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捂盘”现象对于房屋价格的撬动,即使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仍不见松懈。正如银监会和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信贷的真实性流向不能有效控制一样,如果建设委员会对于开发商的房屋销售真实性也无法进行实时监控,面对紊乱和失真的市场现实,他们又如何能够确保向公众传递出真实的市场信息,而不至于对公众也产生误导?
疑问待解。北京市建委从2005年开始即建立了商品房项目信包公示制度,旨在定期披露在售项目的销售动态。但是,这些数据的来源及其可靠性,始终悬着一个问号。
当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了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城市月度房价监控数据之后,北京市建委也发布了自己的当期统计。二者的数据大相径庭,令人大跌眼镜。到底应该相信谁——这成为购房者颇费踌躇的问题。直到今天,这种阴影在人们心里仍然挥之不去。
监管的“空地”
目前在北京市建委备案的3000多个楼盘,销售动态均是由售房单位向建委方面提供的。
北京市建委针对全市的房屋买卖专门设有“房地产交易权属管理系统”,开发商均需要将交易信息录人该系统上进行网上签约备案,以便建委监控并及时向市场发布。这也即意味着,这些完全需要开发商自觉遵守用方能出炉的数据,其真实性是由“开发商自己”保证的。那么,它的可信度,不受到怀疑,比较困难。
当记者将进行市场跟踪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反聘到北京市建委后,建委方面也表示,需要请求公众原谅,因为由于开发商录入这些数据不及时,可能会造成市建委掌握的房屋动态与开发商环节所呈现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有关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也告诉记者,也不能排除,“或者就是由于开发商本身就在捂盘惜售造成”。
建委方面表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欢迎公众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投诉,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监管。但显然,并不是每个购房者对于开发商的行为都能够了如指掌的,他们也不可能具备每看一次楼盘就要向建委查询一次的“能力”,并且,建委对于该类咨询与投诉的处理效率也很令人担忧。况且,如果如此,政府部门存在的价值如何体现?
在收到记者的情况反馈后,直至本文截稿时,建委对于此事尚未能做出回馈意见。而来自建委房地产信息技术中心的消息,虽然对此表示抱歉,但也没有更多表达。
北京市建委市场交易管理处是负责房屋交易市场监管的主要部门之一,这个部门似乎不很了解市场实际情况,当记者带着开发商捂盘的个案走访该部门的时候,工作人员并没有做出实质性回应。按照记者提供的案例,他们分别调阅了这些楼盘的在售资料。
面对在售资料与实际走访所悉状况的不一致,工作人员沉默,此前他们无从得知这些预售楼盘存在捂盘行为。不仅如此,他们也不能保证另外一种情形不会出现,即当这些预售楼盘的预售许可到期后,需要办理现房销售手续,转为现房销售,而在“预转现”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楼盘信息会处于“真空期”,所有销售信息都将被隐匿,任何社会第三方都无法调阅。这意味着,如果开发商在此期间出于捂盘企图,要将“预转现”的办理手续周期刻意延长,在建委毫不了解情况的监管下,往往能轻易得逞。
因此,当调阅出来的一些楼盘前期项目(两到三年前的分期预售项目)销售信息出现“空白”的时候,工作人员以一种极不确定的口吻告诉记者,“也许他们都在办理现房权属证吧,办完再销售。”
在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这种口吻下,记者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建委的信息和开发商的信息之间,购房人应该相信前者还是后者;二,如果开发商的信息是不可靠的,购房人应该怎么办?建委又会采取什么措施?
