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新校区如何让师生找到归属感?如何与老校区实现精神传承?一所以航空航天著称的高校如何在新校区体现其核心专业特色?我们来看看可否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中心景观——天空之镜的独特设计中找到答案。
设计者蔡凌豪为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距学院路校区约26公里,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
“天空之镜”,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听上去与航天类院校气质相当吻合。它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的中心景观广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位于校园南北主轴线的北端,整个设计历时6个月,建设用时为一年,已于2019年8月投入使用。
“天空之镜”北侧和西侧为已建成的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实验室”),这也是北航沙河校区主体建筑,它是中国唯一的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创新基地和重要引擎。天空之镜东侧则为拟建新校区图书馆用地范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所在位置曾为北沙河故道,地势北高南低,河道淤积沙土中自然蔓生苇丛,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如果将这里建成以自然式人工湖为中心的绿色生态空间,吸纳校园地表水和沙河故道含水层的地下水,形成安静優美的湖畔漫步休息区,似乎更加符合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但是,从建筑专业角度分析后发现,周边建筑尺度、风格及围合空间的分析,发现国家实验室建筑的巨大尺度将对自然式人工湖构成强烈的压迫感,建筑体量和水体面积的失调,将彻底消解湖区所试图营造的自然风貌。因此尽管这个方案和土地原形有着最紧密的联系,但终究被放弃。设计风格完全改为延续校园主轴的几何线性序列风格并在轴线终端与建筑共同构建一个视觉和情绪的高潮——这是一个逆时代潮流的设计,放弃“河道复现”“场地记忆”“生态集蓄”及“让自然做功”这些会使设计概念变成一个以场景为先导的舞美式设计。
校园空间的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差异颇大。校园设计最大的优势是可借校园的历史文化之脉和办学特色之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核心学科特色为中心广场的主题设计提供了天然灵感,我们从“航空”与“航天”提炼出的“星空”与“云雾”两个可以视觉形象表达的核心形式语言。
校园空间的设计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度同质的使用人群,有相似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校园空间更易由特定的空间组织产生情感共鸣。
大学阶段几乎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特定空间背景所生成的故事与悲喜,往往是一生难忘的回忆——校园记忆由此产生,离开校园的时间越长,空间越远,这种记忆愈加纯粹而美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精神核心为“天空”,正是一代代北航人对天空的执着梦想,才有今天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天空是“云”和“星”的舞台。因此,“天空之镜”的概念就顺理成章。
“天空之镜”中轴线对称的空间结构从主校门延续至国家实验室主体建筑形成校园主轴,与周边道路齐平的大面积无界镜面水池反射天空,使水天相映,天地一色。
镜面水池的尺度经三维建模后,利用虚拟现实头盔推敲,最终确定为116米*33.6米。这个宽度如从平面图上看略显狭窄,但虚拟现实头盔结合Enscape软件,提供了完全沉浸式的空间感,明确了33.6米的宽度能够在视角度获得最佳的比例——虚拟现实技术正日益成为规划设计的利器。
“天空之镜”被一条东西向的通道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这条通道设计成逐渐沉入水中,又渐渐升起,在通道最低处形成一个圆形广场——涡喷广场。
涡喷广场地面的放射形铺装和下沉形成的不锈钢流水弧墙,从国家实验室楼上俯瞰,恰似一个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喷口。广场中心设置有升降式投影仪,平时降至地下,节庆时升至空中,将星云图案投射到南侧喷泉(因造价原因暂未实施)。“天空之镜”可以动态地转换场景。
