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河口水厂位于南京市河西水厂街7号,即扬子江大道西侧,西临长江夹江段。其前身便是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首都水厂”。当时的“首都水厂”及其供水系统均由国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鉴当时欧美各国先进的给水技术和管理方法,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出厂水质优良,制水工艺堪与当时国外水平相当。它是江苏省第一座现代水厂,开创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现代水厂的先河。
自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正式供水以来,该厂就始终是南京城市的主供水厂,今日更是以全年日均近70万立方米的供水量,担负着南京市区50%以上的供水重任,在南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百姓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首都水厂”的筹备和初建
南京市民在无自来水之前,向以江河、水井为依托,既不卫生也不方便。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由于市区扩大,城市人口从36万猛增至50万,城市饮用水日渐紧张。为“急行救济饮料之缺乏及消防事业之改进”,遂把兴建自来水厂列为“最为切要的公用事业”。1929年春,当时的“首都建设委员会”着手筹建“首都水厂”,拟定《首都水厂进行方案及募集经费方法》。6月,国民政府核准发行特种建设公债300万元(法币),并以其中200万元作为建设水厂之用。南京特别市政府训令卫生、工务、财政三局共同组织“首都自来水筹备委员会”,委任原工务局长金肇祖为自来水筹备专员。8月,成立“南京特别市自来水筹备处”,由五人组成:专员金肇祖、技师王华棠(不久王华棠辞职,尤巽照继任)、技术员陈松庭、事务员唐贡球、录事陆文容。9月,水厂择址于汉西门外蒲包洲汤家坝滩地(即现北河口水厂老厂区位置)。
1930年1月,筹备处拟定《京市自来水初期计划草案》报呈市政府,水源取自长江夹江。水厂由筹备处技术人员设计,主要设备材料购自国外,施工采用公开招标。参考当时欧美各国,按照日供水规模4万立方米设计建造。计划中各项建筑工程有:水厂码头、货栈、动力室、浑水机室、沉淀池、厂内蓄水池、快滤池、冲洗水塔、清水机室、清凉山蓄水池及办公室、宿舍等。是年2月,开始招标采购水厂机械设备和管材,主要机械设备由德商谦信洋行得标承办,一期给水管材由法商巴黎工业电机厂承办。
1930年3月,自来水筹备处改组为“南京特别市自来水工程处”,水厂建设始呈具体化。全处职员20余人,处长金肇祖,尤巽照为工程师。7月水厂填土工程完工;8月动力室及码头开工;9月货栈开工;10月水厂机械运到;次年1月浑水井开工;2月浑水机室及清水机室开工。
值工程全面推进之际,先逢上海“1·28”抗战,后遭百年不遇之大水灾,至进价飞涨,工程费用大大超过预算,工程告顿。直到1932年5月马超俊出任南京市长,重新实施水厂工程“局部供水计划”,将自来水工程处归并市工务局,由宋希尚局长亲自督抓落实。1933年3月,“首都水厂”部分建成,建有一泵房(含浑水井)、沉淀池、二泵房、动力室、码头、货栈。所有地价、材料、机械及工程费用约535万元。该厂完全是由国人设计建造,唯电气设备、水管器材购自国外。制水工艺水平与国外水平相当,在国内堪称领先。
据1931年初即进入“自来水工程处”工作的武兆基、王福康两位老职工上世纪末回忆到:水厂初步建成时各构筑物门头处均为当时民国名人题字,如“浑水机室”为于右任题,“沉淀池”为谭元凯题,“动力室”为胡汉民题,“清水机室”为林森题。可惜历经多年改造,原门头字样已淡然无存,且已无图片资料可查,实为一大遗憾1
1933年3月中旬,水厂试运行并由水车向“总统府”供水。4月1日起至5日完成洗管,6日至10日向市民无偿供水,4月11日正式出水,日供水量约为1500立方米。初期用户数仅为29户,多为党政机关和要员。当时的开车方式是早晨4点至下午1点直接向市区输水,下午1点后向清凉山高位水库注水,水满即停车。水厂部分建成后时有达官贵人到访。
“首都水厂”的续建和扩充
1935年10月,隶属市府、专事自来水业务的“南京市自来水管理处”成立。其后一方面积极推进各项供水业务,一方面积极筹划水厂续建。1936年6月开始敷设自水厂至汉西门的口径600毫米、长度4150米的水厂第二根出水总管。同时开工续建的工程项目有2.75万立方米/日沉淀池(在快滤池西侧)一座,55万立方米/日快滤池一座,3500立方米容量清水池一座,610立方米冲洗水塔一座,办公室、职工宿舍、水厂化验室也开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8月15日除出水干管敷设工程结束外,其余续建工程全部停止。当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水厂初由日军藤田部队第三师团军管。1938年5月1日由日商“兴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出张所”行军管民营之责。1940年3月,“首都水厂以现物作投资与首都电厂同时并入华中水电株式会社,称南京支店”。
1938年5月后,日军派遣技术人员对供水设施设备进行修复,从次年下半年开始对原停建的快滤池、清水池、水塔、办公楼进行续建,至7月,职员宿舍建成;8月,办公楼(事务所)建成。
1939年6月,租赁水厂南侧土地522亩建造自然沉淀池,引进高浊度的江水进行预沉后再由沉淀池沉淀。1941年4月清水池建成;7月冲洗水塔建成,快滤池机械设备安装完成、进行试运转;至9月,建厂时设计的工程项目全部完成。1944年3月,清凉山水库扩建工程全部结束,水库容量达到10000立方米。
