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探索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197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系统的对“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进行创新探索。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特点,将红色文化传播与美育教育进行融合创新,以“红色文化”为内核,以美育教学为全新媒介,通过以美育人,以美济心的教育形式,进行红色育人。另外该项探索研究对后续各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研究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有助于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由内及外夯实新形势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红色信仰。
  关键词:新形势;红色美育;创新育人;美育教育
   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享受信息化时代信息交流便捷的同时,也遭受到不同渠道不同形势的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影响,甚至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动摇和迷失,大学生群体信仰筑牢工程迫在眉睫。
  一、“红色美育”育人模式探索意义
   (一)高举旗帜,加强学生“红色”信念教育,根植红色自信。
   “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背景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具体措施,是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的创新需要,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路径。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政工作贯穿育人全程的具体行动。通过构建“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以党的方针为指引,通过更灵活和丰富的形式,根据育人模式中不同的美育分层学习机制,让学生更好的追寻红色文化,坚定红色信念,汲取红色力量,增强“红色”自信。
   (二)守正创新,拓宽红色教育路径,深植红色基因。
   “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可以在高校现有的“红色”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基础上丰富“红色”教育形式和内涵。通过固本创新,将“红色”教育融入美育教育课程之中,进而拓宽“红色”教育路径,扩展各高校其他课程“红色”教育思路,另外美育作为具有艺术性和互动性的“外向”型课程,相对其他课程具有更强的融合性和延展性,美育课程本身具有的艺术特性能够更好的吸纳和融合红色文化,让“红色”教育能够更容被学生群体认知和内化并吸收。达到以美为媒,入脑入心的效果。
   (三)夯实“文化自信”,构筑美育课程“红色新阵地”。
   構建“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从三个层次入手,从三个维度融合,丰富“红色”教育形式,增强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夯实学生“文化自信”,加固学生红色信仰。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外来“非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通过影视娱乐平台、游戏平台等大众媒介平台进行潜伏传播,学生群体红色主流意识形态收到严重侵蚀,而学生群体本身主流意识形态具有低价值认同感和薄弱易变性的特点,所以将作为“文化自信”源头活水的红色文化融合进学生必修的美育课程之中,对学生群体进行红色美育教育,相对其他红色育人模式,能够更好的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红色育人,构筑其起我院美育课程“红色新阵地”。
  二、高校“红色美育”育人模式内涵价值
   (一)以美育心,培养学院大学生红色“初心”。
   大学生美育教育不仅是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基础审美教育。更是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注入的教育,所以根据高校特点“因地制宜”,构建红色美育“三维三合”创新育人模式模式,从美育探入,在学生发现欣赏创造美的过程中,注入红色信念,培养学生发现“红色”美、欣赏“红色”美践行“红色”美的能力,筑梦“红色初心”。对高校为党和国家培养红色技能人才的形式方法和路径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以点带面,拓展高校课程思政红色教育路线创新思路。
   构建红色美育“三维三合”创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不仅完善丰富高校红色教育创新理论和路径方面的相关理论数据,更为高校其他课程红色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创新、思想政治课程创新等教学革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拓宽了我院课程思政红色教育路线的创新思路。为高校其他课程“红色”育人模式创新和拓展起到以点带面,互融活用的作用。
   (三)“对症下药”,由内及外巩固高校学生红色信仰。
   目前全球信息化开放,各种形式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披着文化交流的外衣对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软攻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往往容易放松对自身主流意识形态的防护,导致外来非主流意识形态通过网络视频、网络信息交流信乘虚而入,对学生“红色”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侵蚀。构建“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模式可以通过将红色意识形态融入学生必修的美育课程当中,面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侵蚀,“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策略。通过分层育人模式,不同层级采用不同教育形式,渐续加强“红色”教育力量,由内及外巩固新形势下大学生红色信仰。
  三、新时代高校“红色美育”育人模式研究探入要点
   (一)红色文化和美育教育的融合维度
   红色文化和美育教育的融合维度探索可以通过红色认知、红色内化、红色行动进行切入,这三个维度中,认知维度主要针对高校大一新生的思想层面的红色知识教育,红色内化维度是针对大二层面的学生进行的以校园红色竞赛为主的参与互动,主要是大一红色思想教育成果的转化,红色行动主要是针对大三、大四群体,是三个维度的最高层面,也是红思想内化后的实际践行,更是高校“红色美育”红色教育成果的验收,主要为红色信念内化后的输出。以社会公益性“红色”活动为主。另外,三个红色育人维度由低到高,遵循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整体三个维度从红色认知到红色内化再到红色行为,通过三到四年时间循序渐进,完成红色育人。
   红色美育“三合”创新育人模块主要通过三个融合点进行构建:融合点设置一为高校美育教育与红色教育相融合,融合点设置二为红色美育与学生发展相融合,高校美育课程资源丰富,据调研从音乐、美术、影视等的鉴赏课程到具体的音乐、舞蹈等技能学习课程均有开设。另外学生红色信仰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个层面的区分完整的体现了红色美育教育以学生个体三年学业发展为基础的特点,展现了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离校整个专科阶段的“红色”全过程育人。第三个融合点是线上云端与线下实践的融合,主要契合疫情常态化形式下红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式,线上云端主要是将高校红色美育过程中的互动分享红色故事、欣赏或者合唱红色歌曲等的过程进行录制上传,组建高校网络红色阵地。
