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在国际上存在不同意见,尚无定论。对转基因食品做出标识,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转基因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随DNA技术发展而来的转基因技术,能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可以提高对虫害,病害以及杂草的控制,节省劳力与时间,降低生产投入。为消费者提供无污染、营养丰富、幽香可口,甚至是功能性、治疗性的食品。但有人认为,人类在基因生物工程上所做的工作还很初步,没有充分控制基因重组后果的能力。不能忽略转基因技术中,随机和超量插入的外源DNA对物种基因组本身和对环境生态、对人体健康的长远副作用问题等。
自今年3月起,转基因大豆、油菜、玉米等被列入目录的转基因食品将标出专有标识,方便消费者选择购买。这是国家有关部门为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作出的决定。
据介绍,第一批列入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是: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等。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食品时可以仔细阅览产品说明,以辨别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在美国成功培植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已经有近50个国家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田间实验,涉及60多种植物。1994年,一种转基因西红柿最先获准上市。这种西红柿耐存储的特性使其货架寿命大大延长。
不过,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忧,甚至拒绝食用。他们提出质疑:人为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潜存着尚不能预知的危险?大量应用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抵制转基因食品最厉害的要数欧洲。66%的法国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害;在英国也只有14%的人表示接受该类食品,大多数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法国一些农民曾把水果、蔬菜甚至牛粪倾倒在一些快餐店门前,抗议他们出售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的牛肉面包和土豆。相反,美国公众接受转基因食品的程度最高。
有关科学家表示,公众的担忧不无道理。200多年来的工业文明进程告诉人类,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迟早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但是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忧和警觉而裹足不前,它只不过提醒人类应该小心行事罢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达7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亿之多,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不安全。在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转基因生物危害健康和生态环境之前,应继续研究转基因技术,并尽快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以有效地规避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介绍说,对转基因食品做出转基因标识,不是因为它对健康有影响,而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转基因食品作为新生事物,对其安全性需要进行长期监测,这也是引起公众疑虑和有关安全争论的原因。
1983年英国培植出第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基因移植烟草,10年后,一种可延迟成熟的番茄,作为首个市场化基因食物在美国出现。从此以后,人类开始吃上转基因食品,但全球至今未发现因食用转基因而导致的病例。
即便如此,在“疯牛病”、致癌“二恶英”等频频折腾人类后,对食品安全极为敏感的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可能的危害开始闻而生畏。有60%的英国人反对食用转基因食品,连原先带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最近也转变了观点。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现在进入中国人食物链的转基因食品已经超过2000万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夏友富说,目前我国从转基因生产国进口的大豆、油菜、玉米等,大多数都是转基因产品。
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排在前三位的转基因食品是:大豆、玉米、油菜。
今年6月10日,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发表调查报告说,转基因食品可安全食用,因为自1995年投放市场以来尚无不良后果报道。但报告同时警告说,这并不保证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经过改造之后不会遇到危险,今后尚需进行更有力的安全性测试。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程金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转基因产品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的,而且检测技术是安全可靠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贴有转基因标志的产品。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卢宝荣博士认为,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经严格检测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可靠的。一些片面例子夸大了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含有的抗虫、抗病基因对人体没有杀伤力。
北大校长、植物学家许智宏院士用很通俗的例子解释“安全性”问题:目前“转入”农作物中的外来基因,不少来自于动植物本身。比如把卷心菜中的抗盐基因传入西红柿中,培育出抗盐西红柿。“西红柿和卷心菜,本身就是可吃的食物。”
美国科学家劝告世界:“不要放弃这次绿色的机遇”。
转基因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随DNA技术发展而来的转基因技术,能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可以提高对虫害,病害以及杂草的控制,节省劳力与时间,降低生产投入。为消费者提供无污染、营养丰富、幽香可口,甚至是功能性、治疗性的食品。但有人认为,人类在基因生物工程上所做的工作还很初步,没有充分控制基因重组后果的能力。不能忽略转基因技术中,随机和超量插入的外源DNA对物种基因组本身和对环境生态、对人体健康的长远副作用问题等。
自今年3月起,转基因大豆、油菜、玉米等被列入目录的转基因食品将标出专有标识,方便消费者选择购买。这是国家有关部门为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作出的决定。
据介绍,第一批列入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是: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等。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食品时可以仔细阅览产品说明,以辨别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在美国成功培植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已经有近50个国家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田间实验,涉及60多种植物。1994年,一种转基因西红柿最先获准上市。这种西红柿耐存储的特性使其货架寿命大大延长。
不过,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忧,甚至拒绝食用。他们提出质疑:人为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潜存着尚不能预知的危险?大量应用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抵制转基因食品最厉害的要数欧洲。66%的法国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害;在英国也只有14%的人表示接受该类食品,大多数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法国一些农民曾把水果、蔬菜甚至牛粪倾倒在一些快餐店门前,抗议他们出售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的牛肉面包和土豆。相反,美国公众接受转基因食品的程度最高。
有关科学家表示,公众的担忧不无道理。200多年来的工业文明进程告诉人类,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迟早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但是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忧和警觉而裹足不前,它只不过提醒人类应该小心行事罢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达7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亿之多,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不安全。在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转基因生物危害健康和生态环境之前,应继续研究转基因技术,并尽快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以有效地规避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介绍说,对转基因食品做出转基因标识,不是因为它对健康有影响,而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转基因食品作为新生事物,对其安全性需要进行长期监测,这也是引起公众疑虑和有关安全争论的原因。
1983年英国培植出第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基因移植烟草,10年后,一种可延迟成熟的番茄,作为首个市场化基因食物在美国出现。从此以后,人类开始吃上转基因食品,但全球至今未发现因食用转基因而导致的病例。
即便如此,在“疯牛病”、致癌“二恶英”等频频折腾人类后,对食品安全极为敏感的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可能的危害开始闻而生畏。有60%的英国人反对食用转基因食品,连原先带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最近也转变了观点。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现在进入中国人食物链的转基因食品已经超过2000万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夏友富说,目前我国从转基因生产国进口的大豆、油菜、玉米等,大多数都是转基因产品。
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排在前三位的转基因食品是:大豆、玉米、油菜。
今年6月10日,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发表调查报告说,转基因食品可安全食用,因为自1995年投放市场以来尚无不良后果报道。但报告同时警告说,这并不保证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经过改造之后不会遇到危险,今后尚需进行更有力的安全性测试。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程金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转基因产品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的,而且检测技术是安全可靠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贴有转基因标志的产品。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卢宝荣博士认为,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经严格检测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可靠的。一些片面例子夸大了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含有的抗虫、抗病基因对人体没有杀伤力。
北大校长、植物学家许智宏院士用很通俗的例子解释“安全性”问题:目前“转入”农作物中的外来基因,不少来自于动植物本身。比如把卷心菜中的抗盐基因传入西红柿中,培育出抗盐西红柿。“西红柿和卷心菜,本身就是可吃的食物。”
美国科学家劝告世界:“不要放弃这次绿色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