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iva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所谓教学原则,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而言,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沿用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确立的教学原则基本上来自前苏联的教育学理论 。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观点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发挥出来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概念的理解。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情绪好时便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的,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一、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
  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对于自动化的动作,仍然是要注意反复练习和经常运用,以便不断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的能力。因为练习长期中断会使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在运动训练中创造各种条件(如利用电化及各种科学仪器进行教学)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改进技术某些细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着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这个规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技能、技术。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团队意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个性发展,团体意识比较淡薄,因此需要对高校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培养。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学生团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
目的 了解近年来泉州地区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2013-2016年收集的33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运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耐药性,采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强健学生们的体魄,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及品质,而这些都有赖于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本文将简单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
目的 利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iminescence,ECLIA)、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USA)对梅毒抗体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方法,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滁州学院公共体育教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 公共体育教学 体验式教学 教学模式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利用滁州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期刊资料检索的方式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  (二)访谈法  通过和滁州学院
目的 通过分析宝鸡市2004-2016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宝鸡市2004-2016年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所以,体育教学创新,是体育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的本质即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它是围绕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在全国各所高校的体育课中都开设了多种的体育项目,而篮球这个体育项目更是受到的大部分学生的欢迎,那么,篮球教学就要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将快乐游戏的教学方式应用到篮球教学中,使更多的人喜欢篮球热爱篮球。  关键词 快乐游戏 篮球教学 分析  一、快乐游戏的教学模式  我国的快乐游戏教学模式应用在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近年来,在中等职业体育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进步与成功,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不足。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中等技术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新出路,不能简单的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为教学目
Regional aridity is increasing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and therefor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has drawn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 and the pu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