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发展导致竞争日益激烈,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女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具有着新一代青年女性的的朝气和活力,但是激烈的竞争加之以前所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使她们产生依附于他人的心理。依附人格是依附于他人,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是和大学生自立需求和自身素质发生冲突造成的扭曲人格,是一定意义上的素质缺陷,严重地对生活及独立的人格造成威胁。面临此问题,社会个人都需要正确面对及做出相应的调试加以纠正引导,以更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 女大学生 依附心理 成因 对策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的教育制度建立。女性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女性可以进入学校读书,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也可以有自己的事业,不用只是如旧时代在家主持日常家务生活;社会上也有了适合女性的职业等。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她们的社会角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要不断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还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在追求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很多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惯性都使女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当代的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言人,具有着新一代青年女性的朝气与活力,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加之以前所受的教育,使她们不乏当代大学生的那种崇尚独立自主、抱负远大、批评指责社会他人,却严重盲从依赖、随遇而安、懒得创造、回避自身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数女大学生的依附心理。
1 依附心理及依附人格
1.1 依附心理提出及定义
依附心理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r. John Bobby在研究母亲与一岁儿童互动时提出的。主要是儿童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既在一起时的心理满足和分离焦虑、“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等。他指出婴儿对母亲的依附类型主要包括:安全型依附、逃避型依附、焦虑不安全型依附、紊乱型依附四种。因为它与恋人关系有着极大的相似,因此后来被用作研究年轻人的心理。
1.2依附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是现实的有特色的完整的个人,是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和动力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及行为的综合 。
所谓的依附人格是依附于他人,缺少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是大学生自立要求和自身素质发生冲突造成的扭曲人格,是一定意义上的素质缺陷。它使人丧失独立性,有很强的依赖性。不仅缺少独立进取性创造性等品质,而且在协调性品质方面也处在被动地位。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完善而且还会阻碍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及适应社会的需求等。
2 女大学生依附心理的主要表现
2.1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时代,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此时代最具生命力的当代大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也是日渐沉重。现在的教育制度及社会趋势,使人生各个阶段间缺少较好的过渡,从小学的两门科目到初中一下子变成七门,不仅有学习上的压力,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也缺乏好的排解;到了高中,高考使这些即将成年的需要了解更多东西的学生把自己屏蔽起来,一心一意地经受高考的炼狱,把自己培养成一名“考试专家”。虽然在知识水平上是比较符合要求的,但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是远远低于要求的,因为大学不再是像高中时代那么具有目标方向,而且社会现实让你逃脱不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东西,许多大学生刚开始都难以接受,加之没有健康心态,稳定成熟的心理素质,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逃避现实,躲避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乐于享受,缺乏奋斗意识;有的认为大学是学知识的时期,还如高中时一心苦读,从不注重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的大学生由于发现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满意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于是就放纵自我,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然而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深究其心理原因,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状况感到甚为担忧。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2006级本科生所进行的学生心理健康大普查后,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参测学生的15%,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中度的学生占3%,有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7%。从比例来看,女生比男生多,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多,文史类比理工类、艺术类多,农村学生多于小城镇,中小城市多于大城市的学生。从症状类型来看,主要表现为:强迫、冲动、社交攻击、躯体化、依赖。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差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文史类学生的社交退缩和强迫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艺术类学生在性心理障碍因子上健康水平较差;农村学生的健康水平较低。
2.2女大学生依附心理的主要表现
很多大学生在其大学刚入校以及以后的很长时间都不能够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不能很快很好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出现各式问题后寻得较好的解决方案。以致于长期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中。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多学生出现抑郁、焦虑、交往恐惧等各种心理问题。
