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多种需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得不到满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我们应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承受挫折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理智性地战胜挫折,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挫折 主要原因 教育对策
在心理学上,“挫折”一词是指一种情绪状态,即人们在追求人生既定目标中遇到种种干扰和困难,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既定目标不能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能否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正确面对挫折,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理智性地战胜挫折,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新一代具有健康心理品质学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心理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有自然的,如地震与水灾等,造成家破人亡,使他们丧失信心,惆怅苦闷。有社会的,如与家长、老师的关系紧张,与同伴不和谐,学生苦恼不堪,造成既定目标无法实现。有教育方面的,如学校片面追求学习成绩,教育者用强制管理的态度、措施与方法管理学生,校园环境差,没有生机活力等,学生极易产生挫折情绪。
2、主观原因。这是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它包括个人的思想水平与自我修养、各种能力与意志品质以及生理与心理上的某种缺陷等,都将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使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甚至失败。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其个性发展尚不稳定,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溺爱,经受不起风吹浪打,常出现心理挫折和心理失衡。
二、教育对策
1、正确面对。漫漫人生之路,遇到一些挫折是常有的事,应冷静地思考,正确地面对。学习也好,锻炼也好,或与人相处,都会遇到挫折,但挫折不是失败,更不能把小的挫折误认为大的失败,即使是失败也要正确面对,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凡能承受失败的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成功。
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有的人遭受挫折痛苦万分,悲观失望,有的粗暴反对,导致矛盾激化。但挫折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会使失误者猛醒,吸取教训,使人更加成熟、坚强,身心更加健康,从而从容接受各种考验,参与竞争,获得成功。因此,要充分发挥挫折的积极因素,克服挫折的消极影响,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2、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素养。作为学校来说,要强化校风、学风、班风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和谐、融洽、充满生机活力的育人环境。这对中小学生思想的启迪、个性的陶冶、情感的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受其熏陶,树立远大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对一时的困难或怨恨,也会冷静对待,调整挫折情绪,冲淡挫折的消极影响,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振作精神,继续前进。
有些挫折可能与学校、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有关,如片面应试教育与“偏心”教育等,学生压力太大,有抵触情绪,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是不该发生的心理挫折。学校和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要关怀备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特长生或学困生都要倍加关爱,因材施教,注意发掘“闪光点”,运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习积极性,消除挫折情绪,树立信心,获得成功。
三、创设挫折情境
培养、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任务。有的心理学家断言:“不能承受挫折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千变万化,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个人需要也不可能样样得到满足,如果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情绪反常,甚至走极端,那怎么行呢?因此,从小接受良好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有利于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锤炼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
1、运用好批评武器。独生子女家庭,相对来说经济条件好一些,宠爱面广一点,孩子娇生惯养,批评不得是常有的事。但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就要吃苦。”在小事上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应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防微杜渐。运用好批评武器,使孩子自省,通过认真的反思与总结,逐步健康成长,从而提高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能力。
2、定期开展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活动。日本中小学把吃苦耐劳作为必修课,每年都要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等活动,组织学生到田间、海岛、森林中去锻炼,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我生存的能力。这一点,我们要向日本学习,每年都应组织学生参加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使新一代学生机智勇敢、能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求生存、求发展、创奇迹。
3、适度制造挫折。虽说挫折的滋味不太好受,但人都得去体验,否则一旦受挫折,心理准备不足,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如有的学生一次考试失利或受到同伴攻击,就离家出走或寻短见。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造些挫折情境,通过学生自己体验解脱,来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如有的任性,目空一切;有的胆小,意志脆弱;有的固执,认为自己最完美;有的独立性较差,凡事依靠别人等等,我们都可以创设和安排适宜的挫折情境,让他们受一些挫折,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一点经验教训,体验挫折感,从而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品德、语文、数学、体育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渗透挫折教育,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引导学生挫折面前不气馁,树立必胜信心,敢于争取胜利。二是课内课外都要掌握一个度,挫折教育设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忍受程度,而且整个过程教师要关注。
4、运用心理补偿法。小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受些挫折常常想不开,情绪压抑,这有害身心健康。想方设法让学生困境中解放出来,心理恢复正常,变得更理智、更坚强、更聪明、更成熟,这就要运用心理补偿法。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补偿法主要以下几种:
(1)调整个人目标。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必然提不起精神。要求过高,总是失败,受挫折,体验不到“学会了”的高兴,“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自豪,这不利于承受能力的提高,相反会起副作用,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对学困生,更应帮助他们确立最适宜的个人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最有激励作用,也最能鼓舞他们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去争取胜利。
(2)克服消极的自我安慰。老是原谅自己的过失,强调客观理由,这种消极的自我安慰是不可取的,是意志薄弱者的表现。教育者要引导他们冷静地分析原因,认真地总结,吸取教训。这种带有一定痛苦的反思,是强化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好训练,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养成正直、坚定、不怕困难、乐于吃苦、坚持不懈、奋斗不息、知难而进的良好品质。
(3)合理释放。合理释放就是创造一种情境,让受挫者可以自由地表达压抑的情感,从而冷静下来,情绪得以调整。压抑的情感不能越积越多,学生有“苦”说不出,很难过,处理不好可能发生意外事故。为此我们都应正确对待,既不能心急,也不能不理,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间让他们释放出来。