市场交易处的工作人员毫不含糊地表示,可以去投诉开发商。但她同时称,这项投诉不是在记者身处的市场交易处,也不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而需要折返楼盘所在地的区建设委员会。至于信息可靠度,交易处人士没有表态。
缺少“底气”的监控统计
缺少把握—对于部门所获得的市场数据,这不仅仅是个别人士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职能部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过类似“心结”。
一名县级房地产管理局的副局长与记者谈及此事时说,他们也不知道商品房项目的内部真实情况,因此很难如实掌握开发商的销售形势。
这种状态也在向专司统计的职能机构扩散。两年前,国家统计局改变单部门对于房价走势的定期监测统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进行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月度监测统计,并向社会适时发布这一数据。
两个部委联手编制的一套数据一时之间成为中国城市房价走势的“风向标”,媒体、学者以及对于房地产市场无论是否具有话语权的个体,在评述或分析市场形势时,都要参阅该项数据,以佐证自己的判断。
因而,最初人们并没有怀疑这些出自职能部门的数据的权威性,但是当全国多地的房价涨幅远远高于两部委的月度数据显示幅度,并且地方版本的数据接连编制发布之后,两部委的数据不可避免地招致异议。
两部委联合编制的数据是不是真实的统计?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不同区域内市场的实际价格水平?这些数据又是怎样被统计出来的?这一连串的疑问尽管一直被人提及,但迄今仍没有人出来正面详细解答。
通过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馆,记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月度数据属于快速统计数据,显示的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市场成交价格变动情况。至于统计数据的来源,负责解答问题的专职工作人员以十分不确定的口吻告诉记者,“应该是开发商上报的吧”。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中国统计机构采用的统计方法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而无论是哪一种统计,都需要得到统计调查对象的主动配合,统计法为此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必须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但是,要求作为统计对象的开发商如实、及时地主动报告自己的销售情况,其实很容易存在“操作”空间,从而向统计部门提交虚假的数据。
关于这一点,一名自称从事“忽悠类”职业的房地产销售策划代理人士告诉记者,按照《统计法》的属地原则,开发企业通常以注册地上报数据。但开发企业可能在注册地以外区域开发项目,因此造成开发企业把非本地开发项目的数据上报当地统计部门,再由当地统计局上报此类数据,这会造成统计出来的房价数据不能反映当地实际情况。
此外,多半开发商内部运营不规范,出于规避不必要风险的自保需要,精明的开发商往往会虚报或瞒报。当开发商环节的不实数据提交后,进入基层统计环节,由于受统计队伍内部人员的素养、以及部门利益纠葛的影响,统计数据往往又会被人为调整。如此一来,统计出炉的数据会含有很大的水分。然而,最终没有任何人为此担负责任。
由此,这位人士表明了自己对于建委以及统计局缺少底气的见地。他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拿到过真实的数据,因此谁都不敢拍胸脯说话。当记者对他的此番话表示质疑时,这位在多个省份操作过5个楼盘和多种物业类型的业内人士又举出另一种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说,“我操作过那么多楼盘,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人来统计过。”
统计数据与实际市场形势多有出入,面对来自各界的疑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馆的一位人士在向记者提供咨询时表示,他们也注意到人们的反应,从统计数据与市场数据比较来看,的确存在不小差距。“确实有人怀疑,说一个破地儿的房价都过万元了,可是统计出来的数据不一样,也就七八千元,这是因为我们的数据显示的是市场平均价格。”
这位人士举例,比如北京市整个地区的房价走势是不均匀、有差异的,二环内与较偏区域不一样,统计数据显示的则会是整个地区的平均价格,而不是一地的最高价格或最低价格。
她同时告诉记者,统计数据基本上是市场真实的反映,从现实情况来看,市场价格仍呈上涨趋势,而统计数据与这一趋势不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地方,是一种现实的描述,因此是客观的。至于捂盘惜售等原因造成房价走势的扭曲和恶化,此位人士称,这非统计数据所能反映,也不处于统计部门的职能干预范围,“应该是建委的事情”
(责编 郭凯)
疑问待解。北京市建委从2005年开始即建立了商品房项目信包公示制度,旨在定期披露在售项目的销售动态。但是,这些数据的来源及其可靠性,始终悬着一个问号。
当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了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城市月度房价监控数据之后,北京市建委也发布了自己的当期统计。二者的数据大相径庭,令人大跌眼镜。到底应该相信谁——这成为购房者颇费踌躇的问题。直到今天,这种阴影在人们心里仍然挥之不去。
监管的“空地”
目前在北京市建委备案的3000多个楼盘,销售动态均是由售房单位向建委方面提供的。
北京市建委针对全市的房屋买卖专门设有“房地产交易权属管理系统”,开发商均需要将交易信息录人该系统上进行网上签约备案,以便建委监控并及时向市场发布。这也即意味着,这些完全需要开发商自觉遵守用方能出炉的数据,其真实性是由“开发商自己”保证的。那么,它的可信度,不受到怀疑,比较困难。
当记者将进行市场跟踪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反聘到北京市建委后,建委方面也表示,需要请求公众原谅,因为由于开发商录入这些数据不及时,可能会造成市建委掌握的房屋动态与开发商环节所呈现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有关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也告诉记者,也不能排除,“或者就是由于开发商本身就在捂盘惜售造成”。
建委方面表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欢迎公众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投诉,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监管。但显然,并不是每个购房者对于开发商的行为都能够了如指掌的,他们也不可能具备每看一次楼盘就要向建委查询一次的“能力”,并且,建委对于该类咨询与投诉的处理效率也很令人担忧。况且,如果如此,政府部门存在的价值如何体现?
