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校内素质拓展教育资源缺乏,活动内涵不够、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等问题,给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渐加快,校地合作共育人才,得到了政府和各职业院校的高度关注与认同。各职业院校更是加大了校地合作和教学改革力度。“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地方政府通过顶层设计,以人才培养、使用为抓手,从教育培训、人才配置、科技攻关、成果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合作,从而推动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湖州市体育总局本着大力发展和推广群众体育事业的方针,与我校多次合作,选派学生和教师为地方全民体育活动提供技术服务。为校地合作,搭建沟通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一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的意义
1拓宽素质拓展教育领域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至今,已有十年之久。“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成为用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广泛推进素质改革教育,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利于大学生主动参与素质教育,利于动员各种资源来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利于增加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以及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该项目使得大学生素质教育更为牢固,形成“可持续教育”,效果显著。科学研究证实,机制的健全、工作环节的流畅、宣传工作的落实、品牌的好形象等是科学的推进和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2为素质拓展教育提供固定场所和资金支持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通常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时间,因此,由于这些原因活动常常被迫取消。校地合作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依托地方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设立素质拓展基地,使大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和实效。
制约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资金短缺,就因为缺少资金,很多教育活动受到影响,致使活动少、项目小、影响力小。校地合作有利于打造多元化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如:政府的定向投入,企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和社区的特定费用等。
3提高素质拓展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机制
“校地合作”有利于校地之间的无缝对接。这种无缝对接可以使素质教育进入经常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的轨道,积累和承接了教育经验,使教育阵地不断巩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校地合作可以及时捕捉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失误,反馈给学校后,学校能及时作出反应,调整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机制。
二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发展的现状
1学校对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管理体制及价值观念
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的基本内容是“着眼于大学生人力资源,进一步改进深化教学方案外益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类活动和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支援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培养全面人才”。
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工作一般是由校团委、教务处、分院学工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学生干部来完成。各分院由学工办来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成绩加以认证,以及对本分院的学生申报情况进行审核。保存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和档案,对各类项目设定相应的加分,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需获得相应的分数方可毕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素质拓展分也是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
2素质拓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高职院校实行学生素质拓展,通常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举办各类素质教育活动来达到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相互补充、促进的目的,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创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内容的实施工作主要围绕职业导航计划、素质训练计划、素质评估计划、培育认同计划四个环节,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
三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缺乏长久性
总的看来,校地合作下的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没能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素质拓展资源。由于信息沟通的缺乏,学生的需求不能被开展素质拓展的单位所了解,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活动,致使素质拓展工作无法形成合力,很多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力,影响了素质拓展事业的健康、长远的发展。
2活动不够丰富,学生积极性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时,更多的是依赖校园内的活动和工作平台,所以学校、分院提供的参与活动机会就尤为重要,素质拓展计划中包含有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六方面内容,但是高职院校对于每项栏目内容提供的活动还不够丰富,在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上缺乏更深的内涵和影响力,影响学生对于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共建层次较浅,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首先,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工作组往往习惯于传统思维,往往由学校单独举办活动,认识不到校地合作对学校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不具备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团体的合作意识。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对校地合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许多合作层次较高的项目,地方单位并不支持学校学生前往深入操作,这些都影响了素质拓展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的互惠关系
通过建立校地合作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平台,可实现多种互惠条件,同时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建设的平台。
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在学生教育项目化、长效化发展时,领域的拓宽和项目的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教育领域,设计丰富多彩且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项目显得格外重要。而地方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需求,为素质拓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有效的载体。校地合作有利于巩固传统的教育项目,更有利于推动教育项目的创新,提倡开展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拓宽领域,孕育大量项目。 促进校地合作的全面发展。“校地合作”搭建了高校与地方之间的直通车,有利于校地之间的无缝对接。近距离的合作可以使素质教育进入经常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的轨道,使教育经验得到积累和承接,教育阵地不断巩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近距离的合作可以将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失误及时反馈到学校,有利于学校及时作出反应,调整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机制。
丰富地区产业和文化。以素质拓展教育为切入点建立一个校地合作的平台,为社会体育服务,为学生教育服务。为大学生建立参与湖州群众体育活动的中介机构提供快捷的服务,通过地方相关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群众体育服务的机会,营造一个服务地方的平台。
五高职院校校地合作构建素质拓展平台的途径
1思想到位,德育为先,明确校地合作的重要意义
思想到位,行动才会到位。注重校地合作的意识,是激发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积极参与校地合作的前提。高校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拓展的基础,也是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关键和前提。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校地合作开展素质拓展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建设,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在素质拓展的各个环节强化德育教育功能,注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起以理论学习、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讲座访谈等项目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性素质拓展项目体系。加强共青团及学生社团建设,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力量。
2发挥地方统筹作用,为校地合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各个部门支持校地合作。要使校地合作健康发展就必须打破双方不对等的合作关系,降低合作风险,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的稳定性。而这些仅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由政府建立起校地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来加以保障,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才能使校地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政府在校地合作中,对地方企业要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对积极参与校地合作的单位,政府可以采取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对积极参与校地合作的学校进行表彰,定期选派专家到学校里进行指导。
3开展有质量有内涵的素质拓展项目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实施的载体是丰富的,有质量,有内涵的项目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组织者要努力寻找让学生喜闻乐见,学有所用的活动项目,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4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加强地方、高校、学生三者的联系
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必须由多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和公众的努力才能建立。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加以规范和监督,同时可以提高素质拓展活动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定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自己在之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以地方为载体,依托校地合作空间,构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平台,不仅有利于地区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还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地区发展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大勇.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贾梅.关于大学生实施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2008(6).
