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联合育人,作为培养“直接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不但有利于平台整合,发挥各方优势,节约了教育、生产等社会成本,更兼顾了效益、效率、互补成长等各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实现了多方共赢。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方共赢
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直接生产力”能力,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通常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操作经验。对于没有实作经验的教师来说,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便成为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理论教学以外的实践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本文主要是笔者根据自己在企业挂职亲历的所见所闻总结的几点看法。
1中职教师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公开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即毕业后便从学校又到了学校,社会阅历较浅,相对缺乏或没有企业和实践操作经验。教师讲授知识时,基本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给学生讲授时,往往不够深入,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
2挂职锻炼的意义
2.1开拓眼界,提高技能,完善自身。到企业挂职锻炼,按企业的规章和时间作息,从事和企业人员一样的工作,可以真切感受到书本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即理论与实践之间客观的不同。教师在课堂讲课虽游刃有余,但平时上课讲授的都是相对理论化和单一的课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比较少,往往在给学生讲解时就拓展不开,影响学生的横向发展和关联思考。笔者在和企业人员一起完成新产品开发时,就经常遇到许多看似琐碎的具体问题,或许不那么高深,有的几乎与专业知识不沾边,但又的确影响生产。而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首先让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即教师本身拥有了切身经验和感受,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便顺理成章的可以使很多专业知识的讲解不再只是纸上谈兵,知识“一旦有血有肉”便可产生共鸣。相信这种融入了心得体会的教学,必将有利于更清楚和具体的给学生讲解交流乃至操作演示,也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导向育人。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笔者所在学校与该地某机械加工有限公司开办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该试点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核心,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校企双主体育人;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发展模式。目前该试点班的几位学生既在学校又在企业,由老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企业派师傅带徒弟,以“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灵活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参加试点班的学生告诉笔者,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很直接的学了很多东西,包括理论知识和企业师傅传授的经验,不但初步了解了企业文化、企业的劳动规章等,还通过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数控专业的了解。他们还说,把业余的时间拿来学习,感觉“物有所值”,比单纯的玩实在得多,并希望后续的学习能继续参与。同时,企业领导也希望这个“试点班”能继续下去,也欢迎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预先和持续的为企业发展发现更多的技术苗子。
个人认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设立是比较可取的,学生毕业后马上可以熟岗就业,单就“真正零距离上岗,立即可以开32"这点,避免了“折腾”,对学生和企业都是“双赢”。所以,充分发挥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加强和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校企协同育人,必将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赢。
3挂职锻炼的总结与思考
3.1教学中理实结合,手脑并用。挂职期间,通过与企业界的广泛和较深度接触发现:站在企业的角度,最需要和最想要的是头脑灵活、技术熟练的“现成工人”。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还应多开展实践操作课程。比如在教学中,首先展示吸引学生眼球的实物,引起“做”的兴趣,而后将“怎么做”的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践操作,这样水到渠成,东西做出来了,理论与操作也都学会了。个人认为,缺失理论指导,塑造的学生将一味蛮干;缺失实践锻炼,教出的学生将只会纸上谈兵。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才能成为真正成为新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
3.2怀揣“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争当优秀职教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学,终会懂。通过挂职锻炼,使我对数控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使我对机械加工类企业的架构、管理、运作及生产流程有了更加明晰的概念;另外,具體层面:时常带着问题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验证,也较大程度的提高了自身的加工工艺分析能力、识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平时只在书本上见过但没用过的实物工量具、刀具等,在这里基本都能看到、用到,特别是在工作中亲自加工零件并检验等,这些都极大锻炼和丰富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执教者,无论何时只有怀揣“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才能名符“师”之称号,才能不辜负学生、学校、社会的期望,才经得起时代的洗礼。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方共赢
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直接生产力”能力,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通常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操作经验。对于没有实作经验的教师来说,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便成为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理论教学以外的实践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本文主要是笔者根据自己在企业挂职亲历的所见所闻总结的几点看法。
1中职教师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公开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即毕业后便从学校又到了学校,社会阅历较浅,相对缺乏或没有企业和实践操作经验。教师讲授知识时,基本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给学生讲授时,往往不够深入,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
2挂职锻炼的意义
2.1开拓眼界,提高技能,完善自身。到企业挂职锻炼,按企业的规章和时间作息,从事和企业人员一样的工作,可以真切感受到书本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即理论与实践之间客观的不同。教师在课堂讲课虽游刃有余,但平时上课讲授的都是相对理论化和单一的课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比较少,往往在给学生讲解时就拓展不开,影响学生的横向发展和关联思考。笔者在和企业人员一起完成新产品开发时,就经常遇到许多看似琐碎的具体问题,或许不那么高深,有的几乎与专业知识不沾边,但又的确影响生产。而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首先让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即教师本身拥有了切身经验和感受,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便顺理成章的可以使很多专业知识的讲解不再只是纸上谈兵,知识“一旦有血有肉”便可产生共鸣。相信这种融入了心得体会的教学,必将有利于更清楚和具体的给学生讲解交流乃至操作演示,也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导向育人。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笔者所在学校与该地某机械加工有限公司开办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该试点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核心,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校企双主体育人;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发展模式。目前该试点班的几位学生既在学校又在企业,由老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企业派师傅带徒弟,以“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灵活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参加试点班的学生告诉笔者,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很直接的学了很多东西,包括理论知识和企业师傅传授的经验,不但初步了解了企业文化、企业的劳动规章等,还通过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数控专业的了解。他们还说,把业余的时间拿来学习,感觉“物有所值”,比单纯的玩实在得多,并希望后续的学习能继续参与。同时,企业领导也希望这个“试点班”能继续下去,也欢迎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预先和持续的为企业发展发现更多的技术苗子。
个人认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设立是比较可取的,学生毕业后马上可以熟岗就业,单就“真正零距离上岗,立即可以开32"这点,避免了“折腾”,对学生和企业都是“双赢”。所以,充分发挥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加强和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校企协同育人,必将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赢。
3挂职锻炼的总结与思考
3.1教学中理实结合,手脑并用。挂职期间,通过与企业界的广泛和较深度接触发现:站在企业的角度,最需要和最想要的是头脑灵活、技术熟练的“现成工人”。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还应多开展实践操作课程。比如在教学中,首先展示吸引学生眼球的实物,引起“做”的兴趣,而后将“怎么做”的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践操作,这样水到渠成,东西做出来了,理论与操作也都学会了。个人认为,缺失理论指导,塑造的学生将一味蛮干;缺失实践锻炼,教出的学生将只会纸上谈兵。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才能成为真正成为新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
3.2怀揣“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争当优秀职教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学,终会懂。通过挂职锻炼,使我对数控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使我对机械加工类企业的架构、管理、运作及生产流程有了更加明晰的概念;另外,具體层面:时常带着问题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验证,也较大程度的提高了自身的加工工艺分析能力、识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平时只在书本上见过但没用过的实物工量具、刀具等,在这里基本都能看到、用到,特别是在工作中亲自加工零件并检验等,这些都极大锻炼和丰富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执教者,无论何时只有怀揣“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才能名符“师”之称号,才能不辜负学生、学校、社会的期望,才经得起时代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