1945年9月16日日本投降后,奉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签署的命令,由陆法曾接受日“华中水电株式会社南京支店水厂”,至10月15日接收完毕。至此水电分开,恢复原有南京自来水管理处组织。
1947年,民国政府拟定“自来水紧急扩充工程计划”,1948年2月成立扩充工程设计室。首都水厂扩充项目主要包括有清水机室设施改善工程,新建加氯间一座,吸水井一口,增建清水机室一间,埋设厂内清水池至吸水井铸铁输水管60米。至此水厂供水能力达到67万立方米,当年最高日出水量7.64万立方米。
北河口水厂的新生和扩建
1949年4月25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南京。5月5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小组全面接管自来水管理处;7月16日更名为“南京自来水厂”,原“首都水厂”成为该厂制水车间。1960年5月18日,“南京自来水厂”改制为“南京市自来水公司”,制水车间被重新定名为“北河口水厂”,沿用至今。
随着解放后南京市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河口水厂从1958年起便开始了改扩之路。 1958年至1961年,着重增加净水设备能力,增埋出水总管;1964年至1965年,进行以泵房为主的技术改造;1966年水厂日供水能力增至16万立方米,平均日供水12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达16.7万立方米。
1985年,南京市自来水公司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在北河口水厂扩建60万立方米/日工程方案。时称“六o”工程。自1988年11月至1995年底,两期工程扩建全部告竣,包括新建35kV室内变电所、中心控制楼、一级泵房、三组日生产能力各为20万立方米的沉淀池与快滤池、清水池、加氯间、冲洗泵房、雨污泵房、检修车间、仓库、食堂等等,等于再造了一个“北河口水厂”。
2006年,在北河口水厂新厂区扩建30万立方米规模工程完工,使全厂总供水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一举跨入全国大型水厂前列。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进入21世纪以后,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又持续对老厂区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潜改造,恢复了重要建筑的历史原貌,水厂的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建于1930年代初的浑水机室、货栈,保留外立面的民国风格,红砖勾白边。建于1940年代的室内快滤池、水塔、办公楼,保留日伪建筑风格,整体外观黄色,外墙拉毛。2009年5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带队参观了老厂区。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北河口水厂作为南京市“三普”六大新发现之一直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提出利用已废弃不用的原老厂办公楼改建为“南京市供水历史展览馆”。历经两年多的史料征集、史实考证、细节讨论,基本确定了布展方案。2008年初夏开工,在出新加固、装修布展过程中又不断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做到既立足企业自身条件又不乏现代展陈理念,力求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展览馆在2009年11月“南京城市供水八十年”大庆之际正式开馆,成为一处职工教育、市民学习、同行交流、遗产展示的基地。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分为三大篇章:“江河湖井伴民生”、“艰难起步二十年”和“负重腾飞六十年”,共13个展室。
走过了80载岁月的北河口水厂(“首都水厂”)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为南京市民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自来水重任,在解决了供水不足的瓶颈以后,水厂也逐渐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为消除普通市民对自来水生产的神秘感,同时也是为增强广大用户对自来水使用的信任感,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十余年坚持开展“市民看水厂”活动,邀请普通市民走进水厂、走入生产一线,亲身感受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感受自来水的悠久文化。每年,北河口水厂还会接待有组织的大专院校、中小学生以及不同层次的社会团体、市民代表前来参观。尤其是“供水历史展览馆”开馆以后,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参观者。
自来水企业本身是城市公用保供性质,在满足城市、市民需求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起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其中做好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就是一项应尽的义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北河口水厂在做好生产保供的同时,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对老房、老树的保护,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延续,更是对后人的告慰。
