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说这是出版业的新时期、新阶段,更是新机遇;他将数字化看做传统出版的机遇而非危机,“从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出版市场不止是扩大了一倍”;他不认同纸质出版物将要被抛弃,在他看来,纸同样是一种“屏”,与手机屏幕相比,只是介质的区别;他坚持精品出版策略,他认为“真正的好书,一定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一体”,在数字出版时代依然如此……
他是劉东杰,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过去的一年,他与山东教育出版社一起,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斩获3项大奖,至此已是连续四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连续六届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多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出版规划和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多个项目获得山东省新闻出版奖,使山东教育出版社成为了行业标杆。他本人也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互联网创新人物、年度推动引进输出典型人物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自2012年开始全面部署数字化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在山东出版集团融合发展政策的引领下,立足当下,发力未来。从结构设置到人才培养,从思维模式变革到一体化理念树立,从优质内容输出到自主平台建设,他们以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秉承风清气正的企业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抓住数字出版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在专业化、市场化、数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上全面发力,走在了全国同类出版社的前列。
理念引领一体化转型
2012年,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正式起步。那时候,他们着重做了两件事情。首先,全面提升纸质出版的质量与水平,两千多种教材教辅实行升级换代。其次,对旗下网站进行全面升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三方面的功能:网络宣传,增加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宣传内容;网络出版,实现电子书的在线阅读和销售;网络教育,通过鲁教视通网的改扩建加快教材教辅的视频化转化,提升B2B业务的占比,并推出了精品微课等新生内容。同时,纸质产品的碎片化和数字化也同步启动。
出版形态改革,机构设置先行。为了能够给市场提供更专业化的教育教学服务,山东教育出版社根据市场需求重新构建组织结构,进行人员队伍的优化配置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以往靠政策保护和系统发行获取空间的工作模式。当下的山东教育出版社树立了“内容为本,科技引领,一体化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在它的指引下谋求教育服务的转型升级和品牌融合。刘东杰要求社内的所有出版团队,从数字出版中心到编辑中心、技术中心都树立一体化思维模式,“当下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化、智能化出版的并存期,而我们的传统出版部门也已经‘不传统’。我们的员工已经开始自觉用融合理念开展工作,研发融合出版产品。”如今的山东教育出版社,从上到下都已经树立了一种观念:不靠创新、不利用数字化提升出版内容质量是走不好出版之路的。
“出版尤其是教育出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刘东杰表示,“‘十二五’时期,我们充分利用好‘三通两平台’,提升出版质量。到‘十三五’,我们已经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品中,充分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增加移动阅读和网络化教育的比重,并最终实现智能化出版。”
人才为本创新布局
自1987年走上编辑工作岗位至今,刘东杰经历科技出版、美术出版、教育出版三大出版领域,从编辑、室主任、副总编、副社长、总编辑,一直到出版社社长。作为一个拥有三十多年经历的出版人,他对出版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在他看来,出版人首先要踏实,这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对编辑而言,进入行业的最初几年,不仅仅是业务技能的提升,更是资源的积累。一个编辑,需要长期坚持在行业中才能做出成果。”刘东杰表示,编辑需要有韧性,有耐力。“出版归根到底是文化,这还需要编辑具有奉献精神,具备工匠精神,需要编辑时时刻刻去学习、去钻研,去完善和提升个人能力。同时编辑还要有创意能力,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创意产业,出版也不例外。因此,出版人要时刻紧跟时代发展,比如在当下,就要不断提升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融合出版的能力。”
人才的培养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发力新时期转型的重要一步,“企业的成功与员工的成才是相结合的,员工成才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在刘东杰的主持下,山东教育出版社设立了社长奖励奖金,已连续多年进行优秀青年员工评选,发放青年员工进步奖;对优秀团队进行表彰;设立创新创意奖,鼓励员工着眼未来进行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创新。