女大学生的问题尤为突出。她们中很多都是不愿意承担过多的东西,逃避现实,但是现实是摆在面前的,逃避也是在欺骗自己,在没有自己的主见时就更愿意依从于别人,从别人身上寻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女大学生的依附心理的主要表现:(1)大学之后急于找一个异性伴侣,寻得生活上的依附;(2)大学之后从众心理严重,喜欢干任何事情时都有人做伴,而且喜欢取得别人的认同及赞扬,缺乏自我认同感;(3)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矛盾感,以致于以后长期不能建立一个健全的人际关系,还是紧密依附于家人和老朋友;(4)学习动机不足,老想着以后傍一个大款等,缺乏自我生存的意识。
这些表现虽然都是极为常见的,但是它映射出的问题也是大家不易察觉,却对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譬如说,很多人大学之后找到异性伴侣之后,把他(她)作为自己生命的另一半,虽然这些也都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太过就演变成了另一半是自己真正的灵魂等等,这严重违背了人独立地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必然。失去了自我,也就等于缺乏了一种能力,长久下去,会有各式的问题出现在生活种。
这些都极为影响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独立地存在于社会中生存,长期处于此状态对于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3 女大学生依附心理的成因
一个人的成长从一个受精卵开始都是在其遗传因素以及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的,尤其是环境因素因其多样性,日益成为影响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
3.1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一出生都受到父母各个方面的影响。而且孩子人格初步定型的阶段有80%的时间都是与父母呆在一起的。因此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一个家庭里孩子都普遍偏少,而且女孩子因为体贴、善解人意等优点,深得父母的宠爱,加之怜爱之心,就造就了现在的女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很多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考上大学以后,父母突然发现如果再不对其进行合理的教育,她就无法适应独立的生活。于是就在其上大学之前恶补生活常识。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上补救一下,其内心还是没有形成那种较好的独立意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态度。
3.2社会环境
中国传统的观念就是男主外、女主内,虽然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自然规律",但是由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加之本身的身体条件,这种常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因此,用人单位虽然不是拒绝,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的偏见,对于女性还是一个不小的限制。这个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社会期望。譬如说,那些"傍大款"的心理,以及不愿意过多地参与社会竞争都是受到了此类因素的影响。也是诸多大学生逃避心理的根源。
另外激烈的竞争,社会充满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也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越来越感到缺乏安全感。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越是缺乏越是急于想得到。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产生严重的依附心理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会是一个混杂的地方,人不经意间都会受到社会的强烈的影响。所以说,建立一个健全的心理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社会不良影响造成的伤害。
3.3学校氛围
进入大学以后,摆脱了高中的炼狱,有一种轻松感和自主感让年轻人忘记了自我约束,开始了放纵的生活,甚至是有些堕落。很多人也因为看到了别人的取向矛盾于自我的生活状态,加之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满足感,就有了从众心理以及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他人的生活之上的状态。在缺乏求知欲及学习动力方面,很多大学生也是因为整体的学习环境都不是太好,也促使其缺乏动力,随大流。
4对策
依附心理虽说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但是,当它影响人的正常健康发展时,它就是一种问题心理,而且是需要解决的。尤其是存在于女大学生中的依附心理。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个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
首先是家长的教育,要有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虽然说一个安逸的环境是必然会利于一个人形成健康的心智,但是万事都要有一个度,把握不好就物极必反,温室里的花朵,也是不善于参与社会竞争的。另外,教育也要有科学性,不能只是一味的宠爱。
其次是社会,社会是一个大而且难以控制的环境。不是几个人、几条决策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所以,要想有较好的改观,就必须要有很多人付出努力。(1)在提供工作岗位时,不要太过于功利,要充分考虑到女性的优势,而且要善于利用女性的优点。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才是完美之策。(2)社会要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使女性处在竞争中有安全感。(3)社会规范传媒,为女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需要的正面积极的女性形象。
最后是学校问题,女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是占其人生的很大一部分的。学校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场所,供其发展。不过,其引导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学校要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女性的特质中的优点。其次,学校要在就业、认识社会等方面做到正确的引导。最后,在男女比例方面,学校应从招生及专业开设等方面做好调控。因为类似女子学院、男子学院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是不乏的,这种比例都是不利于正处于成熟初期的青年人的身心发展的。
5 小结
总之,女大学生占未来二分之一的力量,依附心理这个不太严重但时时刻刻影响生活发展的问题心理,需要众人付出努力去改善、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厉红,杨泰.大学生依附人格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8).
