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多产

来源 :疯狂英语·阅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as the pursuit of labor productivity reached its limit?
  Productivity—the amount of output delivered per hour of work in the economy—is often viewed as the engine of progress in modern capitalist economies. Output is everything. Time is money. The quest for increased productivity occupies 1)reams of academic literature and haunts the waking hours of 2)CEOs and finance ministers, perhaps 3)forgivably so; our ability to generate more output with fewer people has lifted our lives out of 4)drudgery and delivered us a 5)cornucopia of material wealth.
  But the 6)relentless drive for productivity may also have some natural limits. Ever-increasing productivity means that if our economies don’t continue to expand, we risk putting people out of work. If more is possible each passing year with each working hour, then either output has to increase or else there is less work to go around. Like it or not, we find ourselves hooked on growth.
  What, then, should happen when, for one reason or another, growth just isn’t to be had anymore?
  生产率——每小时劳动力所创造的经济产量——常被看作现代资本主义进步的引擎。产量至上。时间就是金钱。对提高生产率的追求占据了大量学术文献的版面,也成了首席执行官和财政部长们睁着眼皮就不断思考的事情,或许这也情有可原;我们用更少的人力生产出更多产量的能力,使我们得以从苦差事中解脱出来,同时给予我们丰饶的物质财富。
  但是对生产率无休止的追求或许也会存在一些自然限制。不断增长的生产率意味着如果经济不持续增长,我们将面对失业人数上升的风险。如果每工时产量随年提高,那么结果就是要么增加生产总额,要么人们可从事的工作减少。无论你喜不喜欢,我们已在求增长的路上骑虎难下。
  许是因为经济危机。或者是诸如石油等资源涨价。又或者是求增长对地球造成了种种破坏,如气候变化、采伐森林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而有必要控制这一欲求。或许是任何一个理由使现今任一经济体不再能安全而又轻易地实现增长。结果都是一样的。提高生产率对全面就业构成威胁。
  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就是接受生产率的提高,缩短每周的工作时间,摊分得到的工作。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这种提案屡见不鲜,而在目前持续衰退的经济下,它正经历着某种意义上的复兴。新经济基金会——英国的一个智囊团,提议一周只工作21小时。这或许不是工作狂的选择,但也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对策。
  然而,还有一个对策可以使人们在需求停滞时仍能保住“饭碗”。或许从长远来看,这是更简易且令人信服的方法,也就是放松我们对生产率的不断追求。通过放松效率的“油门”,并且在传统上被视为“低产”的行业里创造工作岗位,这样即使是在经济衰退时,维持或者提高就业的方法也唾手可得。
  乍听起来这或许很疯狂;我们早已对效率习以为常。但是在一些经济行业里,追求生产增长是毫无意义的。某类工作天生依赖的就是人们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首先,这些职业所花费的时间能直接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当到达某种程度之后,再提高这些职业的效率实际并不可取。要求老师给更大的班级教学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要求医生每小时给更多的病人看病?我们应该同时着眼于提高和保护这种关护的价值以及提供关护服务者的感受,而不是把毫无意义的生产率目标强加于他们。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照料和关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无法贮存,并会在交易中贬值。其并非机器生产,其质量完全依赖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注。叫嚣着要减少其所耗费的时间这类说法都是曲解其价值。
  关护行业并不是唯一值得重视的一个经济就业来源。手工艺行业也是其中之一。精准度和细节赋予了工艺品持久的价值。木匠、针线工和裁缝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使得细节成为可能。文化行业亦是如此:是练习、排练和表演给了——打比方说,音乐,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除了制造毫无意义的噪音之外,让纽约爱乐乐团每年用越来越快的节奏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何意义呢?
