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讲,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和幼儿自身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在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主体作用,重视集体活动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不断提升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水平。本文立足于笔者多年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经验,探讨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集体社会活动;幼儿;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成为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但是,一直以来,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很多学校而言,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和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模式,这就使得集体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当前,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的集体活动开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教师依然难以摆脱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幼儿的自主意识培养,习惯性用自我的观念和思想左右幼儿的主观意识。等等,各种教学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和策略,为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一、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
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在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當立足于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模式。同时,在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集体活动的开展须以促进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为基础,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这种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社会交往的原则和技能。
1、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对于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将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这一方面可以促使幼儿能够很快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集体社会活动,可以让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循序渐进。例如,在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应当从一些点滴的生活礼仪做起,如用餐礼仪,仪表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这些礼仪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幼儿的生活基础之上,避免一些天马行空的文明礼仪教育,如商务礼仪等成人才懂得的社交礼仪。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集体社会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更加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进程。
2、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应当具有社会性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幼儿教育社会化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社会行为导向的原则,用社会的标准和社会化的路径强化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众所周知,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很多行为习惯将会逐渐养成,因此,教师在设计集体社会活动时,应当以社会行为为导向,促进幼儿在集体社会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集体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利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学习动力,结合幼儿爱模仿的心理特点,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二、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避免集体社会活动成为教师说教的专场,而应当重视幼儿的亲身体验,重视幼儿的自主调节,不断强化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1、集体社会活动应当重视幼儿的亲身体验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即使是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对幼儿长期的说教,重视幼儿的亲身体验,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过程中获得情感和经验的提升,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首先,从正面教育体验入手。对于幼儿的成长已经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绝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模仿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正面的教育和体验入手,让幼儿在正面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社会行为生活习惯,指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主的社会生活习惯。
其次,以内化体验为主。在幼儿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促使幼儿获取到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情感体验和结果反过来又会促进幼儿的行为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中,教师要强化幼儿的内化体验,促进幼儿将一些正确的社会行为内化为自己的社会行为。
2、集体社会活动要重视幼儿的自主调节
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自主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集体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对幼儿过度干涉的现象出现。只有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调节,方能实现幼儿的自主健康成长。
1、尊重幼儿的思维和心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学会放低姿態,尊重和了解幼儿的思维,尊重幼儿的心声,并在倾听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和鼓励,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幼儿的发展,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过度干涉,应当幼儿的自主发展。
2、加强和幼儿的沟通交流。在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 过程中,教师要把幼儿当成一个社会人,尊重和理解幼儿,并通过加强和幼儿的沟通交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心理特点,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健康化社会化发展。
总之,集体社会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从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实施原则出发,探讨了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89-105.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M]. 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88.
关键词:集体社会活动;幼儿;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成为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但是,一直以来,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很多学校而言,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和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模式,这就使得集体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当前,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的集体活动开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教师依然难以摆脱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幼儿的自主意识培养,习惯性用自我的观念和思想左右幼儿的主观意识。等等,各种教学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和策略,为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一、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
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在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當立足于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模式。同时,在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集体活动的开展须以促进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为基础,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这种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社会交往的原则和技能。
1、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对于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将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这一方面可以促使幼儿能够很快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集体社会活动,可以让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循序渐进。例如,在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应当从一些点滴的生活礼仪做起,如用餐礼仪,仪表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这些礼仪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幼儿的生活基础之上,避免一些天马行空的文明礼仪教育,如商务礼仪等成人才懂得的社交礼仪。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集体社会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更加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进程。
2、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应当具有社会性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幼儿教育社会化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社会行为导向的原则,用社会的标准和社会化的路径强化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众所周知,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很多行为习惯将会逐渐养成,因此,教师在设计集体社会活动时,应当以社会行为为导向,促进幼儿在集体社会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集体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利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学习动力,结合幼儿爱模仿的心理特点,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二、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避免集体社会活动成为教师说教的专场,而应当重视幼儿的亲身体验,重视幼儿的自主调节,不断强化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1、集体社会活动应当重视幼儿的亲身体验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即使是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对幼儿长期的说教,重视幼儿的亲身体验,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过程中获得情感和经验的提升,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首先,从正面教育体验入手。对于幼儿的成长已经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绝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模仿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正面的教育和体验入手,让幼儿在正面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社会行为生活习惯,指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主的社会生活习惯。
其次,以内化体验为主。在幼儿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促使幼儿获取到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情感体验和结果反过来又会促进幼儿的行为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因此,在幼儿集体社会活动中,教师要强化幼儿的内化体验,促进幼儿将一些正确的社会行为内化为自己的社会行为。
2、集体社会活动要重视幼儿的自主调节
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自主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集体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对幼儿过度干涉的现象出现。只有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调节,方能实现幼儿的自主健康成长。
1、尊重幼儿的思维和心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学会放低姿態,尊重和了解幼儿的思维,尊重幼儿的心声,并在倾听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和鼓励,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幼儿的发展,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过度干涉,应当幼儿的自主发展。
2、加强和幼儿的沟通交流。在集体社会活动的开展 过程中,教师要把幼儿当成一个社会人,尊重和理解幼儿,并通过加强和幼儿的沟通交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心理特点,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健康化社会化发展。
总之,集体社会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从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实施原则出发,探讨了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89-105.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M]. 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