自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正式供水以来,该厂就始终是南京城市的主供水厂,今日更是以全年日均近70万立方米的供水量,担负着南京市区50%以上的供水重任,在南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百姓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首都水厂”的筹备和初建
南京市民在无自来水之前,向以江河、水井为依托,既不卫生也不方便。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由于市区扩大,城市人口从36万猛增至50万,城市饮用水日渐紧张。为“急行救济饮料之缺乏及消防事业之改进”,遂把兴建自来水厂列为“最为切要的公用事业”。1929年春,当时的“首都建设委员会”着手筹建“首都水厂”,拟定《首都水厂进行方案及募集经费方法》。6月,国民政府核准发行特种建设公债300万元(法币),并以其中200万元作为建设水厂之用。南京特别市政府训令卫生、工务、财政三局共同组织“首都自来水筹备委员会”,委任原工务局长金肇祖为自来水筹备专员。8月,成立“南京特别市自来水筹备处”,由五人组成:专员金肇祖、技师王华棠(不久王华棠辞职,尤巽照继任)、技术员陈松庭、事务员唐贡球、录事陆文容。9月,水厂择址于汉西门外蒲包洲汤家坝滩地(即现北河口水厂老厂区位置)。
1930年1月,筹备处拟定《京市自来水初期计划草案》报呈市政府,水源取自长江夹江。水厂由筹备处技术人员设计,主要设备材料购自国外,施工采用公开招标。参考当时欧美各国,按照日供水规模4万立方米设计建造。计划中各项建筑工程有:水厂码头、货栈、动力室、浑水机室、沉淀池、厂内蓄水池、快滤池、冲洗水塔、清水机室、清凉山蓄水池及办公室、宿舍等。是年2月,开始招标采购水厂机械设备和管材,主要机械设备由德商谦信洋行得标承办,一期给水管材由法商巴黎工业电机厂承办。
1930年3月,自来水筹备处改组为“南京特别市自来水工程处”,水厂建设始呈具体化。全处职员20余人,处长金肇祖,尤巽照为工程师。7月水厂填土工程完工;8月动力室及码头开工;9月货栈开工;10月水厂机械运到;次年1月浑水井开工;2月浑水机室及清水机室开工。
值工程全面推进之际,先逢上海“1·28”抗战,后遭百年不遇之大水灾,至进价飞涨,工程费用大大超过预算,工程告顿。直到1932年5月马超俊出任南京市长,重新实施水厂工程“局部供水计划”,将自来水工程处归并市工务局,由宋希尚局长亲自督抓落实。1933年3月,“首都水厂”部分建成,建有一泵房(含浑水井)、沉淀池、二泵房、动力室、码头、货栈。所有地价、材料、机械及工程费用约535万元。该厂完全是由国人设计建造,唯电气设备、水管器材购自国外。制水工艺水平与国外水平相当,在国内堪称领先。
据1931年初即进入“自来水工程处”工作的武兆基、王福康两位老职工上世纪末回忆到:水厂初步建成时各构筑物门头处均为当时民国名人题字,如“浑水机室”为于右任题,“沉淀池”为谭元凯题,“动力室”为胡汉民题,“清水机室”为林森题。可惜历经多年改造,原门头字样已淡然无存,且已无图片资料可查,实为一大遗憾1
1933年3月中旬,水厂试运行并由水车向“总统府”供水。4月1日起至5日完成洗管,6日至10日向市民无偿供水,4月11日正式出水,日供水量约为1500立方米。初期用户数仅为29户,多为党政机关和要员。当时的开车方式是早晨4点至下午1点直接向市区输水,下午1点后向清凉山高位水库注水,水满即停车。水厂部分建成后时有达官贵人到访。
“首都水厂”的续建和扩充
1935年10月,隶属市府、专事自来水业务的“南京市自来水管理处”成立。其后一方面积极推进各项供水业务,一方面积极筹划水厂续建。1936年6月开始敷设自水厂至汉西门的口径600毫米、长度4150米的水厂第二根出水总管。同时开工续建的工程项目有2.75万立方米/日沉淀池(在快滤池西侧)一座,55万立方米/日快滤池一座,3500立方米容量清水池一座,610立方米冲洗水塔一座,办公室、职工宿舍、水厂化验室也开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8月15日除出水干管敷设工程结束外,其余续建工程全部停止。当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水厂初由日军藤田部队第三师团军管。1938年5月1日由日商“兴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出张所”行军管民营之责。1940年3月,“首都水厂以现物作投资与首都电厂同时并入华中水电株式会社,称南京支店”。
1938年5月后,日军派遣技术人员对供水设施设备进行修复,从次年下半年开始对原停建的快滤池、清水池、水塔、办公楼进行续建,至7月,职员宿舍建成;8月,办公楼(事务所)建成。
1939年6月,租赁水厂南侧土地522亩建造自然沉淀池,引进高浊度的江水进行预沉后再由沉淀池沉淀。1941年4月清水池建成;7月冲洗水塔建成,快滤池机械设备安装完成、进行试运转;至9月,建厂时设计的工程项目全部完成。1944年3月,清凉山水库扩建工程全部结束,水库容量达到10000立方米。
1945年9月16日日本投降后,奉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签署的命令,由陆法曾接受日“华中水电株式会社南京支店水厂”,至10月15日接收完毕。至此水电分开,恢复原有南京自来水管理处组织。
1947年,民国政府拟定“自来水紧急扩充工程计划”,1948年2月成立扩充工程设计室。首都水厂扩充项目主要包括有清水机室设施改善工程,新建加氯间一座,吸水井一口,增建清水机室一间,埋设厂内清水池至吸水井铸铁输水管60米。至此水厂供水能力达到67万立方米,当年最高日出水量7.64万立方米。