[2] 陈秉公.大学生人格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1989.10.11
[3] 马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08.01.
[4]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5]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
关键词 女大学生 依附心理 成因 对策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的教育制度建立。女性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女性可以进入学校读书,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也可以有自己的事业,不用只是如旧时代在家主持日常家务生活;社会上也有了适合女性的职业等。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她们的社会角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要不断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还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在追求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很多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惯性都使女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当代的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言人,具有着新一代青年女性的朝气与活力,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加之以前所受的教育,使她们不乏当代大学生的那种崇尚独立自主、抱负远大、批评指责社会他人,却严重盲从依赖、随遇而安、懒得创造、回避自身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数女大学生的依附心理。
1 依附心理及依附人格
1.1 依附心理提出及定义
依附心理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r. John Bobby在研究母亲与一岁儿童互动时提出的。主要是儿童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既在一起时的心理满足和分离焦虑、“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视”的心理需求等。他指出婴儿对母亲的依附类型主要包括:安全型依附、逃避型依附、焦虑不安全型依附、紊乱型依附四种。因为它与恋人关系有着极大的相似,因此后来被用作研究年轻人的心理。
1.2依附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是现实的有特色的完整的个人,是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和动力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及行为的综合 。
所谓的依附人格是依附于他人,缺少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是大学生自立要求和自身素质发生冲突造成的扭曲人格,是一定意义上的素质缺陷。它使人丧失独立性,有很强的依赖性。不仅缺少独立进取性创造性等品质,而且在协调性品质方面也处在被动地位。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完善而且还会阻碍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及适应社会的需求等。
2 女大学生依附心理的主要表现
2.1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时代,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此时代最具生命力的当代大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也是日渐沉重。现在的教育制度及社会趋势,使人生各个阶段间缺少较好的过渡,从小学的两门科目到初中一下子变成七门,不仅有学习上的压力,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也缺乏好的排解;到了高中,高考使这些即将成年的需要了解更多东西的学生把自己屏蔽起来,一心一意地经受高考的炼狱,把自己培养成一名“考试专家”。虽然在知识水平上是比较符合要求的,但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是远远低于要求的,因为大学不再是像高中时代那么具有目标方向,而且社会现实让你逃脱不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东西,许多大学生刚开始都难以接受,加之没有健康心态,稳定成熟的心理素质,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逃避现实,躲避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乐于享受,缺乏奋斗意识;有的认为大学是学知识的时期,还如高中时一心苦读,从不注重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的大学生由于发现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满意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于是就放纵自我,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然而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深究其心理原因,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状况感到甚为担忧。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2006级本科生所进行的学生心理健康大普查后,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参测学生的15%,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中度的学生占3%,有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7%。从比例来看,女生比男生多,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多,文史类比理工类、艺术类多,农村学生多于小城镇,中小城市多于大城市的学生。从症状类型来看,主要表现为:强迫、冲动、社交攻击、躯体化、依赖。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差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文史类学生的社交退缩和强迫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艺术类学生在性心理障碍因子上健康水平较差;农村学生的健康水平较低。
2.2女大学生依附心理的主要表现
很多大学生在其大学刚入校以及以后的很长时间都不能够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不能很快很好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出现各式问题后寻得较好的解决方案。以致于长期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中。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多学生出现抑郁、焦虑、交往恐惧等各种心理问题。