在收到记者的情况反馈后,直至本文截稿时,建委对于此事尚未能做出回馈意见。而来自建委房地产信息技术中心的消息,虽然对此表示抱歉,但也没有更多表达。
北京市建委市场交易管理处是负责房屋交易市场监管的主要部门之一,这个部门似乎不很了解市场实际情况,当记者带着开发商捂盘的个案走访该部门的时候,工作人员并没有做出实质性回应。按照记者提供的案例,他们分别调阅了这些楼盘的在售资料。
面对在售资料与实际走访所悉状况的不一致,工作人员沉默,此前他们无从得知这些预售楼盘存在捂盘行为。不仅如此,他们也不能保证另外一种情形不会出现,即当这些预售楼盘的预售许可到期后,需要办理现房销售手续,转为现房销售,而在“预转现”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楼盘信息会处于“真空期”,所有销售信息都将被隐匿,任何社会第三方都无法调阅。这意味着,如果开发商在此期间出于捂盘企图,要将“预转现”的办理手续周期刻意延长,在建委毫不了解情况的监管下,往往能轻易得逞。
因此,当调阅出来的一些楼盘前期项目(两到三年前的分期预售项目)销售信息出现“空白”的时候,工作人员以一种极不确定的口吻告诉记者,“也许他们都在办理现房权属证吧,办完再销售。”
在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这种口吻下,记者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建委的信息和开发商的信息之间,购房人应该相信前者还是后者;二,如果开发商的信息是不可靠的,购房人应该怎么办?建委又会采取什么措施?
市场交易处的工作人员毫不含糊地表示,可以去投诉开发商。但她同时称,这项投诉不是在记者身处的市场交易处,也不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而需要折返楼盘所在地的区建设委员会。至于信息可靠度,交易处人士没有表态。
缺少“底气”的监控统计
缺少把握—对于部门所获得的市场数据,这不仅仅是个别人士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职能部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过类似“心结”。
一名县级房地产管理局的副局长与记者谈及此事时说,他们也不知道商品房项目的内部真实情况,因此很难如实掌握开发商的销售形势。
这种状态也在向专司统计的职能机构扩散。两年前,国家统计局改变单部门对于房价走势的定期监测统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进行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月度监测统计,并向社会适时发布这一数据。
两个部委联手编制的一套数据一时之间成为中国城市房价走势的“风向标”,媒体、学者以及对于房地产市场无论是否具有话语权的个体,在评述或分析市场形势时,都要参阅该项数据,以佐证自己的判断。
因而,最初人们并没有怀疑这些出自职能部门的数据的权威性,但是当全国多地的房价涨幅远远高于两部委的月度数据显示幅度,并且地方版本的数据接连编制发布之后,两部委的数据不可避免地招致异议。
两部委联合编制的数据是不是真实的统计?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不同区域内市场的实际价格水平?这些数据又是怎样被统计出来的?这一连串的疑问尽管一直被人提及,但迄今仍没有人出来正面详细解答。
通过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馆,记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月度数据属于快速统计数据,显示的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市场成交价格变动情况。至于统计数据的来源,负责解答问题的专职工作人员以十分不确定的口吻告诉记者,“应该是开发商上报的吧”。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中国统计机构采用的统计方法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而无论是哪一种统计,都需要得到统计调查对象的主动配合,统计法为此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必须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但是,要求作为统计对象的开发商如实、及时地主动报告自己的销售情况,其实很容易存在“操作”空间,从而向统计部门提交虚假的数据。
关于这一点,一名自称从事“忽悠类”职业的房地产销售策划代理人士告诉记者,按照《统计法》的属地原则,开发企业通常以注册地上报数据。但开发企业可能在注册地以外区域开发项目,因此造成开发企业把非本地开发项目的数据上报当地统计部门,再由当地统计局上报此类数据,这会造成统计出来的房价数据不能反映当地实际情况。
此外,多半开发商内部运营不规范,出于规避不必要风险的自保需要,精明的开发商往往会虚报或瞒报。当开发商环节的不实数据提交后,进入基层统计环节,由于受统计队伍内部人员的素养、以及部门利益纠葛的影响,统计数据往往又会被人为调整。如此一来,统计出炉的数据会含有很大的水分。然而,最终没有任何人为此担负责任。
由此,这位人士表明了自己对于建委以及统计局缺少底气的见地。他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拿到过真实的数据,因此谁都不敢拍胸脯说话。当记者对他的此番话表示质疑时,这位在多个省份操作过5个楼盘和多种物业类型的业内人士又举出另一种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说,“我操作过那么多楼盘,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人来统计过。”
统计数据与实际市场形势多有出入,面对来自各界的疑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馆的一位人士在向记者提供咨询时表示,他们也注意到人们的反应,从统计数据与市场数据比较来看,的确存在不小差距。“确实有人怀疑,说一个破地儿的房价都过万元了,可是统计出来的数据不一样,也就七八千元,这是因为我们的数据显示的是市场平均价格。”
这位人士举例,比如北京市整个地区的房价走势是不均匀、有差异的,二环内与较偏区域不一样,统计数据显示的则会是整个地区的平均价格,而不是一地的最高价格或最低价格。
她同时告诉记者,统计数据基本上是市场真实的反映,从现实情况来看,市场价格仍呈上涨趋势,而统计数据与这一趋势不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地方,是一种现实的描述,因此是客观的。至于捂盘惜售等原因造成房价走势的扭曲和恶化,此位人士称,这非统计数据所能反映,也不处于统计部门的职能干预范围,“应该是建委的事情”
(责编 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