“社长首先要钻进去,才能带领大家转型。”站在一个教育强社的重要位置上,刘东杰对自己的定位有着清晰的认知。他有一半的精力在关注市场当下的产品需求,而另外的一半精力投向未来三至五年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出版人,这种向前的思维是必备的素质,更是一个出版社进行战略布局时所必须的。“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刘东杰表示,而过去几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在全国出版界的表现也证明,他们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让刘东杰庆幸的是,如今的山东教育出版社拥有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班组队伍,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他们实现了一步步踏踏实实向前走。
专业专注多元融合
在过去,营销与宣传一直是山东出版的短板,但是在2018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却摘下了两个“营销金案”大奖,而为他们拿下这两项奖励的,正是他们融合发展的两个主打产品——“阅读与写作基地”建设和“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
从2015年10月起,山东教育出版社便在全国范围内联合优秀中小学校共同建设“阅读与写作基地”,尝试将出版与教育深度融合,以作家导阅读,以朗读推阅读,以比赛促阅读。截至2018年底,山东教育出版社已累计在全国中小学建立了250多所“阅读与写作基地”,开展阅读公益活动近400场次,现场参与的中小学生达30多万人次。而“小荷听书”,则是山东教育出版社抓住在线知识服务这一互联网教育新风口,围绕中小学这一细分群体市场,推出的一个高起点、高品质、高性能的移动听书出版阅读服务平台。2018年,平台推出“寻找最美童声”等一系列活动,开启了其以活动促品牌,以活动促发展的快速成长之路。如今,“小荷听书”平台已经实现了三十多万用户关注量,而且这一数字每天都在提升。“我们的平台,不迎合功利化阅读,就是想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听书来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刘东杰表示,“小荷听书”按照出版的标准流程建设,“为全国的有声读物提供发布平台,目前已经与三家出版社实现合作。平台的内容优中选优,严格质量把控,提升整个平台的内容质量。”刘东杰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小荷听书”能够拥有万种以上的产品,粉丝数量可以突破千万级。
虽然从2012年就开始布局数字化出版,但在刘东杰看来今天的发展依然不够,“这仅仅是起点和开始,到‘十三五’末,中国的教育出版市场很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我们需要为此做好充足的准备。”
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智能化教辅研究已经走在前面,这是一种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和自适应技术的在线分层自适应智能化学习工具,2020年将完成所有重点学科的建设。这一项目是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还获得了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这个基于大数据的工具,能够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通过捕捉学生的用户数据和行为信息,智能统计分析得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向学生自动推送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有针对性的试题,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把学生从盲目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精准度,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最为重要的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对这一智能化教辅系统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而智能化教育工具的研发,让未来的教育出版从教育图书提供向高质量个性化学习服务转变,“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消费者通过我们的智能化学习工具可以体验到意想不到的精准服务和高效学习,这才可以称得上是好的产品。这也是我们出版人每一天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刘东杰表示。
山东教育出版社已有4个融合出版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这是对其融合发展思路与成果的最直接肯定。2015年,他们与苏州梦想人科技公司合作,将AR、VR技术应用到《寒暑假生活指导》《恐龙大世界》等核心教辅产品和市场图书中,大大提升了图书内容质量和读者阅读体验;2017年,他们与武汉理工数传公司合作,利用其Rays融合出版系统制作的140种教辅图书衍生数字产品,通过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2018年,与科大讯飞签署合作协议,利用其语音、图像识别技术,在诗文诵读、英语同步练习、英语听说考试等多学科品种进行深入合作。2018年收官,在拿下营销大奖的同时,其出版知识性动画片《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优秀原创动漫作品版权开发奖励计划银奖;“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获得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2017—2018年度“数字出版·创新项目”……从创意创新,到立项执行,再到收获成果,山东教育出版社的融合出版产品线正越来越丰富,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也越拓越宽。
