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教学模式来源于声乐教学实践,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并将其模型化,帮助教师教学,同时又方便学生学习,查有梁在《教育建模》中说:“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式,它是处于时间和理论之间的中介方法。”声乐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科学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德国;高校;声乐教学
一、德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及改革
(一)德国启蒙时期声乐教学模式的历史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是在艺术教育运动的背景下开展的,赫尔曼.克雷齐默尔是这个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1904年他到柏林,除了大学里的音乐科学教授职位以外,在《音乐厅指指南》中承认自己属于“内容学美”。青年音乐运动时期,在基本教学法方面,约翰企图把学习和合奏结合在一起,以“开放的歌咏课”扩大活动范围,并以有价值的歌曲去带动学过唱歌的群众。即歌咏课是声乐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点。
(二)德国战后声乐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从“面向艺术作品”过渡到“引进音乐文化之中”。强调学生能积极、广泛地参与到音乐文化之中这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通过音乐实践(如歌唱、案场、舞蹈),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天赋
(2)充分发挥声乐的社会功能和治疗功能
(3)让声乐融入个人生活之中,扩展个人的音乐生活世界
(三)德国当代声乐教学模式
20世纪后半叶是社会和音乐文化都迅速变化的时代。“以行为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声乐教学观也相继产生。
从教学目的、过程到内容包括五个关注点:
积极行动: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是主动投入的,积极参与的。
互动性:在理解的过程中,音乐课程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多元性:声乐教学的内容不能直视音乐本身,而是应该包括研讨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以及音乐的工作所用。
创造性:这里不是指音乐创作,而是指教师应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创意。
德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培养方案
德国学校的培养方案大致是从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歌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告诉学生要去感受每一首歌的内在感情,用爱的方式去感受,去歌唱,不要纠结与歌曲中一点点小的瑕疵,不要在歌唱太紧张,不要想太多,其实声乐是个很简单而复杂的表演,以最轻松的状态去演绎也许会得到最佳的效果。
三、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的声乐教学模式
(一)舞台声乐观摩课
在德国声乐学习中,声乐课基本上也是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由于德国教师多年的经验,固定的上课环境和模式已经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德国声乐教学课中会涉及许多舞台场所,如学校的音乐厅、大教室、城市中的一些教堂等,这些场合能够正常和自如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能够很好的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使学生的舞台形象和气质得到培养,德国的声乐学生除了上自己的声乐课外还可以聆听其他教师教授学生的课,只要是上课的学生不反对,老师也不会反对,避免了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这样可以因材施教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势互补。例如,笔者亲身去过教堂演唱,当你一进入教堂,那种氛围会把你感染,你小声的哼唱,声音的环绕力是丰富的,仿佛你的世界里只有你,你的声音是最美的,在整个观摩声乐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都是处于享受中,放松中,使学生在舞台中的那一刻是轻松的演唱,没有任何束缚,不再被观摩的任何人打扰,不再被内心的害羞而紧张。那种“美”是油然而生的。不需要教师去强调,去刻意把美的感情带到歌曲中,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聆听,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虽然环境对声音的影响,但是其教学目的就是自然歌唱。
(二)室内声乐个别小课
德国声乐个别小课上课时间为一周一次,每节课在45分钟以上,根据师生间的配合和沟通,可以给与更多的时间。上课开始之前,老师会和学生做一些交流,一般会问学生最近一个星期的睡觉质量和今天的感觉,然后进行扩胸运动,进行呼吸的练习:第一步要求学生嘴巴和鼻子同时吸气。第二步要求学生带:fu~ si~ shi~最大的出气,起初一个字一口气,然后断开shi~结尾,配合着胸腔吸气,反复练直到感觉头晕,腰酸,这种训练有利于气息更好的支撑。为了更好的让别人感受到气息,教师让学生两手支撑着墙面,然后两脚离脚面30公分,然后进行发声,在利用手臂的力气来感受气息的支撑,或者利用塑腹带踩在脚底,两手往上用力拉伸,明显能感觉到气息会长很多,笔者在这个训练中深有体会。练声完之后发声练习用 “诺”:
(1)1 3 5 6 5 3 1
(2)1 3 5 1 5 3 1 5 1
(3)1 3 5 1 3 1 5 3 1 5 1
声乐第一节课,笔者慢慢适应这种教学,然后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随机拿出一首歌谱,老师弹单音,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唱谱或者用“啊”带出旋律,老师弹三遍,学生必须三遍要熟悉旋律,然后把词自己带进去演唱(这个首先要求对意大利文或者德文有个基本发音了解),情感自己把握后,清唱这首歌的旋律,再自己带词,老师在你自己发挥的时候不会给与钢琴伴奏的帮助,直到你把整首歌熟悉完后,老师会告诉你这首歌说的什么意思,情感基调是什么,演唱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绎,然后告诉你气口,强弱符号等都要做到。最重要的是起音一定是在准备好气息的情况下演唱的,吸好气停一秒再唱,不要急不要慌,如果做不到,老师就停下来,再次做,直到做到为止,做不到就不唱歌。这不得不承认,德国老师的责任心和对教育的重视是值得国内高校学习的。
四、结语
声乐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更好的演唱声乐作品,以审美为核心,从普通的集体到到声乐个别课到声乐观摩课,从各方面探讨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感染力等音乐审美功能作用。而德国的声乐教学模式很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并合理利用为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和繁荣积极献策。
参考文献
[1]韩沙霖.德国声乐艺术审美对照下的当下中国美声[J]歌唱艺术,2013.1.
[2]韩极.浅谈德国声乐教学模式[J].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2012.8.
