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这一模式的定义,以及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并指出变革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 变革
[作者简介]冯克江(1974- ),男,安徽金寨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词典学、翻译学与教学法研究。(广东广州51148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120-02
如今,高校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是经常被人们提起。自然,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和趋势。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清楚而透彻地了解到底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运用这一模式。不仅如此,在实践中,人们还有可能对“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模式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合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利于高校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问题。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一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和控制一切,一切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而展开。教师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等,选择教材,指出教学难点和重点,制作试题来进行教学评估,学生处于绝对从属和服从的地位。通常的结果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教学效果也就因此难以令人满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与此不同。顾名思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学习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鼓励学生更多地负责自己的学习。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技能和方法的自信心,而学生也会在这一点上受益终身。
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转变。比如,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作用的转变、学生作用的转变、课堂教学的转变等。我们将在以后的部分中探讨这些问题。
二、为什么要变革
肖礼全(2006)在《英语教学方法论》的前言中举了个很好的例子:没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问自己:“我教得好吗?”而有经验的教师则经常问自己:“学生们学得好吗”?表面上看,这只是关于教和学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也是以谁(教师还是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摸索,人们发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教学效果并不好。接下来,我们探讨这些存在的问题。
1.教和学严重脱节。这一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笔者曾在多所高等院校听课和调研,发现有些教师上课讲得确实精彩,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头头是到,但是学生却没有兴趣去听讲,一旦考查学生的能力,更是令人失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满足于教会学生模仿和最大程度地记忆。短时间内,学生是掌握了一些知识,但缺乏应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其实,这里有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即到底该教些什么给学生。传统的教学传授的往往是事实性信息。这些信息在现代社会很多学生都可以自学或通过互联网等轻松获得。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因此,我们更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复杂而精湛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没有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果他们学习了学习技能和方法,会很快地学习新的知识,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2.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看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和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而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要求。同时,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教育部人事司,1999:272)
3.教师控制教学中的所有环节。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造成学习和思维的被动。教师根据该课程的既定教学大纲,来设计该如何教授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授课重点、授课难点、教材的选择和编写等均建立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几乎全是“填鸭式”教学,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课,少有或几乎没有与学生的互动,讲完课万事大吉。据作者调查,现在的小学和中学很多都还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些高校的教学也是如此。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师一直在讲,学生一直在听,但是关于教学效果大家都一无所知,也无人愿意去探究。测试也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来编制题目,或者是从题库里、互联网上挑一些题目。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很久,学生也许会学到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以应付各种考试,但是在自学能力、实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前几年讨论较多的非英语专业的硕士、博士不能讲几句简单的英语这一现象即是例证。
4.教师的角色定位有问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个人经验和个人知识组织并进行教学活动,他们通常会扮演课堂主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其实,这个角色定位很有问题。首先,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毕竟有限,也会有局限性。其次,教师角色定位肯定应该取决于教师的作用和教学目标。大多数教师都把知识传递作为其首要目标,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定位为主导者和控制者。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现代社会里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知识传递,更重要的应该是促进学习。如此一来,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应该随之改变。本人认为,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导演,告诉演员主要情节、该注意的事项,然后让他们尽情去发挥。
5.教学效果不佳。因为以上及其他未提到的原因,教学效果没法令人满意,所以促使人们有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努力。
三、如何变革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非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在这一转变中,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作用等都会发生改变,我们将逐步探讨。
1.理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建立在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的核心是有关学习者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它强调学习并非被动地接受教师和课本传递的信息,相反,学生应该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意义。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授课内容更多地意味着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结果;不是要求学生先掌握专门的知识,然后再接触内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和掌握内容,并将内容与他们的经历相联系,无论他们拥有什么水平的专门知识,都应该鼓励他们对内容提出挑战。(玛丽埃伦·韦默,2006:8-9)
建构主义的理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也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实际。它提出的一些革命性的建议和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改革的进行。