南水池分为高度不同的两层池底,外周水深30厘米,以河卵石铺底。水池中部水深1.2米,布设音乐矩阵喷泉管道,喷泉喷口可以弯折。冬季时,喷泉喷口弯折后位于北京冰冻线以下——整个南水池在冬季具备转换为滑冰场的能力。为了避免结冰冻涨对池壁的破坏,除水池结构采用抗冻涨混凝土外,池壁均采用楔形整石,以缓冲结冰的侧压力。同时,在池壁顶部预埋冰场护栏立柱固定件。
南水池两侧绿地内设有生态雨水集蓄池,夏季校园西北部的雨水经处理后,汇入集蓄池,达到标准后排入南水池。这样,在节约景观用水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校园内涝问题。来自天空的雨水最终汇入“天空之镜”,形成循环。
北水池是黑色花岗岩铺设的双层架空池底。无风时水平如镜,3厘米的水深让同学可以踏水御风,犹如在蓝天白云中行走。国家实验室完美倒映于池中,宛如天空之城。夜晚,架空池底上镶嵌的395个星光灯亮起,星光灯组成向中心汇聚的星空图案。星光灯中部以6000K冷色光源为主,周边则用3000K暖色光源,以象征不同演化阶段的恒星光谱色温。水面将灯光反射回黑色池底,在灯点周圈形成奇妙的光环,巡游其间,星河晶莹璀璨,宇宙深邃无垠。
水池一侧设有地下蓄水池,水泵组可以在10分钟之内将北水池的水位降低5厘米, 如天河潮落,池底缝隙间的冷雾喷头同时启动,天空之镜转变为星云广场。
白天,从南水池南侧广场远观,云雾倒映于水中,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旷远。
傍晚时分,夕阳从国家实验室楼间斜照时,则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夜晚,星光灯照射云雾,形成一团巨大神秘的球状星云。从国家实验室主入口望去,南水池流光溢彩的喷泉遥遥浮于星云之上,犹如梦想的彼端——于星云迷雾间探索追寻宇宙的终极奥义,正是北航人的追求。
或者,即便不那么伟大,而只是与恋人在星云间相拥片刻——这应该将是北航人谈恋爱的标准姿势吧。毕竟,云雾会隐藏一切的秘密。
“天空之镜”两侧是混凝土人行步道,步道滨水侧镶嵌的地灯,模拟飞机跑道的引导指示灯布置,夜晚立于中轴,“天空之镜”又仿佛化身跑道,轰鸣声中飞机即将起航。
步道外侧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向中轴倾斜的草坡,师生可自由坐卧于草坡中交流休憩。草坡边缘设置有可供静坐观景的台阶和不锈钢花池。绿地中种植4排高大的法桐行道树,形成与北航学院路校区主校门类似的悬铃木道,以建立新旧校区的空间联系。
责任编辑:钟鑫
设计者蔡凌豪为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距学院路校区约26公里,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
逆潮流的舞美设计
“天空之镜”,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听上去与航天类院校气质相当吻合。它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的中心景观广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位于校园南北主轴线的北端,整个设计历时6个月,建设用时为一年,已于2019年8月投入使用。
“天空之镜”北侧和西侧为已建成的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实验室”),这也是北航沙河校区主体建筑,它是中国唯一的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创新基地和重要引擎。天空之镜东侧则为拟建新校区图书馆用地范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新校区所在位置曾为北沙河故道,地势北高南低,河道淤积沙土中自然蔓生苇丛,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如果将这里建成以自然式人工湖为中心的绿色生态空间,吸纳校园地表水和沙河故道含水层的地下水,形成安静優美的湖畔漫步休息区,似乎更加符合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但是,从建筑专业角度分析后发现,周边建筑尺度、风格及围合空间的分析,发现国家实验室建筑的巨大尺度将对自然式人工湖构成强烈的压迫感,建筑体量和水体面积的失调,将彻底消解湖区所试图营造的自然风貌。因此尽管这个方案和土地原形有着最紧密的联系,但终究被放弃。设计风格完全改为延续校园主轴的几何线性序列风格并在轴线终端与建筑共同构建一个视觉和情绪的高潮——这是一个逆时代潮流的设计,放弃“河道复现”“场地记忆”“生态集蓄”及“让自然做功”这些会使设计概念变成一个以场景为先导的舞美式设计。
天空里“云”和“星”的舞台
