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戴家营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路风尘,我们进入义龙试验区顶效镇团结村纳省组地界。远远看去,只有星星点点的山峰无边延伸,黄绿镶嵌的“地毯”铺向天边。那些掩映于古树竹林中的房屋,一如俊俏的水乡少女,虽独处幽阁闺屋,在精心扮装之后,却似思春心切,总忍不住要探出头来,与山水草木争奇斗艳。
  
  我们一行闻顶效戴家营之名久矣,仰慕戴家营之情甚浓,所以,顾不得沿路的清清河流,顾不得池边的依依垂柳,匆忙地穿过弯弯拐拐的山道,穿过旋转的“八卦田”,穿过鸡鸣狗吠的农家,直奔山脚而去。村干部李世国一脸和善,彷如这大山里的柔枝细叶。在他的指引下,一行5人,一路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拾级而上。虽是初春,午后的阳光却依然火辣。走走停停之际,每登临一处凉亭,总有行者借驻足远眺之名小憩。眼前盛景,值得挥汗!
  石级弯弯拐拐,碎叶满地,似乎曾经人流如织,似乎又人迹罕至。来自云南的王洋翠,是从彝乡走出来的姑娘,在山脚时夸下海口,自称翻山越岭不在话下。然而,随着山势的拔高,嬉笑之余,却也面露难色。看着同伴渐行渐远,隐入密林,惊慌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好在也是前者呼、后者应,虽不见其人却闻其声,总还放心!
  戴家营建在山顶,看着可期的距离,却跋涉辗转了近一个多小时。尽管每上升一个台阶,总有同伴从密林中发出尖叫,惊呼视线里的景色之壮丽。但是,当所有人都站到山顶,立于静穆的神庙前时,所有的声音便消失了。只见庄严的庙宇,金色的瓦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只见白云蓝天下的飞龙直窜云霄、吞云吐雾!只见被柴火熏黑的面面墙壁,透出奇形怪状的鬼符画像!只见庙宇前的卧地石狮,猛醒之后是一声怒吼……
  据史料记载,顶效镇团结村纳省组戴氏家族与下五屯刘氏、王氏家族,桔园赵氏家族,泥凼何氏家族,乌沙革里窦氏家族,鲁屯李氏家族等,均为“名门望族”。他们家族中的一些人,在黔西南州,乃至全省、全国,都曾产生过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影响。
  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看,戴氏家族中较早有影响的,莫过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地方富户戴秉义。此人一身正气,颇有谋略,既为富豪,又为地方义军团首,能够维护穷苦百姓利益,所以深得人心,深受爱戴。其子戴清泉经营着戴家的生意,保证了戴氏家族的繁衍、壮大,维系家族生存,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
  后辈子孙中,戴家又出了一个官至国民党中将师长的戴之奇。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中期,在昆明成德中学读书时,戴之奇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离开云南,毅然奔赴当时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广州,考上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该校第四期学员。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戴之奇进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9期将官班学习,毕业后任103师团长、副师长。抗日战争初期,奉命率所部驻守江阴要塞,阻击日寇,功不可没。
  历史烟云,诡谲变化。虽所走道路有异,但其对后辈晚生的影响,却亦有评说……
  后人感其祖辈先德,便在先祖戴秉义聚义的山顶新修祠堂、庙宇,日夜供奉,香火不断。
  回望云下村庄,白墙碧瓦被一前一后的小山夹得扁长。秀气的小山,伴随风过山脊的号子,如期汇聚,静候土地大神亲临检阅。
  老李告诉我们,戴家营历来就是风水宝地。多年来,每到年尾岁末,前来许愿还愿的人群排成长龙。这个大山谷地里的小山村,也因此名声大噪,蜚声盘江两岸。
  默然良久,听山风拂岗的乐音,看水墨泼就的长卷,一时心旗鼓荡!若不是要赶在天黑之前下山,我真想在这云顶上多驻留片刻。我想说,戴家营,我们虽仅匆匆一面,或未窥就一斑便须别去。然,一路触感,却已让我神守意定、刻骨铭心。
  (摘自《黔西南日报》)
其他文献
菲律宾是我国的近邻,位于南中国海的东侧,由7107个岛屿组成。它是我国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历史上,我国福建、广东大量移民“下南洋”,其中菲律宾也在南洋之列。我国的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