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生态因子对黄土高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鲍恩比的影响研究

来源 :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527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恩比能够综合反映陆面气候状态的物理特性,是有效刻画生态系统水热分配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利用安装在定西和庆阳的涡动相关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特征观测试验,研究了生态环境因子对鲍恩比的影响机理,揭示了干、湿条件下生理生态因子对水热交换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处于半干旱区的定西年内感热通量是可利用能量的主要消耗项,即使在降水较为集中的季风期,其鲍恩比依旧在1附近波动.对于半湿润地区的庆阳而言,夏季潜热通量在能量分配中占主导地位(鲍恩比平均为0.71),其余三季感热在能量分配中起支配作用(鲍恩比为1.15—5.85).从影响陆面水热交换的气象因子来看,鲍恩比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干旱条件下,鲍恩比与半湿润区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更高(R2=0.44);湿润条件下,则与半干旱区的饱和水汽压差相关更好(R2=0.38),且生长季半干旱区的鲍恩比为半湿润区的1.5倍.半湿润区干、湿条件下降水量与鲍恩比均显著相关,干旱条件下R2达到0.79;但半干旱区仅在干旱条件下降水量与鲍恩比存在显著的相关(R2=0.40).土壤含水量在半湿润区与鲍恩比的相关更显著,且干旱条件下鲍恩比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大的幅度更大.从影响生长季鲍恩比的生态因子来看,Priestley-Taylor系数与鲍恩比满足幂函数规律,在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相关,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R2分别为0.62和0.72.另外,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鲍恩比随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半湿润区二者关系更显著(R2=0.40),但半干旱区鲍恩比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响应更迅速.冠层气孔导度与鲍恩比呈负指数关系,半干旱区鲍恩比随冠层气孔导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比半湿润区更明显.该研究对揭示黄土高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陆面特征及改进陆面过程参数化关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1981—2020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6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及NCEP/NCAR全球大气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梅汛期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季节内协同演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时空投影方法(STPM)构建了针对该地区梅汛期降水的延伸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梅汛期降水存在显著的10—80 d季节内振荡,且振荡强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降水量越大对应的季节内振荡越强.(2)梅汛期降水发生前15—10天大气环流发生季节内调整,热带低频对流活跃并出现经向传
通过梳理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及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在青海师范大学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课程具体知识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作为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3个切入点,并辅以7个实例说明;最后给出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施策略.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具有独特的持续浮尘滞空区域特征.目前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认知依然停留在1990年,亟待认知近3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因此,利用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27个观测站浮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近30年浮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给出盆地持续浮尘天气的频次分布,以加深对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变化特征的认识.近30年(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呈“V”型特征,即1991—2011年浮尘天气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2012年以来反转为上升趋势
针对传统的ReliefF算法仅能处理单标记数据,以及其改进算法没有充分利用样本间相关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liefF的多标记特征选择算法.首先使用余弦相似度函数衡量样本特征间的相似程度,利用杰卡德距离度量样本的标记之间的标记相关性,定义样本间相似度函数度量样本在整个样本空间的相似关系.然后,定义样本的同类或异类判别公式,判断随机样本的最近邻同类和异类样本.最后,提出新的特征权值迭代公式改进ReliefF算法,设计多标记特征选择算法.通过平均分类精度、覆盖率、1错误率、排序损失、汉明损失这5种评价指
双线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计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更好地应用双偏振雷达估计降水并进一步提高降雨估测精度,需对雷达降水估计进行误差分析和建模.基于2015—201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雨滴谱仪观测资料以及南京地区雨量计数据,统计分析雷达估测降水的误差分布,分离雨量计代表性误差,并对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量化建模.首先对双偏振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雨滴谱仪数据拟合测雨方程,通过对R(ZH)、R(ZH,ZDR)、R(KDP)、R(KDP,ZDR)4个测雨公式反演结果与雨量计对比,分析每个测雨公式在
控制工程理论的数学基础往往是专业课所忽略的.在拉氏变换、分式展开、劳斯表、离散化微分等公式中补充和强调了相应的数学基础,建立了不能求得传递函数的弹簧-质点-干摩擦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转子系统的黏性力矩阻尼系数命名.研究易化了该学科的理论.
研究设计了一种结合中尺度模式物理约束的雷达回波临近智能外推预报方法,该方法在外推预报时效(0—2 h)内即利用中尺度高分辨率模式信息对外推进行约束.首先将模式风场和雷达回波轨迹风场融合成融合风场,然后利用融合风场光流外推形成动力约束外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式诊断产品和雷达历史资料通过投票回归器集成多种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回波强度频率分布的预测模型,最终基于预测模型结果利用降水频率匹配订正技术对外推预测的原始回波强度进行订正形成物理约束外推方法.通过2个典型个例,以及2年主汛期的长期检验对原始光流法、动力约束外
以一个绿色产品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绿色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种博弈结构探讨制造商谎报成本信息时绿色供应链决策问题.研究发现,不谎报决策时,绿色水平在RS博弈中最优,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在MS博弈中最优,且不论供应链主导力量如何,主导者能够体现出供应链利润的分配优势.当MS博弈时,制造商不会谎报成本信息;当RS和VN博弈时,制造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高报其成本信息,且与VN博弈相比,RS博弈时制造商谎报的程度更大且其成本谎报行为导致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受损.因此,引入成本共担契约对绿色供应链进行协调,
为了提高2 min平均的10 m风预报精度,开展了多种建模和检验方法比较.根据欧洲数值中心集合预报系统产品及北京海陀山的5个测站资料,使用一元回归、岭回归、神经网络、粒子群-神经网络等方法建模,进行2021年2月逐日的未来3天6 h间隔预报误差订正,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预报精度差异.结果为:(1)系统误差、预报准确率检验表明,建模订正后的预报误差均明显减小.(2)频率关系图揭示,回归法在弱风区(大概率事件)有较好的订正能力,神经网络法在不同风速区都有正向的订正效果.(3)大风过程预报的对比显示,建模方法能有效
地理学科中的区域地理课程是我国课程思政的最佳载体之一.在探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分类、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融合等方面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对该课程的思政价值和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从国家和个人2个层面7个类型的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传授过程有机融合方面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极为丰富,将其梳理挖掘归纳为3大精神源区和21个精神源地,遵循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逻辑,将《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思政元素在课程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