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58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109-01
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由于学校人手紧,校领导让他教高三毕业班,他的教法是:先让学生看某一框(段、页),然后提问:这一框(段、页)讲的啥,你有啥疑难问题,其他学生解答。他自己基本不讲。一开始学生不适应,甚至反感,觉得这个老师没水平,讲不出东西来,其他老师上课都举很多事例,讲得很精彩,听着很过瘾,你这是啥教法?于是抵触他。但迫于升学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看下去。可是最后升学考试,该老师所教的班级政治科成绩最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我反思,该老师的课不是完美,但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归纳去概括,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知识的掌握是积极主动的,是自己建构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升,而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又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
所以说,一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速度、越快越好;不是看容量、越多越好;也不是看老师讲得越明了越好——以前我总认为备课认真、在课堂上把知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往往用不着再进行思考,只需记忆即可。这样的课其实很平庸、很低效,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他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的获取知识、建构知识。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上实现有效,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去质疑,去主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亚里士多德)情境式教学具有与课本理论内在联系、与学习内容呼应合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特点,所以能极大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一节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视频歌曲等让学生们欣赏到圣洁的布达拉宫、柔美的西湖、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巍峨的泰山的“直观美”;从中也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在美、神韵美,课上,学生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课后不少学生仍记忆犹新。而问题解决式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老师讲课为什么有些学生不爱听?因为你让他背、记,这是一种有意识记忆,是很枯燥、很痛苦的,而且暂时记住了,很快又会遗忘。而通过探究质疑、解决问题的方式掌握知识不仅记忆的负担大大减轻,而且比较牢固持久。这些设计,都为课堂的有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有机整合
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依据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在课堂上把教材内容一点一滴的讲出来,大一二三,小一二三,滴水不漏,生怕有讲不到的地方。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必要,而且很有害:我们费时费力,同时也挤压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高水平的老师总是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应重点讲,哪些只需一带而过。
我在讲“交往”一单元时是这样整合教材的:
本单元共四个课题,第一个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重点探究交往的重要性,第二课题则可以不讲,作为课堂留白,让学生课下阅读。第三个课题可以作为重点,探究交往的原则性,因为平等、尊重、宽容这几个原则比较抽象,而第四个课题趣味性比较强,可以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分组准备,课堂上分三个小组表演,每组3分钟,分别表演“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作适当补充,20分钟完事。剩余时间则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当然,要驾驭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精髓,需要我们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进行长期修炼方可具备。
三、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联系,让学生按规律学习
注意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会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初三学习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之后,我让学生总结两个问题:一是法律对这两种权利的规定——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侵犯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这两种权利——平时要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侵犯了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尊重、保护他人的这两种权利。明确了这两个问题,再学习公民的财产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等知识时,学生们就能根据前面的规律迅速说出法律对这些权利的规定及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这些权利,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四、课后及时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虽然教师都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设,但仍然不可能完全顺利地实现目标,如果教师在课后能对课堂上的情景及时记录、整理和分析,并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则能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并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并使后续教学行为越来越合理化,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总之,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门艺术,它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扎实运用和谐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由于学校人手紧,校领导让他教高三毕业班,他的教法是:先让学生看某一框(段、页),然后提问:这一框(段、页)讲的啥,你有啥疑难问题,其他学生解答。他自己基本不讲。一开始学生不适应,甚至反感,觉得这个老师没水平,讲不出东西来,其他老师上课都举很多事例,讲得很精彩,听着很过瘾,你这是啥教法?于是抵触他。但迫于升学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看下去。可是最后升学考试,该老师所教的班级政治科成绩最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我反思,该老师的课不是完美,但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归纳去概括,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知识的掌握是积极主动的,是自己建构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升,而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又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
所以说,一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速度、越快越好;不是看容量、越多越好;也不是看老师讲得越明了越好——以前我总认为备课认真、在课堂上把知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往往用不着再进行思考,只需记忆即可。这样的课其实很平庸、很低效,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他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的获取知识、建构知识。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上实现有效,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去质疑,去主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亚里士多德)情境式教学具有与课本理论内在联系、与学习内容呼应合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特点,所以能极大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一节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视频歌曲等让学生们欣赏到圣洁的布达拉宫、柔美的西湖、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巍峨的泰山的“直观美”;从中也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在美、神韵美,课上,学生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课后不少学生仍记忆犹新。而问题解决式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老师讲课为什么有些学生不爱听?因为你让他背、记,这是一种有意识记忆,是很枯燥、很痛苦的,而且暂时记住了,很快又会遗忘。而通过探究质疑、解决问题的方式掌握知识不仅记忆的负担大大减轻,而且比较牢固持久。这些设计,都为课堂的有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有机整合
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依据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在课堂上把教材内容一点一滴的讲出来,大一二三,小一二三,滴水不漏,生怕有讲不到的地方。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必要,而且很有害:我们费时费力,同时也挤压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高水平的老师总是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应重点讲,哪些只需一带而过。
我在讲“交往”一单元时是这样整合教材的:
本单元共四个课题,第一个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重点探究交往的重要性,第二课题则可以不讲,作为课堂留白,让学生课下阅读。第三个课题可以作为重点,探究交往的原则性,因为平等、尊重、宽容这几个原则比较抽象,而第四个课题趣味性比较强,可以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分组准备,课堂上分三个小组表演,每组3分钟,分别表演“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作适当补充,20分钟完事。剩余时间则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当然,要驾驭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精髓,需要我们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进行长期修炼方可具备。
三、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联系,让学生按规律学习
注意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会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初三学习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之后,我让学生总结两个问题:一是法律对这两种权利的规定——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侵犯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这两种权利——平时要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侵犯了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尊重、保护他人的这两种权利。明确了这两个问题,再学习公民的财产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等知识时,学生们就能根据前面的规律迅速说出法律对这些权利的规定及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这些权利,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四、课后及时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虽然教师都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设,但仍然不可能完全顺利地实现目标,如果教师在课后能对课堂上的情景及时记录、整理和分析,并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则能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并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并使后续教学行为越来越合理化,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总之,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门艺术,它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扎实运用和谐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