校园空间的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差异颇大。校园设计最大的优势是可借校园的历史文化之脉和办学特色之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核心学科特色为中心广场的主题设计提供了天然灵感,我们从“航空”与“航天”提炼出的“星空”与“云雾”两个可以视觉形象表达的核心形式语言。
校园空间的设计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度同质的使用人群,有相似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校园空间更易由特定的空间组织产生情感共鸣。
大学阶段几乎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特定空间背景所生成的故事与悲喜,往往是一生难忘的回忆——校园记忆由此产生,离开校园的时间越长,空间越远,这种记忆愈加纯粹而美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精神核心为“天空”,正是一代代北航人对天空的执着梦想,才有今天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天空是“云”和“星”的舞台。因此,“天空之镜”的概念就顺理成章。
“天空之镜”中轴线对称的空间结构从主校门延续至国家实验室主体建筑形成校园主轴,与周边道路齐平的大面积无界镜面水池反射天空,使水天相映,天地一色。
镜面水池的尺度经三维建模后,利用虚拟现实头盔推敲,最终确定为116米*33.6米。这个宽度如从平面图上看略显狭窄,但虚拟现实头盔结合Enscape软件,提供了完全沉浸式的空间感,明确了33.6米的宽度能够在视角度获得最佳的比例——虚拟现实技术正日益成为规划设计的利器。
“天空之镜”被一条东西向的通道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这条通道设计成逐渐沉入水中,又渐渐升起,在通道最低处形成一个圆形广场——涡喷广场。
涡喷广场地面的放射形铺装和下沉形成的不锈钢流水弧墙,从国家实验室楼上俯瞰,恰似一个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喷口。广场中心设置有升降式投影仪,平时降至地下,节庆时升至空中,将星云图案投射到南侧喷泉(因造价原因暂未实施)。“天空之镜”可以动态地转换场景。
南水池分为高度不同的两层池底,外周水深30厘米,以河卵石铺底。水池中部水深1.2米,布设音乐矩阵喷泉管道,喷泉喷口可以弯折。冬季时,喷泉喷口弯折后位于北京冰冻线以下——整个南水池在冬季具备转换为滑冰场的能力。为了避免结冰冻涨对池壁的破坏,除水池结构采用抗冻涨混凝土外,池壁均采用楔形整石,以缓冲结冰的侧压力。同时,在池壁顶部预埋冰场护栏立柱固定件。
南水池两侧绿地内设有生态雨水集蓄池,夏季校园西北部的雨水经处理后,汇入集蓄池,达到标准后排入南水池。这样,在节约景观用水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校园内涝问题。来自天空的雨水最终汇入“天空之镜”,形成循环。
北水池是黑色花岗岩铺设的双层架空池底。无风时水平如镜,3厘米的水深让同学可以踏水御风,犹如在蓝天白云中行走。国家实验室完美倒映于池中,宛如天空之城。夜晚,架空池底上镶嵌的395个星光灯亮起,星光灯组成向中心汇聚的星空图案。星光灯中部以6000K冷色光源为主,周边则用3000K暖色光源,以象征不同演化阶段的恒星光谱色温。水面将灯光反射回黑色池底,在灯点周圈形成奇妙的光环,巡游其间,星河晶莹璀璨,宇宙深邃无垠。
水池一侧设有地下蓄水池,水泵组可以在10分钟之内将北水池的水位降低5厘米, 如天河潮落,池底缝隙间的冷雾喷头同时启动,天空之镜转变为星云广场。
白天,从南水池南侧广场远观,云雾倒映于水中,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旷远。
傍晚时分,夕阳从国家实验室楼间斜照时,则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夜晚,星光灯照射云雾,形成一团巨大神秘的球状星云。从国家实验室主入口望去,南水池流光溢彩的喷泉遥遥浮于星云之上,犹如梦想的彼端——于星云迷雾间探索追寻宇宙的终极奥义,正是北航人的追求。
或者,即便不那么伟大,而只是与恋人在星云间相拥片刻——这应该将是北航人谈恋爱的标准姿势吧。毕竟,云雾会隐藏一切的秘密。
“天空之镜”两侧是混凝土人行步道,步道滨水侧镶嵌的地灯,模拟飞机跑道的引导指示灯布置,夜晚立于中轴,“天空之镜”又仿佛化身跑道,轰鸣声中飞机即将起航。
步道外侧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向中轴倾斜的草坡,师生可自由坐卧于草坡中交流休憩。草坡边缘设置有可供静坐观景的台阶和不锈钢花池。绿地中种植4排高大的法桐行道树,形成与北航学院路校区主校门类似的悬铃木道,以建立新旧校区的空间联系。
责任编辑: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