作者简介:
宋洁(1993—)女 安徽铜陵人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音乐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
苏丽丽(1982—),女,河北保定人,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关键词】德国;高校;声乐教学
一、德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及改革
(一)德国启蒙时期声乐教学模式的历史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是在艺术教育运动的背景下开展的,赫尔曼.克雷齐默尔是这个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1904年他到柏林,除了大学里的音乐科学教授职位以外,在《音乐厅指指南》中承认自己属于“内容学美”。青年音乐运动时期,在基本教学法方面,约翰企图把学习和合奏结合在一起,以“开放的歌咏课”扩大活动范围,并以有价值的歌曲去带动学过唱歌的群众。即歌咏课是声乐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点。
(二)德国战后声乐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从“面向艺术作品”过渡到“引进音乐文化之中”。强调学生能积极、广泛地参与到音乐文化之中这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通过音乐实践(如歌唱、案场、舞蹈),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天赋
(2)充分发挥声乐的社会功能和治疗功能
(3)让声乐融入个人生活之中,扩展个人的音乐生活世界
(三)德国当代声乐教学模式
20世纪后半叶是社会和音乐文化都迅速变化的时代。“以行为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声乐教学观也相继产生。
从教学目的、过程到内容包括五个关注点:
积极行动: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是主动投入的,积极参与的。
互动性:在理解的过程中,音乐课程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多元性:声乐教学的内容不能直视音乐本身,而是应该包括研讨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以及音乐的工作所用。
创造性:这里不是指音乐创作,而是指教师应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创意。
德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培养方案
德国学校的培养方案大致是从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歌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告诉学生要去感受每一首歌的内在感情,用爱的方式去感受,去歌唱,不要纠结与歌曲中一点点小的瑕疵,不要在歌唱太紧张,不要想太多,其实声乐是个很简单而复杂的表演,以最轻松的状态去演绎也许会得到最佳的效果。
三、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的声乐教学模式
(一)舞台声乐观摩课
在德国声乐学习中,声乐课基本上也是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由于德国教师多年的经验,固定的上课环境和模式已经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德国声乐教学课中会涉及许多舞台场所,如学校的音乐厅、大教室、城市中的一些教堂等,这些场合能够正常和自如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能够很好的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使学生的舞台形象和气质得到培养,德国的声乐学生除了上自己的声乐课外还可以聆听其他教师教授学生的课,只要是上课的学生不反对,老师也不会反对,避免了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这样可以因材施教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势互补。例如,笔者亲身去过教堂演唱,当你一进入教堂,那种氛围会把你感染,你小声的哼唱,声音的环绕力是丰富的,仿佛你的世界里只有你,你的声音是最美的,在整个观摩声乐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都是处于享受中,放松中,使学生在舞台中的那一刻是轻松的演唱,没有任何束缚,不再被观摩的任何人打扰,不再被内心的害羞而紧张。那种“美”是油然而生的。不需要教师去强调,去刻意把美的感情带到歌曲中,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聆听,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虽然环境对声音的影响,但是其教学目的就是自然歌唱。
(二)室内声乐个别小课
德国声乐个别小课上课时间为一周一次,每节课在45分钟以上,根据师生间的配合和沟通,可以给与更多的时间。上课开始之前,老师会和学生做一些交流,一般会问学生最近一个星期的睡觉质量和今天的感觉,然后进行扩胸运动,进行呼吸的练习:第一步要求学生嘴巴和鼻子同时吸气。第二步要求学生带:fu~ si~ shi~最大的出气,起初一个字一口气,然后断开shi~结尾,配合着胸腔吸气,反复练直到感觉头晕,腰酸,这种训练有利于气息更好的支撑。为了更好的让别人感受到气息,教师让学生两手支撑着墙面,然后两脚离脚面30公分,然后进行发声,在利用手臂的力气来感受气息的支撑,或者利用塑腹带踩在脚底,两手往上用力拉伸,明显能感觉到气息会长很多,笔者在这个训练中深有体会。练声完之后发声练习用 “诺”:
(1)1 3 5 6 5 3 1
(2)1 3 5 1 5 3 1 5 1
(3)1 3 5 1 3 1 5 3 1 5 1
声乐第一节课,笔者慢慢适应这种教学,然后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随机拿出一首歌谱,老师弹单音,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唱谱或者用“啊”带出旋律,老师弹三遍,学生必须三遍要熟悉旋律,然后把词自己带进去演唱(这个首先要求对意大利文或者德文有个基本发音了解),情感自己把握后,清唱这首歌的旋律,再自己带词,老师在你自己发挥的时候不会给与钢琴伴奏的帮助,直到你把整首歌熟悉完后,老师会告诉你这首歌说的什么意思,情感基调是什么,演唱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绎,然后告诉你气口,强弱符号等都要做到。最重要的是起音一定是在准备好气息的情况下演唱的,吸好气停一秒再唱,不要急不要慌,如果做不到,老师就停下来,再次做,直到做到为止,做不到就不唱歌。这不得不承认,德国老师的责任心和对教育的重视是值得国内高校学习的。
四、结语
声乐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更好的演唱声乐作品,以审美为核心,从普通的集体到到声乐个别课到声乐观摩课,从各方面探讨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感染力等音乐审美功能作用。而德国的声乐教学模式很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并合理利用为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和繁荣积极献策。
参考文献
[1]韩沙霖.德国声乐艺术审美对照下的当下中国美声[J]歌唱艺术,2013.1.
[2]韩极.浅谈德国声乐教学模式[J].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2012.8.
作者简介:
宋洁(1993—)女 安徽铜陵人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音乐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
苏丽丽(1982—),女,河北保定人,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