[3]韩明涛.实施素质拓展计划深入高校素质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4]宋传银.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2008(7).
一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的意义
1拓宽素质拓展教育领域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至今,已有十年之久。“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成为用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广泛推进素质改革教育,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利于大学生主动参与素质教育,利于动员各种资源来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利于增加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以及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该项目使得大学生素质教育更为牢固,形成“可持续教育”,效果显著。科学研究证实,机制的健全、工作环节的流畅、宣传工作的落实、品牌的好形象等是科学的推进和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2为素质拓展教育提供固定场所和资金支持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通常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时间,因此,由于这些原因活动常常被迫取消。校地合作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依托地方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设立素质拓展基地,使大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和实效。
制约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资金短缺,就因为缺少资金,很多教育活动受到影响,致使活动少、项目小、影响力小。校地合作有利于打造多元化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如:政府的定向投入,企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和社区的特定费用等。
3提高素质拓展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机制
“校地合作”有利于校地之间的无缝对接。这种无缝对接可以使素质教育进入经常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的轨道,积累和承接了教育经验,使教育阵地不断巩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校地合作可以及时捕捉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失误,反馈给学校后,学校能及时作出反应,调整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机制。
二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发展的现状
1学校对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管理体制及价值观念
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的基本内容是“着眼于大学生人力资源,进一步改进深化教学方案外益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类活动和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支援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培养全面人才”。
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工作一般是由校团委、教务处、分院学工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学生干部来完成。各分院由学工办来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成绩加以认证,以及对本分院的学生申报情况进行审核。保存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和档案,对各类项目设定相应的加分,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需获得相应的分数方可毕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素质拓展分也是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
2素质拓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高职院校实行学生素质拓展,通常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举办各类素质教育活动来达到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相互补充、促进的目的,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创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内容的实施工作主要围绕职业导航计划、素质训练计划、素质评估计划、培育认同计划四个环节,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展开。
三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缺乏长久性
总的看来,校地合作下的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没能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素质拓展资源。由于信息沟通的缺乏,学生的需求不能被开展素质拓展的单位所了解,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活动,致使素质拓展工作无法形成合力,很多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力,影响了素质拓展事业的健康、长远的发展。
2活动不够丰富,学生积极性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时,更多的是依赖校园内的活动和工作平台,所以学校、分院提供的参与活动机会就尤为重要,素质拓展计划中包含有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六方面内容,但是高职院校对于每项栏目内容提供的活动还不够丰富,在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上缺乏更深的内涵和影响力,影响学生对于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共建层次较浅,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首先,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工作组往往习惯于传统思维,往往由学校单独举办活动,认识不到校地合作对学校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不具备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团体的合作意识。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对校地合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许多合作层次较高的项目,地方单位并不支持学校学生前往深入操作,这些都影响了素质拓展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的互惠关系
通过建立校地合作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平台,可实现多种互惠条件,同时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建设的平台。
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在学生教育项目化、长效化发展时,领域的拓宽和项目的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教育领域,设计丰富多彩且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项目显得格外重要。而地方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需求,为素质拓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有效的载体。校地合作有利于巩固传统的教育项目,更有利于推动教育项目的创新,提倡开展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拓宽领域,孕育大量项目。 促进校地合作的全面发展。“校地合作”搭建了高校与地方之间的直通车,有利于校地之间的无缝对接。近距离的合作可以使素质教育进入经常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的轨道,使教育经验得到积累和承接,教育阵地不断巩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近距离的合作可以将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失误及时反馈到学校,有利于学校及时作出反应,调整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机制。
丰富地区产业和文化。以素质拓展教育为切入点建立一个校地合作的平台,为社会体育服务,为学生教育服务。为大学生建立参与湖州群众体育活动的中介机构提供快捷的服务,通过地方相关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群众体育服务的机会,营造一个服务地方的平台。
五高职院校校地合作构建素质拓展平台的途径
1思想到位,德育为先,明确校地合作的重要意义
思想到位,行动才会到位。注重校地合作的意识,是激发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积极参与校地合作的前提。高校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拓展的基础,也是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关键和前提。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校地合作开展素质拓展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建设,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在素质拓展的各个环节强化德育教育功能,注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起以理论学习、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讲座访谈等项目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性素质拓展项目体系。加强共青团及学生社团建设,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力量。
2发挥地方统筹作用,为校地合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各个部门支持校地合作。要使校地合作健康发展就必须打破双方不对等的合作关系,降低合作风险,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的稳定性。而这些仅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由政府建立起校地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来加以保障,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才能使校地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政府在校地合作中,对地方企业要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对积极参与校地合作的单位,政府可以采取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对积极参与校地合作的学校进行表彰,定期选派专家到学校里进行指导。
3开展有质量有内涵的素质拓展项目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实施的载体是丰富的,有质量,有内涵的项目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组织者要努力寻找让学生喜闻乐见,学有所用的活动项目,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4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加强地方、高校、学生三者的联系
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必须由多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和公众的努力才能建立。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加以规范和监督,同时可以提高素质拓展活动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定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自己在之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以地方为载体,依托校地合作空间,构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平台,不仅有利于地区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还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地区发展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大勇.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贾梅.关于大学生实施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2008(6).
[3]韩明涛.实施素质拓展计划深入高校素质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4]宋传银.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