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选取9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普通高校进行调研,以研究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首先,对师资进行分析,研究了专业教师的性别和学历构成;其次,通过对各学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了设计类课程的安排,并对教师数量和安排课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对主要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本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师资严重短缺,平均每校不足8人;开设课程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每增设1门设计课程至少要增加2名专业教师;主要教学模式的效果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直接传授、分组讨论、智慧课堂.
【机 构】
:
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选取9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普通高校进行调研,以研究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首先,对师资进行分析,研究了专业教师的性别和学历构成;其次,通过对各学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了设计类课程的安排,并对教师数量和安排课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对主要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本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师资严重短缺,平均每校不足8人;开设课程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每增设1门设计课程至少要增加2名专业教师;主要教学模式的效果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直接传授、分组讨论、智慧课堂.
其他文献
村落是历史文脉的承载者,是集体记忆的见证者.地域性村落与建筑是一个地区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演变,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它不仅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承载和促进地域生活的舞台,兼具物质、精神、文化、经济等多重功能.另一方面建筑本体与建筑空间提供了发展地域文化的场所,承担了居民的日常活动,是居民创造集体记忆的场所,有着文脉传承的重要责任.
温州洞头中心街的修补与激活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文章以洞头区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将老城中心街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和魅力海岛的活力中心.首先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认知中心街的物质形态基础;其次借助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社区参与的方法,了解街区社会人文现状,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终从城市功能修补、旅游业态激活和地方文化延续三个层面提出功能激活改造策划,从而激发老城活力.
随着近几年住宅设计的高速发展,住宅设计的体系已十分成熟.加之住宅的居住、采光等特殊属性,住宅的设计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创新.住宅设计中的微创新成为了项目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文章从住宅方案设计的规划设计、房型设计、立面设计几个方面阐述住宅设计的微创新对项目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普及,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促使城市数字化发展,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专业,也面临传统研究方式与手段的改变.文章通过企业调研以及网络数据分析,从企业需求与岗位变迁的角度,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探讨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
随着我国医疗街的发展与完善,如何进行医疗街的人性化设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3所典型性医疗街为研究样本,选取了影响医疗街人性化设计的18个指标,在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6个公共因子,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效率因子、氛围因子、物理因子、安全因子、舒适因子、便利因子,并从这6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
在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如此迅速的背景之下,废墟主题的当代艺术作品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废墟美学作为在城市遗骸、文明废墟之上生成的一种介于新与旧、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独特的审美经验,于哀伤、颓败、荒芜之中蕴含着人类重生的激情和热望.当代艺术家通过对废墟的感知与巧思以艺术的方式将城市过往的真实从废墟中抽离再融合,进行着丰富的演绎,观者在艺术家重新构建的空间下体味着过去的记忆与未来的狂想.追思与缅怀,破坏与建立,异质同体.通过对当代艺术家的此类典型作品进行分析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以城市废弃建筑为场域和媒介的当代艺术的
自然建筑是指与所处环境达到自然和谐状态的建筑,针对当前城市发展中的诸多弊病,作为城市这个人造自然的构成要素,建筑如何形成和谐的环境、不生硬联系并区别于原始的自然体,是设计研究的重点.文章梳理研究了自然建筑的相关理论体系,分析了理论的构成要点和效应评估体系,并结合案例研究,归纳总结设计策略.提出了结合东方传统意境和西方形式的美学,以意境语言体现地方文化内涵,使自然、建筑和人相融相生,以实现真正的自然之道,建筑自然.
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意境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关于意境的研究,中国传统诗画艺术无论从作品的意境表达还是理论成果都比建筑意境成熟得多.文章中从建筑审美体验的角度出发,借鉴诗画艺术意境的创构方式,结合建筑自身情况,探析建筑意境的动态生成机制和结构.
文章从王澍和隈研吾的作品出发,探寻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方式,再以他们的理念以及其对材料利用方式的对比作为研究对象,思考传统材料如何注入现代建筑并使之充满活力.
基于国家推行课堂思政建设全覆盖的态势,领会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分析室内设计课程融入思政的必要性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理清室内设计课程结合思政的具体思路,从社会时政、学科发展史、设计题材、工匠精神等方面入手寻求思政元素,让思政元素贯穿到室内设计的课程体系中去.同时,探索室内设计课程的设计实践和设计评价的思政育人内容,完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以期为国家培育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过硬本领、有品德修为的高质量室内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