   (二)红色文化和美育教育的课程分层
   对高校适合根植红色文化的美育课程进行分层细化生成创新模式。将融入红色文化的美育课程进行分层实践,通过实际实践数据汇总分析,实际考察经验汇总,结合已有研究基础制定分层课程实践模式,并与红色美育“三维三合”创新育人模式具体路径进行动态完善。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具有较高前瞻性和创新性,其中“红色美育”创新育人模式、“红色美育”课程分层实践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紧密切合当前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两手抓的具体要求。贯彻执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论述,完成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红色信仰的筑牢。
  参考文献:
  [1]关于“红色文化”的哲学思考——以长征精神为例[J]. 徐广艳.汉字文化.2021(06)
  [2]高校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 钱烨.大众文艺.2019(17)
  [3]如何将美的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钱烨.艺术科技.2019(0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方便地借助计算机等载体,实现智慧地“教”,智慧教育可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作为一项崭新的教育理念,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智慧教育将智慧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以智慧教育为媒介,形成新的教育环境,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智慧教育;思政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培养
期刊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各分公司管理团队的扩充也在同步加快,应届毕业生和社会成熟人才的引进数量都在大幅增加。分公司的管理人员数量也在近两年实现了翻番,但新入司青年员工成才率低,成长速度较慢的现状,一直制约着分公司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导致分公司目前整体的项目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市场扩张的需要。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工期高度紧张、人手不足的生产压力下,新进员工缺乏入职“缓冲期”的适应,对公司相关管
期刊
摘 要:莫言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荣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生活与体会,以其诙谐幽默、轻松搞笑并夹杂方言的语言叙述,生死轮回的魔幻色彩与独特的社会历史、现实生活视角,展示了一个在他笔下自成体系、自成完整一脉的奇幻世界。而将历史现实的真实生活与生死轮回的神秘想象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
期刊
摘 要:“瓜”原本指果实可食用的蔓生植物,现在流行语中的“瓜”指某个热点八卦事件。2016年,“吃瓜群众”成为流行语,到现在“吃瓜”仍然热度不减。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满足了我们猎奇的心理,由事不关己围观态度的“吃瓜”群众到留言互动选边站的“吃瓜”,“瓜”的含義不断引申。  关键词:吃瓜群众;吃瓜;网络流行语  Abstract: "melon" originally refers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中外民间故事的讲述对比,对其进行话语分析,反映出中外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关键词:中外民间故事;话语分析;对比研究  话语分析是对言语交流形式和功能的研究。杜金榜(2013)就提出话语分析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社会符号学、心理学,以语言学研究为基础,各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和方法。民间故事大多是由民众口口相传而保存下来,反映了普通民众对生活的反思和向往。不同国家地区民间故
期刊
摘 要: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数字新媒体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代表我国文化精神的优秀动画和漫画的作品越来越多。本文以“文化自信”为背景,结合国漫近几年的优秀作品,分析目前国漫的发展现状,并且提出中国文化价值传播的具体路径。在国漫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坚持选择内容多元化,人物塑造多元化,还要注意后期的宣传和产业链的贯通,为国产漫画的普及做好助推。  关键词:文化自信;国漫;传承;
期刊
摘 要:曲艺文化是大众娱乐和消费的主要对象之一。伴随着主流社会媒体的创新和新文化形式的出现,曲艺文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由于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革新和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生态格局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曾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艺术形式,曲艺也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本文立足于湖南曲艺文化概况,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湖南曲艺传播的新样态。  关键词:新媒体;曲艺文化;传播  
期刊
在雨季不懂矜持的季节里,芽郁撑着伞,告诉盲人罗宰她的秘密。自那以后,午夜里罗宰握着红外线手电,在升学班教室倒数第二排靠窗的桌椅上,发射四窜的红外线光,点动成线。   这个春天,芽郁有了自己的秘密。譬如她的任督二脉无法在早上被母上大人的狮吼功打通,她成功实现了在同学熙熙攘攘的议论声中开启飞行模式,并骄傲地对老师的授课声做到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不出。火急火燎赶到学校门口,芽郁看见盲人罗宰耀武扬威地站在
期刊
摘 要:《伤心咖啡馆之歌》(1951)是美国小说家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以孤独主题而闻名的卡森·麦卡勒斯在这部作品中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挖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咖啡馆”这一空间在小镇居民沉闷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解读卡森·麦卡勒斯的孤独主题。  关键词: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咖啡馆、功能   “孤独”一直是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中的标志性
期刊
摘 要: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实践,积极打造各个专业的展演平台,积极构建创新型艺术育人模式,打造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引领文化精品活动,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拓展新时代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有丰富的实践成果,对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起到一定的探索和创新作用,为艺术门类创建特色精品文化拓宽培养路径和实践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