效性的活动计划。
对于大学生而言,过高或过低的活动目标都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制定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所在,贴合时代主题,服务社会等理念来制定。例如:开展专业实践类型的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计划,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让学生真正在岗位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积极联系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基地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能起到稳步推动、持续发展的作用。社会实践基地化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由游离式向定点式,分散式向集中式,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各种渠道,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要注重命名挂牌,深度实践,示范建设,双向受益等重要环节。
三、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影響活动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想非常圆满的完成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非常的不容易,作者认为以下是比较重要的两点: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定时、无规律的,这样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大学生普遍有“畏难”心理,作为指导教师要及时鼓励并关注学生,安抚学生的不稳定情绪。要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不要“半途而废”。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时刻保持热情,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增长了才干。
想要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一定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通常高校因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对实践活动资金投入有限,这就需要争取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的形式,解决经费问题。总之,争取到多方支持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四、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总结经验和不足。
对学生而言,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成绩要计入学分,并作为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和奖学金评定标准之一,还可以与评选先进个人和集体挂钩。对教师而言,院系部、教研室应制定规划和考核措施,将教师工作量、干部业绩、个人经济利益要与其所承担课程社会实践应完成的工作量、每学期完成的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工作效果挂钩。
评选优秀实践报告、优秀调研报告、优秀个人是评价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从实践活动的策划、开展、到实践活动的效果要进行客观的、多方面的考核评价。社会实践奖评制度是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思考,是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召开总结评比大会,为广大学生讲解社会实践活动从组织到开展的过程,展示活动中的照片,以及实践基地对活动的评价。让广大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通过总结不仅能体现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把诚实正直的品质、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主动性有机地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责任感等能力。并通过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等实践活动形式,树立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的热情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职业能力培养、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虽然缓慢,但是效果是持久的,是我国在探索教育实践道路上非常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林艺真.大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6)
[2]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6)
[3]骆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经验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5)
[4]崔诣晨,高晓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