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样说“不”——我们需要苦练内功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ag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可以说不》系列书籍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人为什么要说“不”?该如何说“不”?什么才是真正的说“不”?说“不”之后又该怎么办,对这些探层问题.复旦大学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里所选载的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几种看法,相信广大读者阅后.对此会有更进一步的冷静而深刻的认识。
其他文献
建国四十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为我们开辟的真理之路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挥,又出现过重大的误解和偏差。其中的经验教训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笔者拟就以下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1923年,中国学术思想界发生了一场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这场轰动一时的争论,其核心是自由意志问题。参与争论的双方都各有偏颇:张君劢等玄学派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为底蕴,努力为唯意志论辩护;科学派则从机械决定论和还原论出发,完全否定人类享有意志自由。
一、正确认识审计监督在宏观控制和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通常说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根据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宏观上的计划安排进行控制和管理,达到总体方面的平衡,使整个计划调节得以实现;二是指对各个商品经济基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和管理,使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原辅材料涨价、能源供应不足、资金紧缺等矛盾,使乡村企业陷入困境。特别是资金紧缺更需引起关注,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灰”是现代系统科学的概念,它是相对黑、白而言的。黑箱指人们对一系统完全无知,白箱指人们对一系统的内部结构完全知道,而灰箱则指人们对一系统的内部结构部分已知部分不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处理的是这种部分可知的事物系统。由于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和人的情感的丰富性、非理性,因而形成社会、文化、心理的复杂因素。这些因素一方面构成了我们认识社会事物的必不可少的知识背景,一方面又给我们认识社会事物带来了无法超越的局限制。对此我们用“灰”来加以概括和把握。
期刊
下岗人员安置困难,一方面跟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有关.另一方面.跟分流安置下岗人员的某些战略思路与具体安置形式的误区相关。这后一方面原因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一些下岗人员依赖政府安置的惰性思想和行为。
钱钟书热已成为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景观。这本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热情.但是在钱钟书热中.有一种无限圣化钱钟书的倾向。钱钟书被说成中国的“文化昆仑”.与长城并列的中国“第二大奇迹”,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圣人”,其著作构成了可能性无限的“文化魔城”,甚至他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海德格尔、
9月8日上午,南京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会,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作“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的新闻素养”专题讲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主持讲座,市政协主席缪合林,市领导刘以安、刘志伟、周谦、项雪龙、徐宁、潘秀成、陈维健、李琦、钱继红、鲍永安、胡勤刚、陈礼勤、葛晓燕、戚鲁、徐传德等出席学习会。
《中国可以说不》系列尽管走俏,但不过是对日本的那一系列“说不”的模仿而已!或许多数人对此并没进行过逻辑上的推敲.但此系列书所引发的一些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