女大学生的问题尤为突出。她们中很多都是不愿意承担过多的东西,逃避现实,但是现实是摆在面前的,逃避也是在欺骗自己,在没有自己的主见时就更愿意依从于别人,从别人身上寻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女大学生的依附心理的主要表现:(1)大学之后急于找一个异性伴侣,寻得生活上的依附;(2)大学之后从众心理严重,喜欢干任何事情时都有人做伴,而且喜欢取得别人的认同及赞扬,缺乏自我认同感;(3)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矛盾感,以致于以后长期不能建立一个健全的人际关系,还是紧密依附于家人和老朋友;(4)学习动机不足,老想着以后傍一个大款等,缺乏自我生存的意识。
这些表现虽然都是极为常见的,但是它映射出的问题也是大家不易察觉,却对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譬如说,很多人大学之后找到异性伴侣之后,把他(她)作为自己生命的另一半,虽然这些也都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太过就演变成了另一半是自己真正的灵魂等等,这严重违背了人独立地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必然。失去了自我,也就等于缺乏了一种能力,长久下去,会有各式的问题出现在生活种。
这些都极为影响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独立地存在于社会中生存,长期处于此状态对于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3 女大学生依附心理的成因
一个人的成长从一个受精卵开始都是在其遗传因素以及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的,尤其是环境因素因其多样性,日益成为影响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
3.1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一出生都受到父母各个方面的影响。而且孩子人格初步定型的阶段有80%的时间都是与父母呆在一起的。因此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一个家庭里孩子都普遍偏少,而且女孩子因为体贴、善解人意等优点,深得父母的宠爱,加之怜爱之心,就造就了现在的女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很多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考上大学以后,父母突然发现如果再不对其进行合理的教育,她就无法适应独立的生活。于是就在其上大学之前恶补生活常识。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上补救一下,其内心还是没有形成那种较好的独立意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态度。
3.2社会环境
中国传统的观念就是男主外、女主内,虽然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自然规律",但是由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加之本身的身体条件,这种常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因此,用人单位虽然不是拒绝,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的偏见,对于女性还是一个不小的限制。这个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社会期望。譬如说,那些"傍大款"的心理,以及不愿意过多地参与社会竞争都是受到了此类因素的影响。也是诸多大学生逃避心理的根源。
另外激烈的竞争,社会充满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也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越来越感到缺乏安全感。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越是缺乏越是急于想得到。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产生严重的依附心理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会是一个混杂的地方,人不经意间都会受到社会的强烈的影响。所以说,建立一个健全的心理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社会不良影响造成的伤害。
3.3学校氛围
进入大学以后,摆脱了高中的炼狱,有一种轻松感和自主感让年轻人忘记了自我约束,开始了放纵的生活,甚至是有些堕落。很多人也因为看到了别人的取向矛盾于自我的生活状态,加之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满足感,就有了从众心理以及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他人的生活之上的状态。在缺乏求知欲及学习动力方面,很多大学生也是因为整体的学习环境都不是太好,也促使其缺乏动力,随大流。
4对策
依附心理虽说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但是,当它影响人的正常健康发展时,它就是一种问题心理,而且是需要解决的。尤其是存在于女大学生中的依附心理。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个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
首先是家长的教育,要有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虽然说一个安逸的环境是必然会利于一个人形成健康的心智,但是万事都要有一个度,把握不好就物极必反,温室里的花朵,也是不善于参与社会竞争的。另外,教育也要有科学性,不能只是一味的宠爱。
其次是社会,社会是一个大而且难以控制的环境。不是几个人、几条决策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所以,要想有较好的改观,就必须要有很多人付出努力。(1)在提供工作岗位时,不要太过于功利,要充分考虑到女性的优势,而且要善于利用女性的优点。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才是完美之策。(2)社会要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使女性处在竞争中有安全感。(3)社会规范传媒,为女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需要的正面积极的女性形象。
最后是学校问题,女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是占其人生的很大一部分的。学校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场所,供其发展。不过,其引导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学校要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女性的特质中的优点。其次,学校要在就业、认识社会等方面做到正确的引导。最后,在男女比例方面,学校应从招生及专业开设等方面做好调控。因为类似女子学院、男子学院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是不乏的,这种比例都是不利于正处于成熟初期的青年人的身心发展的。
5 小结
总之,女大学生占未来二分之一的力量,依附心理这个不太严重但时时刻刻影响生活发展的问题心理,需要众人付出努力去改善、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厉红,杨泰.大学生依附人格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8).
[2] 陈秉公.大学生人格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1989.10.11
[3] 马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08.01.
[4]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5]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