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小麦研究Ⅱ.生态型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机制

来源 :湖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在长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和控制光周期试验的结果。指出生态型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表现是受光周期和温度控制的。光周期和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其相应的物候期大致为拔节期至孕穗期。在长沙秋播,能满足育性转换对短日(<12h)和低温(≤10℃)条件的要求,表现雄性不育;在长沙冬播及昆明夏播,则表现雄性可育。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staged sowing experiments and controlling the photoperiod test in Changsh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ertility performance of ecotype male sterile wheat is controlled by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The sensitive period of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inducing fertility transformation was primordial differentiation from pistil to tetrad form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henophase was roughly from jointing stage to booting stage. In Changsha autumn sowing,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fertility transformation for short days (<12h) and low temperature (≤10 ℃), which shows male infertility; in winter sowing in Changsha and summer sowing in Kunming, it shows male fertility.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地貌形态(主要是夷平面)研究来探讨四川盆地的褶皱形成时间。在论证了鄂西、三峡地区的各级夷平面与江汉盆地西部褶皱运动关系基础上,与紧邻的四川盆地类比。认为四川盆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型拓扑不断涌现,使得变换器向高效、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该文简要介绍了其在加速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我们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的初步尝试及
现代电子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型拓扑不断涌现,使得变换器向高效、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该文简要介绍了其在加速器电源系统中的庆用现状,以及我们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的初步尝试
又是一年。我们向辛苦劳作的新闻同仁致敬,向各家纸媒新年献词的撰稿人致敬。  本期“前沿报告”,内容是新闻人和纸媒的新年愿望。心之所系,愿之所往,就是“你”。“你”,就是这
人拉提出一些不基于系统数学模型的控制理论与控制算法,这些理论与算法必须以了解系统的特征量为前提,然后加以控制,为此在总结前人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归纳出系统的特征量,并提出系
该文主要介绍了作者研究开发的现代工程设计制图授课平台的设计思想、研制过程,以及该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