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收藏所,是文物的保存、研究和展出机构。在崇尚多元的今天,也理当存在多元的博物馆模式。在加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从乡土转向社区,城市逐渐成为主要的生活空间。但社区、城市的封闭性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认同危机日益凸显,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然而,好在许多时代变迁的见证物仍存于世,这些遗物可用于筹建社区博物馆,用来记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蒸发了的普通大众的生活点滴,以此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博物馆把文物、藏品束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实现了的其基本功能──收藏与保护,社会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民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性比较差,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博物馆的组织、引导和服务,而对如何这样做却没有发言权,更别说参与到博物馆事务的管理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民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性,传统博物馆只能满足人们部分的文化需求。况且,博物馆常常把历史遗物从原生地抽离,切断了两者丰富的历史、文化联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认为:传统博物馆强调征集、保护、研究和出版,其最大的弱点是割断了同大众的文化联系。博物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与实践应当是相互促进,互为发展的。
曹兵武先生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博物馆服务社区的意识,科学规划现有博物馆功能与定位,尤其是分析和定位目标观众,注重对社区人的关怀与服务,另一方面要切实推动社区博物馆的建设。现代化不是要将历史的积淀一扫而空,而是传统与现代、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化理想嫁接深度融合的结果。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要善用社区博物馆这一文化工具,它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催化剂。法国著名的生态博物馆学家雨果·戴瓦兰先生认为: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和实践基于当地民众与他们的遗产,这些遗产被视为当地的、国家的和世界的。
社区博物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还有哪些不同呢?从狭义上讲,社区博物馆就是社区里设立的博物馆,从广义上说则是将整个社区作为博物馆。最早建立的社区博物馆是1967年美国建立的安那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该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即被构想为邻里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的别称)。陈佳利在《社区博物馆运动:全球化的观点》中提到:这个博物馆曾举办过一个关于贫民窟邻里环境中老鼠重要作用的展览,对于普及科学知识、改善社区卫生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近年来,我国的社区的博物馆建设也逐步提上议程。社区博物馆是区域文化整体性保护和发展的一种实践创新。例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至今保持着唐宋以来的坊巷和近代以来的名人故居。
本文探讨的“社区博物馆”更接近于狭义上的社区博物馆,是真正建立在城市社区中的博物馆。
笔者认为,在迁入地城市建立社区博物馆,将乡土居民原有的生活物品、精神风貌展示出来,打造一个文化和生活的交流平台,能够加强大众的文化认同感,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部分社会问题。人人都渴望交流和被接纳,社区博物馆建设作为一种文化途径,使构架人与人理解、认同之桥成为可能。雨果·戴瓦兰说:“社区博物馆是从底层产生的,而不是由上面强加的。”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博物馆不再是公立的社会机构,也不应当仅仅展示帝王将相的遗物,而应该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物的生活。在社区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中来!
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博物馆的展品、布置及其蕴意都是当地居民归属和愿望的表达。老辈人的老物件儿可以放到社区博物馆里,诸如照片、衣物、粮票,它们代表逝去的人向社区居民讲述过往的时光。甚至仍然健在的物品主人可以直接与青年朋友交流,回忆自己在时代变换中的经历,以史为鉴,既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又能维护居民的团结。社区博物馆是一种开放、灵活的博物馆,社区居民可以踊跃参与进来,对博物馆进行管理、维护。社区博物馆在社区委员会统一管理下,直接对居民负责,设立轮值博物馆长,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博物馆的展品公开、自由征集,居民可将所展物品委托给社区博物馆,物主有义务向社区居民介绍该展品的时代发展烙印,当然也有权力收回它。除此以外,社区博物馆也是举办民俗活动的场所,借此还可以保存、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下,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据统计,我国博物馆数量每年新增一百多家,但是大多数是官方筹建的。不可否认,官方建立的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主流,然而博物馆理应有多种发展模式,我们应当鼓励民间自发建立的博物馆。
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传统博物馆把文物、藏品束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实现了的其基本功能──收藏与保护,社会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民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性比较差,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博物馆的组织、引导和服务,而对如何这样做却没有发言权,更别说参与到博物馆事务的管理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民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性,传统博物馆只能满足人们部分的文化需求。况且,博物馆常常把历史遗物从原生地抽离,切断了两者丰富的历史、文化联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认为:传统博物馆强调征集、保护、研究和出版,其最大的弱点是割断了同大众的文化联系。博物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与实践应当是相互促进,互为发展的。
曹兵武先生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博物馆服务社区的意识,科学规划现有博物馆功能与定位,尤其是分析和定位目标观众,注重对社区人的关怀与服务,另一方面要切实推动社区博物馆的建设。现代化不是要将历史的积淀一扫而空,而是传统与现代、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化理想嫁接深度融合的结果。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要善用社区博物馆这一文化工具,它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催化剂。法国著名的生态博物馆学家雨果·戴瓦兰先生认为: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和实践基于当地民众与他们的遗产,这些遗产被视为当地的、国家的和世界的。
社区博物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还有哪些不同呢?从狭义上讲,社区博物馆就是社区里设立的博物馆,从广义上说则是将整个社区作为博物馆。最早建立的社区博物馆是1967年美国建立的安那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该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即被构想为邻里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的别称)。陈佳利在《社区博物馆运动:全球化的观点》中提到:这个博物馆曾举办过一个关于贫民窟邻里环境中老鼠重要作用的展览,对于普及科学知识、改善社区卫生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近年来,我国的社区的博物馆建设也逐步提上议程。社区博物馆是区域文化整体性保护和发展的一种实践创新。例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至今保持着唐宋以来的坊巷和近代以来的名人故居。
本文探讨的“社区博物馆”更接近于狭义上的社区博物馆,是真正建立在城市社区中的博物馆。
笔者认为,在迁入地城市建立社区博物馆,将乡土居民原有的生活物品、精神风貌展示出来,打造一个文化和生活的交流平台,能够加强大众的文化认同感,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部分社会问题。人人都渴望交流和被接纳,社区博物馆建设作为一种文化途径,使构架人与人理解、认同之桥成为可能。雨果·戴瓦兰说:“社区博物馆是从底层产生的,而不是由上面强加的。”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博物馆不再是公立的社会机构,也不应当仅仅展示帝王将相的遗物,而应该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物的生活。在社区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中来!
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博物馆的展品、布置及其蕴意都是当地居民归属和愿望的表达。老辈人的老物件儿可以放到社区博物馆里,诸如照片、衣物、粮票,它们代表逝去的人向社区居民讲述过往的时光。甚至仍然健在的物品主人可以直接与青年朋友交流,回忆自己在时代变换中的经历,以史为鉴,既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又能维护居民的团结。社区博物馆是一种开放、灵活的博物馆,社区居民可以踊跃参与进来,对博物馆进行管理、维护。社区博物馆在社区委员会统一管理下,直接对居民负责,设立轮值博物馆长,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博物馆的展品公开、自由征集,居民可将所展物品委托给社区博物馆,物主有义务向社区居民介绍该展品的时代发展烙印,当然也有权力收回它。除此以外,社区博物馆也是举办民俗活动的场所,借此还可以保存、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下,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据统计,我国博物馆数量每年新增一百多家,但是大多数是官方筹建的。不可否认,官方建立的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主流,然而博物馆理应有多种发展模式,我们应当鼓励民间自发建立的博物馆。
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