  但是当作为这类活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时,人们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远超从时间紧迫、物质至上的超市经济所得,虽然我们大半辈子都是生活在这种经济之中。这或许正是所有事情中最值得关注的:由于这些活动都是围绕人类服务的价值而展开,而不是源源不断产出的物质,他们提供了一个还算体面的机会以保障经济的环保、可持续发展。
  当然,向低生产率经济的转变不是靠痴心妄想就能实现的。它亟需我们对激励机制的慎重关注——例如,对劳动力实行低税收,对资源消耗和污染采取高税收。它需要的不只是大做表面文章,宣扬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而是摒弃不正当的生产目标以及对技术和培训的严肃投入。简而言之,避免失业的灾难或许与追求增长的关联要小一些,而与构筑集关爱、手工艺和文化于一体的经济体的关联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使体面劳动的价值回复其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其他文献
It’s 2030 and, as you approach your supermarket 1)till, there is not a cashier to be seen. In this cashless world, personal service in shops, banks and cinemas has become a thing of the past, replaced
期刊
In the beginner’s mind there are many possibilities. In the expert’s mind there are few.”  —Shunryu Suzuki, Zen 2)monk  Many years ago, as a yoga student, I 3)envisioned how wonderful it would be to t
期刊
上期,小编节选了《旅行的艺术》一书里有关“对旅行的期待”的精彩内容供大家阅读,不知道大家是否“啃”得津津有味呢?哈哈,我也知道文字难度不低……但内容很有启发性,不是吗?这期,小编从全书各个不同章节中为大家精选了好些精彩论段,其内容包括作者对我们在旅行中较少对其进行思索的机场航班显示屏、飞机的起飞、旅游指南、旅途拍照等问题的深刻感悟。别担心,这期的节选除了第一段比较难“啃”以外,其他的都不算太难。大
期刊
提起极客,我们的脑袋里总会出现这样的形象:戴着厚厚的眼镜,剪着锅盖头,穿着厚厚的毛衣内搭格子衬衫(或者只是一件圆领T恤),下穿松身牛仔裤,脚踏球鞋,样子天然呆的宅男。以前我们不爱亲近他们,甚至在背地里吐槽,笑他们老土、性格孤僻、满腹幻想、脱离实际,只有在电脑系统崩溃了或者要组装电脑的时候才会笑嘻嘻地和他们称兄道弟。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戴起了黑框眼镜,觉得格子衬衫也挺顺眼的,天然呆到深
期刊
《给电影人的情书》——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宣传主题歌,娓娓道来的是中国电影人的“追梦”心情。我在想,这百年的电影发展史中,有多少独立电影人的位置呢?独立电影,这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事实上,各大影展上的“黑马”大多数就是独立电影。在光与影的背后,有多少沧桑故事呢?而作为新一代独立电影导演,余天琦说出了自己对中国独立电影的理解。而在此,小编借用蔡琴女士一曲《给电影人的情书》向中国的独立电影人与独立
期刊
For the last 16 years, Nick Fahey has been living on an island in the San Juan 1)archipelago north of 2)Puget Sound, in Washington State, where his only full-time companion is a 26-year-old3)quarter h
期刊
Yesterday, I lost my lover never had it so good  Now you’ve gone and left me  I’ve been alone all night long  And this morning, I find myself waiting for you  I want you to tell me baby why…why you le
期刊
The box is what 1)gets them. The black and sturdy box wrapped in 2)grosgrain ribbon, which lands on 1,000 Net-a-porter customers’ doormats daily and contains a 3)runway-fresh fashion piece, and 4)crun
期刊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是一本呈现男女不同的情感世界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完善夫妻关系的通俗性心理自助读物。其英文版于1992年在美国首次出版。该书一出版,即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在美国各年龄层的男男女女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自问世以来,其销量已超过1.4亿册,且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作者约翰·格雷(1951— )是一位心理学博士,是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其作品还包括《伟大的奇迹:火
期刊
2012年10月11日是第一个“国际女童日”。然而就在这个节日的前两天,巴基斯坦塔利班公然对14岁的少女玛拉拉·尤萨法扎伊进行枪击。这一行为迅速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和谴责,也引发更多人对于女童受教育权的关注。美国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特别撰文声援玛拉拉,并将其比拟成《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号召世人为改善女孩们的世界作出努力。    On Tuesday afternoon, Malala Y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