2.教师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传授知识上,因此,教师就主导和控制了教学的所有环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一些现代教育的研究者就提出了一个很有趣也很关键的问题:教师能否站在一旁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呢?也就是King(1993)提出的“从台上的圣人到台旁的指导(from sage on the stage to guide on the side)”(转引自玛丽埃伦·韦默,2006:52)。这是必须面临的重大变革。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起的作用是指导和促进学习,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才显得重要也才有意义。他们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而且要建立起使用这些技能和方法的信心。(1)在宏观上,强调以启发式替代注入式教学。(教育部人事司,1999:273)这一点非常重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属于注入式教学,强调的是事实性信息的传递。这一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如学生只获得了一些事实性信息,在能力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非常糟糕,动手和实践能力非常差等。(2)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书等教学文件之前,一定要在学生中进行大量认真而细致的调查研究,以了解他们需要和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4)要让学生培养互相学习和共同学习的习惯。例如相互批改作业,就相关主题举行模拟发布会让学生互相提问,加强分组学习和团队学习等。(5)教师可以试着多设计一些有相当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或者努力独自寻找解决办法。(6)教师可以做一些示范,让学生模仿然后举一反三,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讨论。(7)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教材和辅助材料,让学生自己备课,走上讲台,然后给予学生辅导和改进意见等。(8)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联合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探索和改进。
当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只要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了使用这些方法和技巧的信心,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教师就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作用。有些教师意识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益处和重要性,也准备实施,但却总是担心如果那样做学生无法承担独立自主学习的责任,因而学不到东西。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却没有必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1)学生要培养自己作为自主的学习者所必备的智力、意识、自主性、责任心和自信心;(2)学生要尽最大努力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来,如关于制定教学文件的调研,课堂活动的参与,参与到课程的评估中,课后的信息反馈等;(3)配合教师的改革活动,努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把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作为首要的学习目标。
4.可能存在的误区。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必然趋势,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值得我们警惕。(1)全面放权,让学生放任自流。以学生为中心,绝不等同于让学生放任自流,只是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主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从而使教师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的人。(2)学习的内容无关紧要。有人认为,既然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只关注这些而忽视内容好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内容依然是教学的重点,只不过如果进行教学决策,它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要考虑的要素。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其载体也只能是学习的内容。(3)有些教师愿意改革,让他改去,与大家无关。这也是很大的误区。不仅如此,有时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障碍。教学改革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大家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
四、小结
从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的成功依赖所有教师的参与和努力。我们要有这种参与意识,努力探索各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推动这一教学模式的变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 变革
[作者简介]冯克江(1974- ),男,安徽金寨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词典学、翻译学与教学法研究。(广东广州51148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120-02
如今,高校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是经常被人们提起。自然,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和趋势。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清楚而透彻地了解到底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运用这一模式。不仅如此,在实践中,人们还有可能对“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模式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合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利于高校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问题。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一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和控制一切,一切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而展开。教师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等,选择教材,指出教学难点和重点,制作试题来进行教学评估,学生处于绝对从属和服从的地位。通常的结果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教学效果也就因此难以令人满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与此不同。顾名思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学习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鼓励学生更多地负责自己的学习。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技能和方法的自信心,而学生也会在这一点上受益终身。
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转变。比如,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作用的转变、学生作用的转变、课堂教学的转变等。我们将在以后的部分中探讨这些问题。
二、为什么要变革
肖礼全(2006)在《英语教学方法论》的前言中举了个很好的例子:没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问自己:“我教得好吗?”而有经验的教师则经常问自己:“学生们学得好吗”?表面上看,这只是关于教和学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也是以谁(教师还是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摸索,人们发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教学效果并不好。接下来,我们探讨这些存在的问题。
1.教和学严重脱节。这一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笔者曾在多所高等院校听课和调研,发现有些教师上课讲得确实精彩,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头头是到,但是学生却没有兴趣去听讲,一旦考查学生的能力,更是令人失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满足于教会学生模仿和最大程度地记忆。短时间内,学生是掌握了一些知识,但缺乏应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其实,这里有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即到底该教些什么给学生。传统的教学传授的往往是事实性信息。这些信息在现代社会很多学生都可以自学或通过互联网等轻松获得。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因此,我们更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复杂而精湛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没有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果他们学习了学习技能和方法,会很快地学习新的知识,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2.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看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和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而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要求。同时,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教育部人事司,1999:272)