北河口水厂的新生和扩建
1949年4月25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南京。5月5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小组全面接管自来水管理处;7月16日更名为“南京自来水厂”,原“首都水厂”成为该厂制水车间。1960年5月18日,“南京自来水厂”改制为“南京市自来水公司”,制水车间被重新定名为“北河口水厂”,沿用至今。
随着解放后南京市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河口水厂从1958年起便开始了改扩之路。 1958年至1961年,着重增加净水设备能力,增埋出水总管;1964年至1965年,进行以泵房为主的技术改造;1966年水厂日供水能力增至16万立方米,平均日供水12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达16.7万立方米。
1985年,南京市自来水公司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在北河口水厂扩建60万立方米/日工程方案。时称“六o”工程。自1988年11月至1995年底,两期工程扩建全部告竣,包括新建35kV室内变电所、中心控制楼、一级泵房、三组日生产能力各为20万立方米的沉淀池与快滤池、清水池、加氯间、冲洗泵房、雨污泵房、检修车间、仓库、食堂等等,等于再造了一个“北河口水厂”。
2006年,在北河口水厂新厂区扩建30万立方米规模工程完工,使全厂总供水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一举跨入全国大型水厂前列。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进入21世纪以后,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又持续对老厂区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潜改造,恢复了重要建筑的历史原貌,水厂的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建于1930年代初的浑水机室、货栈,保留外立面的民国风格,红砖勾白边。建于1940年代的室内快滤池、水塔、办公楼,保留日伪建筑风格,整体外观黄色,外墙拉毛。2009年5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带队参观了老厂区。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北河口水厂作为南京市“三普”六大新发现之一直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提出利用已废弃不用的原老厂办公楼改建为“南京市供水历史展览馆”。历经两年多的史料征集、史实考证、细节讨论,基本确定了布展方案。2008年初夏开工,在出新加固、装修布展过程中又不断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做到既立足企业自身条件又不乏现代展陈理念,力求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展览馆在2009年11月“南京城市供水八十年”大庆之际正式开馆,成为一处职工教育、市民学习、同行交流、遗产展示的基地。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分为三大篇章:“江河湖井伴民生”、“艰难起步二十年”和“负重腾飞六十年”,共13个展室。
走过了80载岁月的北河口水厂(“首都水厂”)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为南京市民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自来水重任,在解决了供水不足的瓶颈以后,水厂也逐渐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为消除普通市民对自来水生产的神秘感,同时也是为增强广大用户对自来水使用的信任感,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十余年坚持开展“市民看水厂”活动,邀请普通市民走进水厂、走入生产一线,亲身感受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感受自来水的悠久文化。每年,北河口水厂还会接待有组织的大专院校、中小学生以及不同层次的社会团体、市民代表前来参观。尤其是“供水历史展览馆”开馆以后,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参观者。
自来水企业本身是城市公用保供性质,在满足城市、市民需求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起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其中做好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就是一项应尽的义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北河口水厂在做好生产保供的同时,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对老房、老树的保护,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延续,更是对后人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