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迷失,又一直在寻找。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轻而易举地对我们进行了一场视觉革命。在与电容屏的博弈中,书本稍有抵抗就缴械投降。在一个个轻巧的链接中,越走越欢,越走越远,渐渐丧失了甄别的习惯,思考的能力。只需动动手指,偶尔转动下日益酸痛的脖子,就可以在小小的屏幕上策马奔腾,红尘作伴。秉烛夜读、凝望星空成了一个遥远的梦境。日子在寂寥中夹着喧腾。然而久了,倦了,好像有些怅然若失,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些什么,有些不安。如果说生命的成长是需要触发器的,而触发器绝非那一个个充满魅惑力的鼠标指针。终于有一个晚上,带着些许歉疚拿起床头柜上久未翻动的书时,那种熨贴的感觉,如同老友重逢,如同迷失的人看到了故乡的云。穿行在文字间,通透而宁静,有一种久违的美好。那种心灵的契合,是屏幕闪烁无法给予的。重拾的何止是一本书啊!
常常抱怨没时间、没精力、没心境读书,因为有太多外在的诱惑和内心的借口。习惯了给自己寻找各种理由,让自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似乎这样可以给别人、给自己一个交待。殊不知,思想的空洞最无法伪装。阅读是需要定力和耐力的。定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如果意志力不够坚定,内需不够强烈,很容易放下。没有书籍相伴的日子,会让你错失很多风景,那种没有依托的贫瘠感油然而生。还好,读书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那种阅读的积淀是断点续传,而不是重新下载。我们该庆幸一直以来书对我们的不离不弃,人生旅程因为有了书的相伴而意味深长。
从生命最初阅读绘本、儿童文学开始,到经典名著、青春文学,接下来的现当代文学、人生励志传记、心灵鸡汤,再到人文历史,最后养生、修心修行,一路走来,每个人的成长史都离不开——书。而教育最为深刻的内涵就是思想的启蒙,生命的点燃,精神的滋养。通过读书,教师得以智慧地建设自己的“文化大观园”和“精神后花园”,生成“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的勇气和力量。在阅读中寻找,在阅读中体悟,或许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另一种姿态的跋涉。
会想着拥有一间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笔下描述的润泽教室:教室里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课堂中洋溢着令人感动的美妙的情愫。会用心感悟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你要了解一朵花儿,就得非常细心地观察它的花瓣、它的茎、它的颜色、它的芬芳和它的美。通过《爱弥儿》探访“儿童发现者”卢梭,重新发现儿童,唤醒我们内心对教育最初的热爱与柔情。会在《苹果与粉笔灰》中,梳理感同身受的收获与付出,分享你我都懂的教育情怀。怀揣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点燃激情,照亮前方……翻开一本本书,如同叩开一扇扇教育智慧之门,在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理智的启悟中,修缮着我们的教育家园。
读书是一个习得,积累的过程。除了专业类阅读,席慕容、周国平、毕淑敏、余秋雨……都给了我青涩成长路上很多心灵的关照。阅读令我们明眸、启智。不同类型的书籍,是精神上的五谷杂粮,开阔着我们的阅读视野,丰富着我们的人生百科。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阅读心境中学会了闲庭信步、安贫乐道,学会了远眺,学会了相信,学会了原谅,也学会了感恩……生命的宽度随之舒展。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快节奏的浮光掠影下,人心浮躁,情感粗糙。很多时候人痛苦的根源往往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生活着,阅读着,感动着,快乐和忧伤如水一样流走。有书相伴的人,终究会幸福一点。在捧着书宁静舒缓的节奏中,在这样一天天,一点点的阅读中触摸自己,感受荏苒,生命逐渐清晰、厚重。
甘地说: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我们每个人的村庄和世界又在哪里?一直在寻找的路上,还好读书给我们指引……
(沈裔,海门市实验小学,226100)
责任编辑:赵赟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轻而易举地对我们进行了一场视觉革命。在与电容屏的博弈中,书本稍有抵抗就缴械投降。在一个个轻巧的链接中,越走越欢,越走越远,渐渐丧失了甄别的习惯,思考的能力。只需动动手指,偶尔转动下日益酸痛的脖子,就可以在小小的屏幕上策马奔腾,红尘作伴。秉烛夜读、凝望星空成了一个遥远的梦境。日子在寂寥中夹着喧腾。然而久了,倦了,好像有些怅然若失,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些什么,有些不安。如果说生命的成长是需要触发器的,而触发器绝非那一个个充满魅惑力的鼠标指针。终于有一个晚上,带着些许歉疚拿起床头柜上久未翻动的书时,那种熨贴的感觉,如同老友重逢,如同迷失的人看到了故乡的云。穿行在文字间,通透而宁静,有一种久违的美好。那种心灵的契合,是屏幕闪烁无法给予的。重拾的何止是一本书啊!
常常抱怨没时间、没精力、没心境读书,因为有太多外在的诱惑和内心的借口。习惯了给自己寻找各种理由,让自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似乎这样可以给别人、给自己一个交待。殊不知,思想的空洞最无法伪装。阅读是需要定力和耐力的。定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如果意志力不够坚定,内需不够强烈,很容易放下。没有书籍相伴的日子,会让你错失很多风景,那种没有依托的贫瘠感油然而生。还好,读书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那种阅读的积淀是断点续传,而不是重新下载。我们该庆幸一直以来书对我们的不离不弃,人生旅程因为有了书的相伴而意味深长。
从生命最初阅读绘本、儿童文学开始,到经典名著、青春文学,接下来的现当代文学、人生励志传记、心灵鸡汤,再到人文历史,最后养生、修心修行,一路走来,每个人的成长史都离不开——书。而教育最为深刻的内涵就是思想的启蒙,生命的点燃,精神的滋养。通过读书,教师得以智慧地建设自己的“文化大观园”和“精神后花园”,生成“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的勇气和力量。在阅读中寻找,在阅读中体悟,或许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另一种姿态的跋涉。
会想着拥有一间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笔下描述的润泽教室:教室里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课堂中洋溢着令人感动的美妙的情愫。会用心感悟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你要了解一朵花儿,就得非常细心地观察它的花瓣、它的茎、它的颜色、它的芬芳和它的美。通过《爱弥儿》探访“儿童发现者”卢梭,重新发现儿童,唤醒我们内心对教育最初的热爱与柔情。会在《苹果与粉笔灰》中,梳理感同身受的收获与付出,分享你我都懂的教育情怀。怀揣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点燃激情,照亮前方……翻开一本本书,如同叩开一扇扇教育智慧之门,在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理智的启悟中,修缮着我们的教育家园。
读书是一个习得,积累的过程。除了专业类阅读,席慕容、周国平、毕淑敏、余秋雨……都给了我青涩成长路上很多心灵的关照。阅读令我们明眸、启智。不同类型的书籍,是精神上的五谷杂粮,开阔着我们的阅读视野,丰富着我们的人生百科。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阅读心境中学会了闲庭信步、安贫乐道,学会了远眺,学会了相信,学会了原谅,也学会了感恩……生命的宽度随之舒展。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快节奏的浮光掠影下,人心浮躁,情感粗糙。很多时候人痛苦的根源往往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生活着,阅读着,感动着,快乐和忧伤如水一样流走。有书相伴的人,终究会幸福一点。在捧着书宁静舒缓的节奏中,在这样一天天,一点点的阅读中触摸自己,感受荏苒,生命逐渐清晰、厚重。
甘地说: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我们每个人的村庄和世界又在哪里?一直在寻找的路上,还好读书给我们指引……
(沈裔,海门市实验小学,226100)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