3.教师控制教学中的所有环节。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造成学习和思维的被动。教师根据该课程的既定教学大纲,来设计该如何教授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授课重点、授课难点、教材的选择和编写等均建立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几乎全是“填鸭式”教学,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课,少有或几乎没有与学生的互动,讲完课万事大吉。据作者调查,现在的小学和中学很多都还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些高校的教学也是如此。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师一直在讲,学生一直在听,但是关于教学效果大家都一无所知,也无人愿意去探究。测试也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来编制题目,或者是从题库里、互联网上挑一些题目。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很久,学生也许会学到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以应付各种考试,但是在自学能力、实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前几年讨论较多的非英语专业的硕士、博士不能讲几句简单的英语这一现象即是例证。
4.教师的角色定位有问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个人经验和个人知识组织并进行教学活动,他们通常会扮演课堂主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其实,这个角色定位很有问题。首先,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毕竟有限,也会有局限性。其次,教师角色定位肯定应该取决于教师的作用和教学目标。大多数教师都把知识传递作为其首要目标,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定位为主导者和控制者。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现代社会里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知识传递,更重要的应该是促进学习。如此一来,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应该随之改变。本人认为,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导演,告诉演员主要情节、该注意的事项,然后让他们尽情去发挥。
5.教学效果不佳。因为以上及其他未提到的原因,教学效果没法令人满意,所以促使人们有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努力。
三、如何变革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非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在这一转变中,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作用等都会发生改变,我们将逐步探讨。
1.理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建立在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的核心是有关学习者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它强调学习并非被动地接受教师和课本传递的信息,相反,学生应该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意义。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授课内容更多地意味着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结果;不是要求学生先掌握专门的知识,然后再接触内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和掌握内容,并将内容与他们的经历相联系,无论他们拥有什么水平的专门知识,都应该鼓励他们对内容提出挑战。(玛丽埃伦·韦默,2006:8-9)
建构主义的理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也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实际。它提出的一些革命性的建议和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改革的进行。
2.教师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传授知识上,因此,教师就主导和控制了教学的所有环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一些现代教育的研究者就提出了一个很有趣也很关键的问题:教师能否站在一旁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呢?也就是King(1993)提出的“从台上的圣人到台旁的指导(from sage on the stage to guide on the side)”(转引自玛丽埃伦·韦默,2006:52)。这是必须面临的重大变革。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起的作用是指导和促进学习,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才显得重要也才有意义。他们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而且要建立起使用这些技能和方法的信心。(1)在宏观上,强调以启发式替代注入式教学。(教育部人事司,1999:273)这一点非常重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属于注入式教学,强调的是事实性信息的传递。这一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如学生只获得了一些事实性信息,在能力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非常糟糕,动手和实践能力非常差等。(2)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书等教学文件之前,一定要在学生中进行大量认真而细致的调查研究,以了解他们需要和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4)要让学生培养互相学习和共同学习的习惯。例如相互批改作业,就相关主题举行模拟发布会让学生互相提问,加强分组学习和团队学习等。(5)教师可以试着多设计一些有相当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或者努力独自寻找解决办法。(6)教师可以做一些示范,让学生模仿然后举一反三,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讨论。(7)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教材和辅助材料,让学生自己备课,走上讲台,然后给予学生辅导和改进意见等。(8)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联合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探索和改进。
当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只要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了使用这些方法和技巧的信心,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教师就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作用。有些教师意识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益处和重要性,也准备实施,但却总是担心如果那样做学生无法承担独立自主学习的责任,因而学不到东西。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却没有必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1)学生要培养自己作为自主的学习者所必备的智力、意识、自主性、责任心和自信心;(2)学生要尽最大努力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来,如关于制定教学文件的调研,课堂活动的参与,参与到课程的评估中,课后的信息反馈等;(3)配合教师的改革活动,努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把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作为首要的学习目标。
4.可能存在的误区。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必然趋势,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值得我们警惕。(1)全面放权,让学生放任自流。以学生为中心,绝不等同于让学生放任自流,只是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主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从而使教师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的人。(2)学习的内容无关紧要。有人认为,既然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只关注这些而忽视内容好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内容依然是教学的重点,只不过如果进行教学决策,它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要考虑的要素。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其载体也只能是学习的内容。(3)有些教师愿意改革,让他改去,与大家无关。这也是很大的误区。不仅如此,有时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障碍。教学改革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大家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
四、小结
从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的成功依赖所有教师的参与和努力。我们要有这种参与意识,努力探索各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推动这一教学模式的变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