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设施农业 农业机械 装备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162-01
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设施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 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要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 六“用”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控制最佳生产环 境。具有高效、优质、安全、周年生产的特点。实现了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 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发展设施农业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粮食面积和产量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 32.34%,其中機耕水平 47%,机播水平 26%,机收水平 18%。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 73%和 70%,基本上实现了田间 作业机械化;水稻机械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 6%、2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 47%和 1.7%,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水稻机械栽植和玉米机收刚刚起步;大豆机播和收获水平分别为 47%和 22.7%。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机械化等仍是薄弱环节。因此,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国 家优 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在主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求提供技术装备支持,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化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 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特色产品扩展,由主要生产环节向全过程机械化推进。同时,农机装备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和协调发展的路子。抓住农民需求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热点,推动农业主要生产环节的关键机械的应用,以此带动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设施农业与装备的综合利用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循环化和生态化。优质园艺产品和畜产品的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的具体体现。设施农业可以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保证和丰富“菜篮子”供应,不断改善民生、增强国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发展设施农业,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发展设施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国农业化从初级进入中级的必经之路。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农业机械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农业机械化道路,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而言的。要有以下新举措:
(1)新领域。在主攻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的同时,抓好各地有优势、有特色的主要农产品的机械化,要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地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
(2)新高度。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不仅要重视量的发展,更重视质和效益的提高,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和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新境界。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与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适应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处理好经济、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新支持。充分利用国内国 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以信息化带动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发展设施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设施农业管理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在政府领导下,与种植业、畜牧业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 通力合作、 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规划要力求做到整体布局、重点推进、统筹兼顾、经济有效。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把制定规划与争取各方支持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大力推动设施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 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技术储备和成果转化能力 加强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设施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的普及应用,提高设施农业整体技术水平。
第三、加快建立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要发挥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机制。要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完善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进行宽领域、深层次的协作研究,对成熟的成果要形成标准化的工艺模式、工程模式和管理模式,保障推广工作规范、高效。要将设施农业专用品种的繁育作为源头性、基础性的核心工作来抓,加强设施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普及,加快设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积极推进设施农业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要通过政府引导、培育和扶持设施种养殖生产管理咨询、物资供应、工程配套、技术服务、产品贸易的企业、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个产业的保障程度、运转效率和经营效益。
第五、进一步强化设施农业生产全程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模式,以创新和发展的理念,利用市场规律对我国设施农业进行有步骤、分阶段和全封闭式的管理,逐步完善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地避免盲目性,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淡水等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污染。实现设施种植业与养殖业完美、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我国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指明了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发展设施农业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让我们携手并肩、开拓奋进。共同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 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贡献力量。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设施农业 农业机械 装备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162-01
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设施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 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要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 六“用”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控制最佳生产环 境。具有高效、优质、安全、周年生产的特点。实现了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 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发展设施农业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粮食面积和产量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 32.34%,其中機耕水平 47%,机播水平 26%,机收水平 18%。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 73%和 70%,基本上实现了田间 作业机械化;水稻机械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 6%、2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 47%和 1.7%,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水稻机械栽植和玉米机收刚刚起步;大豆机播和收获水平分别为 47%和 22.7%。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机械化等仍是薄弱环节。因此,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国 家优 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在主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求提供技术装备支持,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化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 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特色产品扩展,由主要生产环节向全过程机械化推进。同时,农机装备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和协调发展的路子。抓住农民需求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热点,推动农业主要生产环节的关键机械的应用,以此带动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设施农业与装备的综合利用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循环化和生态化。优质园艺产品和畜产品的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的具体体现。设施农业可以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保证和丰富“菜篮子”供应,不断改善民生、增强国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发展设施农业,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发展设施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国农业化从初级进入中级的必经之路。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农业机械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农业机械化道路,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而言的。要有以下新举措:
(1)新领域。在主攻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的同时,抓好各地有优势、有特色的主要农产品的机械化,要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地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
(2)新高度。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不仅要重视量的发展,更重视质和效益的提高,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和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新境界。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与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适应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处理好经济、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新支持。充分利用国内国 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以信息化带动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发展设施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设施农业管理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在政府领导下,与种植业、畜牧业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 通力合作、 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规划要力求做到整体布局、重点推进、统筹兼顾、经济有效。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把制定规划与争取各方支持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大力推动设施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 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技术储备和成果转化能力 加强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设施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的普及应用,提高设施农业整体技术水平。
第三、加快建立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要发挥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机制。要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完善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进行宽领域、深层次的协作研究,对成熟的成果要形成标准化的工艺模式、工程模式和管理模式,保障推广工作规范、高效。要将设施农业专用品种的繁育作为源头性、基础性的核心工作来抓,加强设施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普及,加快设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积极推进设施农业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要通过政府引导、培育和扶持设施种养殖生产管理咨询、物资供应、工程配套、技术服务、产品贸易的企业、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个产业的保障程度、运转效率和经营效益。
第五、进一步强化设施农业生产全程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模式,以创新和发展的理念,利用市场规律对我国设施农业进行有步骤、分阶段和全封闭式的管理,逐步完善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地避免盲目性,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淡水等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污染。实现设施种植业与养殖业完美、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我国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指明了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发展设施农业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让我们携手并肩、开拓奋进。共同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 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