教师要正视小学生的心理挫折。学生在生活、学习、锻炼和其他活动中受点挫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不断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挫折 主要原因 教育对策
在心理学上,“挫折”一词是指一种情绪状态,即人们在追求人生既定目标中遇到种种干扰和困难,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既定目标不能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能否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正确面对挫折,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理智性地战胜挫折,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新一代具有健康心理品质学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心理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有自然的,如地震与水灾等,造成家破人亡,使他们丧失信心,惆怅苦闷。有社会的,如与家长、老师的关系紧张,与同伴不和谐,学生苦恼不堪,造成既定目标无法实现。有教育方面的,如学校片面追求学习成绩,教育者用强制管理的态度、措施与方法管理学生,校园环境差,没有生机活力等,学生极易产生挫折情绪。
2、主观原因。这是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它包括个人的思想水平与自我修养、各种能力与意志品质以及生理与心理上的某种缺陷等,都将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使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甚至失败。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其个性发展尚不稳定,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溺爱,经受不起风吹浪打,常出现心理挫折和心理失衡。
二、教育对策
1、正确面对。漫漫人生之路,遇到一些挫折是常有的事,应冷静地思考,正确地面对。学习也好,锻炼也好,或与人相处,都会遇到挫折,但挫折不是失败,更不能把小的挫折误认为大的失败,即使是失败也要正确面对,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凡能承受失败的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成功。
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有的人遭受挫折痛苦万分,悲观失望,有的粗暴反对,导致矛盾激化。但挫折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会使失误者猛醒,吸取教训,使人更加成熟、坚强,身心更加健康,从而从容接受各种考验,参与竞争,获得成功。因此,要充分发挥挫折的积极因素,克服挫折的消极影响,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2、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素养。作为学校来说,要强化校风、学风、班风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和谐、融洽、充满生机活力的育人环境。这对中小学生思想的启迪、个性的陶冶、情感的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受其熏陶,树立远大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对一时的困难或怨恨,也会冷静对待,调整挫折情绪,冲淡挫折的消极影响,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振作精神,继续前进。
有些挫折可能与学校、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有关,如片面应试教育与“偏心”教育等,学生压力太大,有抵触情绪,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是不该发生的心理挫折。学校和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要关怀备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特长生或学困生都要倍加关爱,因材施教,注意发掘“闪光点”,运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习积极性,消除挫折情绪,树立信心,获得成功。
三、创设挫折情境
培养、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任务。有的心理学家断言:“不能承受挫折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千变万化,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个人需要也不可能样样得到满足,如果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情绪反常,甚至走极端,那怎么行呢?因此,从小接受良好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有利于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锤炼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
1、运用好批评武器。独生子女家庭,相对来说经济条件好一些,宠爱面广一点,孩子娇生惯养,批评不得是常有的事。但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就要吃苦。”在小事上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应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防微杜渐。运用好批评武器,使孩子自省,通过认真的反思与总结,逐步健康成长,从而提高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能力。
2、定期开展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活动。日本中小学把吃苦耐劳作为必修课,每年都要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等活动,组织学生到田间、海岛、森林中去锻炼,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我生存的能力。这一点,我们要向日本学习,每年都应组织学生参加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使新一代学生机智勇敢、能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求生存、求发展、创奇迹。
3、适度制造挫折。虽说挫折的滋味不太好受,但人都得去体验,否则一旦受挫折,心理准备不足,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如有的学生一次考试失利或受到同伴攻击,就离家出走或寻短见。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造些挫折情境,通过学生自己体验解脱,来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如有的任性,目空一切;有的胆小,意志脆弱;有的固执,认为自己最完美;有的独立性较差,凡事依靠别人等等,我们都可以创设和安排适宜的挫折情境,让他们受一些挫折,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一点经验教训,体验挫折感,从而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品德、语文、数学、体育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渗透挫折教育,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引导学生挫折面前不气馁,树立必胜信心,敢于争取胜利。二是课内课外都要掌握一个度,挫折教育设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忍受程度,而且整个过程教师要关注。
4、运用心理补偿法。小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受些挫折常常想不开,情绪压抑,这有害身心健康。想方设法让学生困境中解放出来,心理恢复正常,变得更理智、更坚强、更聪明、更成熟,这就要运用心理补偿法。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补偿法主要以下几种:
(1)调整个人目标。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必然提不起精神。要求过高,总是失败,受挫折,体验不到“学会了”的高兴,“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自豪,这不利于承受能力的提高,相反会起副作用,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对学困生,更应帮助他们确立最适宜的个人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最有激励作用,也最能鼓舞他们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去争取胜利。
(2)克服消极的自我安慰。老是原谅自己的过失,强调客观理由,这种消极的自我安慰是不可取的,是意志薄弱者的表现。教育者要引导他们冷静地分析原因,认真地总结,吸取教训。这种带有一定痛苦的反思,是强化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好训练,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养成正直、坚定、不怕困难、乐于吃苦、坚持不懈、奋斗不息、知难而进的良好品质。
(3)合理释放。合理释放就是创造一种情境,让受挫者可以自由地表达压抑的情感,从而冷静下来,情绪得以调整。压抑的情感不能越积越多,学生有“苦”说不出,很难过,处理不好可能发生意外事故。为此我们都应正确对待,既不能心急,也不能不理,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间让他们释放出来。
教师要正视小学生的心理挫折。学生在生活、学习、锻炼和其他活动中受点挫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不断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