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提出这个问题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争议。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老师上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堂,难道存在上语文课不是语文课堂吗?如果这一质疑是对的,那么,所有的“涂鸦”都有书法味儿了。虽然是上语文课,但不一定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素养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提出这个问题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争议。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老师上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堂,难道存在上语文课不是语文课堂吗?如果这一质疑是对的,那么,所有的“涂鸦”都有书法味儿了。虽然是上语文课,但不一定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最艺术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学领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净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环境,把不是语文课堂的东西清除掉
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尽管语文课与德育、审美、思维训练或其它知识有关,但语文课不是德育课,不是审美教育课……无论把语文课上成其它哪一门课,都与语文课堂背道而驰。其次,语文课堂不是其它学科知识的大拼盘。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过分注重文中的自然科学知识或其它知识,把语文课杂化为其它各学科知识的大拼盘,这是不对的。再次,语文课不是其它学科的保姆。语文的工具性,可以从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来理解。但是,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交际之中,它的存在,主要不是因为它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而是因为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有它独立的目标,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
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教师要有一种内在、含蓄而奔放的激情,让听者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如沐春风,如浴秋阳,让学生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同时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积淀民族文化,丰富学生生存的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三、教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的演员,哪怕你给他的是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有滋有味。真正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全情投入的产物,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味道十足”的人,并根据自己的特长因长施教,上出“个性美”来。如何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语文课堂呢?
1、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真正语文课堂的基本条件。课前师生之间采用形式多样的对:或提问,或讲故事、笑话,或相互鼓励等,引生入课,如话家常,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中老师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上给学生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面带微笑来回穿巡于学生之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好伙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多方激活学生,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相机给予恰当的指导、评价或鼓励。
2、教师娴熟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语文素养,是构建真正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我就以支玉恒老师上《匆匆》这一课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和启示来说明这一观点。
3、教师的教态亲切和蔼,语言朴实无华;学生思维活跃,感情奔放。师生共建一个激情奔放的语文课堂。支老师在课堂上语言亲切而富于激情,面带微笑而富于表情。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心倾听,并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鼓励的话语,整堂课无一句文学性的语言。然而给人的感觉就是亲切自然,无矫柔造作之嫌。学生在老师亲切朴实、富于感染力的评价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感情如潮水奔放。
4、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评价、鼓励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和无尽的表现欲。支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用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及时恰当地鼓励、评价每一位学生。
5、注重朗读指导。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点、重点,又是难点。如何才能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呢?支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生硬的朗读术语,而是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朗读课文,每朗读一次让学生说出新的收获,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四、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将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败的标志。不管老师在课堂上用什么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收获,就等于白上,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特别是公开课,更应该多一些实质,少一些形式,这样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杨再隋教授说:“公开课不一定高于常规课。”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公开课高于常规课,还不一定能达到常规课的效果。如果说公开课纯粹是演课,搞一些花拳绣腿,失去了别人借鉴的实用性,这岂不是流于形式,降低了公开课的实质?教师累,学生无收获。部分学校将公开课引入一个误区:课件要多要好,老师要富于激情地表演。其实,多媒体课件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该使用的地方才使用。老师在课堂上富于激情地上课,这无可厚非,但表演的成份不应该太重。老师按既定的剧本(教案)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在课堂上的某个时间某个地方用什么语言,什么动作,在课前不知要操练多少遍,犹如京剧中的程式化动作,这岂能不让听者乏味。况且,如果平时每堂课都这么操练,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具可行性。
当然,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究竟好在何处,也不是我们用语言能完全表达清楚的,犹如尝味一般,既有酸味,又有甜味;既有咸味,又有麻辣味……到底是什么味,说不清楚,只觉好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素养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提出这个问题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争议。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老师上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堂,难道存在上语文课不是语文课堂吗?如果这一质疑是对的,那么,所有的“涂鸦”都有书法味儿了。虽然是上语文课,但不一定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最艺术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学领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净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环境,把不是语文课堂的东西清除掉
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尽管语文课与德育、审美、思维训练或其它知识有关,但语文课不是德育课,不是审美教育课……无论把语文课上成其它哪一门课,都与语文课堂背道而驰。其次,语文课堂不是其它学科知识的大拼盘。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过分注重文中的自然科学知识或其它知识,把语文课杂化为其它各学科知识的大拼盘,这是不对的。再次,语文课不是其它学科的保姆。语文的工具性,可以从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来理解。但是,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交际之中,它的存在,主要不是因为它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而是因为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有它独立的目标,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
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教师要有一种内在、含蓄而奔放的激情,让听者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如沐春风,如浴秋阳,让学生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同时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积淀民族文化,丰富学生生存的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三、教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的演员,哪怕你给他的是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有滋有味。真正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全情投入的产物,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味道十足”的人,并根据自己的特长因长施教,上出“个性美”来。如何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语文课堂呢?
1、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真正语文课堂的基本条件。课前师生之间采用形式多样的对:或提问,或讲故事、笑话,或相互鼓励等,引生入课,如话家常,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中老师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上给学生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面带微笑来回穿巡于学生之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好伙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多方激活学生,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相机给予恰当的指导、评价或鼓励。
2、教师娴熟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语文素养,是构建真正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我就以支玉恒老师上《匆匆》这一课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和启示来说明这一观点。
3、教师的教态亲切和蔼,语言朴实无华;学生思维活跃,感情奔放。师生共建一个激情奔放的语文课堂。支老师在课堂上语言亲切而富于激情,面带微笑而富于表情。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心倾听,并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鼓励的话语,整堂课无一句文学性的语言。然而给人的感觉就是亲切自然,无矫柔造作之嫌。学生在老师亲切朴实、富于感染力的评价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感情如潮水奔放。
4、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评价、鼓励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和无尽的表现欲。支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用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及时恰当地鼓励、评价每一位学生。
5、注重朗读指导。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点、重点,又是难点。如何才能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呢?支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生硬的朗读术语,而是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朗读课文,每朗读一次让学生说出新的收获,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四、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将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败的标志。不管老师在课堂上用什么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收获,就等于白上,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特别是公开课,更应该多一些实质,少一些形式,这样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杨再隋教授说:“公开课不一定高于常规课。”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公开课高于常规课,还不一定能达到常规课的效果。如果说公开课纯粹是演课,搞一些花拳绣腿,失去了别人借鉴的实用性,这岂不是流于形式,降低了公开课的实质?教师累,学生无收获。部分学校将公开课引入一个误区:课件要多要好,老师要富于激情地表演。其实,多媒体课件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该使用的地方才使用。老师在课堂上富于激情地上课,这无可厚非,但表演的成份不应该太重。老师按既定的剧本(教案)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在课堂上的某个时间某个地方用什么语言,什么动作,在课前不知要操练多少遍,犹如京剧中的程式化动作,这岂能不让听者乏味。况且,如果平时每堂课都这么操练,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具可行性。
当然,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究竟好在何处,也不是我们用语言能完全表达清楚的,犹如尝味一般,既有酸味,又有甜味;既有咸味,又有麻辣味……到底是什么味,说不清楚,只觉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