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戏剧与影视学”这门学科正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这不但为该学科的创新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还在新媒体技术的引领下确实提高了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的有效性。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策略,旨在为戏剧与影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教育改革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而“戏剧与影视学”这门学科也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朝着全新的方向进行教育改革。随着现代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各行业领域对戏剧与影视行业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作为输送专业人才的主阵地,更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机遇,不断开发“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进而有效推动新媒体发展与该专业学科的深度融合。
1新媒体环境下“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教学现状
尽管大部分高校已陆续开设了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课程,但对该学科的发展定位仍存在模糊的认知,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也有待提升。最重要的是,针对戏剧与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与实施过程也存在明显偏差。目前“戏剧与影视学”逐渐发展成了一级学科,其未来发展方向也越发趋于多元化,并且在我国战略目标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行业需求也正处于实时调整的状态。这意味着推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基于宏观角度分析,“戏剧与影视学”的创新性发展与改革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学术研究领域的多样性,使得各大高校在原有电视剧、电影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了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也是“戏剧与影视学”未来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有助于全面满足“戏剧与影视学”教育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多种需求。综上所述,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朝着纵向发展,如将新媒体发展与传播、网络电影制作等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使其对新媒体的未来发展与应用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与认知。
2新媒体环境下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策略
2.1在学科建设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并不意味着完全摒除原有的教学优势,而是结合高校实际办学情况与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各个学科相互融合的优势,促使“戏剧与影视学”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实践创新与改革,以此真正满足社会对该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精准定位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将曾经已有的人才培养经验进行有效整合,基于原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戏剧与影视学”的创新性发展。新媒体环境为“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但在学科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下,高校既需要把握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又需要深入挖掘新媒体与学科建设、教育改革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正向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还应站在新媒体的角度寻找“戏剧与影视学”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新元素。例如,开发全新的艺术形态、创新戏剧与影视学的传播手段、挖掘影像语言中包含的美学特征等。
2.2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融合审美观念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艺术这门学科的认知偏离于实际,而相关高校教师也更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戏剧影视作品审美感受对观众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艺术审美特性的主体地位。针对于此,各大高校必须有意识地将审美教育融合到“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在突出强调该学科艺术性特点的基础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推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站在课程体系建设这一角度分析,通识性文化课程原本就具有良好的美育特点与功能,但在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下这类课程普遍未引起高校师生的重视。基于此,高校教师必须从思想层面上构建“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同时科学调整审美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并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艺术审美情操的培养。
2.3在互动交流中拓展学科建设渠道
“戏剧与影视学”这门学科原本就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点,无论是在文学方面的剧本交流还是舞台创作中的表演交流、技术上的灯光舞美交流,都体现出了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性特点。在新媒体环境的支持下戏剧与影视學的发展领域日益扩展,而任何一项策划与管理上的交流都有助于促进新学科的衍生,这也意味着将该学科领域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术与实践上的沟通交流。例如,某校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开设了更高层次地专业课程,而学科建设也愈发趋于综合性与交融性等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该校还将舞剧、影视、戏剧、歌剧等多种专业进行了有效整合,共同推动了“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影视剧建筑行业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基于此,高校将多个学科进行统筹规划,有助于促进各个学科的沟通交流与融合发展,还能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科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不但进一步拓展了该学科的发展渠道,还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媒介与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基于此,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应保留“戏剧与影视学”这门学科的独立性特点,深入研究“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融入审美功能与艺术价值,从而在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迎合戏剧与影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大量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秉林,王新凤.我国“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若干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20(04)
[2]周弋琳.高校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评《艺术学理论学科教育教学新探》[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
[3]周星,康宁.新文科建设语境中“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的得失与改进[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0(03)
[4]夏燕靖.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及学科的建设路径[J].中国文艺评论.2020(06)
作者简介:姓名:刘少艺,1990年04月,籍贯:山东烟台,性别:男,最高学历:本科,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邮编:322118,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教育改革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而“戏剧与影视学”这门学科也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朝着全新的方向进行教育改革。随着现代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各行业领域对戏剧与影视行业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作为输送专业人才的主阵地,更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机遇,不断开发“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进而有效推动新媒体发展与该专业学科的深度融合。
1新媒体环境下“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教学现状
尽管大部分高校已陆续开设了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课程,但对该学科的发展定位仍存在模糊的认知,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也有待提升。最重要的是,针对戏剧与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与实施过程也存在明显偏差。目前“戏剧与影视学”逐渐发展成了一级学科,其未来发展方向也越发趋于多元化,并且在我国战略目标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行业需求也正处于实时调整的状态。这意味着推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基于宏观角度分析,“戏剧与影视学”的创新性发展与改革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学术研究领域的多样性,使得各大高校在原有电视剧、电影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了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也是“戏剧与影视学”未来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有助于全面满足“戏剧与影视学”教育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多种需求。综上所述,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朝着纵向发展,如将新媒体发展与传播、网络电影制作等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使其对新媒体的未来发展与应用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与认知。
2新媒体环境下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策略
2.1在学科建设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并不意味着完全摒除原有的教学优势,而是结合高校实际办学情况与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各个学科相互融合的优势,促使“戏剧与影视学”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实践创新与改革,以此真正满足社会对该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精准定位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将曾经已有的人才培养经验进行有效整合,基于原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戏剧与影视学”的创新性发展。新媒体环境为“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但在学科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下,高校既需要把握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又需要深入挖掘新媒体与学科建设、教育改革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正向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还应站在新媒体的角度寻找“戏剧与影视学”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新元素。例如,开发全新的艺术形态、创新戏剧与影视学的传播手段、挖掘影像语言中包含的美学特征等。
2.2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融合审美观念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艺术这门学科的认知偏离于实际,而相关高校教师也更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戏剧影视作品审美感受对观众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艺术审美特性的主体地位。针对于此,各大高校必须有意识地将审美教育融合到“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在突出强调该学科艺术性特点的基础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推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站在课程体系建设这一角度分析,通识性文化课程原本就具有良好的美育特点与功能,但在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下这类课程普遍未引起高校师生的重视。基于此,高校教师必须从思想层面上构建“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同时科学调整审美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并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艺术审美情操的培养。
2.3在互动交流中拓展学科建设渠道
“戏剧与影视学”这门学科原本就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点,无论是在文学方面的剧本交流还是舞台创作中的表演交流、技术上的灯光舞美交流,都体现出了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性特点。在新媒体环境的支持下戏剧与影视學的发展领域日益扩展,而任何一项策划与管理上的交流都有助于促进新学科的衍生,这也意味着将该学科领域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术与实践上的沟通交流。例如,某校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开设了更高层次地专业课程,而学科建设也愈发趋于综合性与交融性等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该校还将舞剧、影视、戏剧、歌剧等多种专业进行了有效整合,共同推动了“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影视剧建筑行业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基于此,高校将多个学科进行统筹规划,有助于促进各个学科的沟通交流与融合发展,还能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科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不但进一步拓展了该学科的发展渠道,还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媒介与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基于此,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应保留“戏剧与影视学”这门学科的独立性特点,深入研究“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融入审美功能与艺术价值,从而在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迎合戏剧与影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大量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秉林,王新凤.我国“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若干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20(04)
[2]周弋琳.高校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评《艺术学理论学科教育教学新探》[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
[3]周星,康宁.新文科建设语境中“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的得失与改进[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0(03)
[4]夏燕靖.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及学科的建设路径[J].中国文艺评论.2020(06)
作者简介:姓名:刘少艺,1990年04月,籍贯:山东烟台,性别:男,最高学历:本科,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邮编:322118,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