他是劉东杰,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过去的一年,他与山东教育出版社一起,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斩获3项大奖,至此已是连续四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连续六届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多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出版规划和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多个项目获得山东省新闻出版奖,使山东教育出版社成为了行业标杆。他本人也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互联网创新人物、年度推动引进输出典型人物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自2012年开始全面部署数字化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在山东出版集团融合发展政策的引领下,立足当下,发力未来。从结构设置到人才培养,从思维模式变革到一体化理念树立,从优质内容输出到自主平台建设,他们以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秉承风清气正的企业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抓住数字出版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在专业化、市场化、数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上全面发力,走在了全国同类出版社的前列。
理念引领一体化转型
2012年,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正式起步。那时候,他们着重做了两件事情。首先,全面提升纸质出版的质量与水平,两千多种教材教辅实行升级换代。其次,对旗下网站进行全面升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三方面的功能:网络宣传,增加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宣传内容;网络出版,实现电子书的在线阅读和销售;网络教育,通过鲁教视通网的改扩建加快教材教辅的视频化转化,提升B2B业务的占比,并推出了精品微课等新生内容。同时,纸质产品的碎片化和数字化也同步启动。
出版形态改革,机构设置先行。为了能够给市场提供更专业化的教育教学服务,山东教育出版社根据市场需求重新构建组织结构,进行人员队伍的优化配置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以往靠政策保护和系统发行获取空间的工作模式。当下的山东教育出版社树立了“内容为本,科技引领,一体化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在它的指引下谋求教育服务的转型升级和品牌融合。刘东杰要求社内的所有出版团队,从数字出版中心到编辑中心、技术中心都树立一体化思维模式,“当下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化、智能化出版的并存期,而我们的传统出版部门也已经‘不传统’。我们的员工已经开始自觉用融合理念开展工作,研发融合出版产品。”如今的山东教育出版社,从上到下都已经树立了一种观念:不靠创新、不利用数字化提升出版内容质量是走不好出版之路的。
“出版尤其是教育出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刘东杰表示,“‘十二五’时期,我们充分利用好‘三通两平台’,提升出版质量。到‘十三五’,我们已经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品中,充分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增加移动阅读和网络化教育的比重,并最终实现智能化出版。”
人才为本创新布局
自1987年走上编辑工作岗位至今,刘东杰经历科技出版、美术出版、教育出版三大出版领域,从编辑、室主任、副总编、副社长、总编辑,一直到出版社社长。作为一个拥有三十多年经历的出版人,他对出版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在他看来,出版人首先要踏实,这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对编辑而言,进入行业的最初几年,不仅仅是业务技能的提升,更是资源的积累。一个编辑,需要长期坚持在行业中才能做出成果。”刘东杰表示,编辑需要有韧性,有耐力。“出版归根到底是文化,这还需要编辑具有奉献精神,具备工匠精神,需要编辑时时刻刻去学习、去钻研,去完善和提升个人能力。同时编辑还要有创意能力,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创意产业,出版也不例外。因此,出版人要时刻紧跟时代发展,比如在当下,就要不断提升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融合出版的能力。”
人才的培养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发力新时期转型的重要一步,“企业的成功与员工的成才是相结合的,员工成才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在刘东杰的主持下,山东教育出版社设立了社长奖励奖金,已连续多年进行优秀青年员工评选,发放青年员工进步奖;对优秀团队进行表彰;设立创新创意奖,鼓励员工着眼未来进行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创新。
“社长首先要钻进去,才能带领大家转型。”站在一个教育强社的重要位置上,刘东杰对自己的定位有着清晰的认知。他有一半的精力在关注市场当下的产品需求,而另外的一半精力投向未来三至五年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出版人,这种向前的思维是必备的素质,更是一个出版社进行战略布局时所必须的。“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刘东杰表示,而过去几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在全国出版界的表现也证明,他们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让刘东杰庆幸的是,如今的山东教育出版社拥有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班组队伍,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他们实现了一步步踏踏实实向前走。
专业专注多元融合
在过去,营销与宣传一直是山东出版的短板,但是在2018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却摘下了两个“营销金案”大奖,而为他们拿下这两项奖励的,正是他们融合发展的两个主打产品——“阅读与写作基地”建设和“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
从2015年10月起,山东教育出版社便在全国范围内联合优秀中小学校共同建设“阅读与写作基地”,尝试将出版与教育深度融合,以作家导阅读,以朗读推阅读,以比赛促阅读。截至2018年底,山东教育出版社已累计在全国中小学建立了250多所“阅读与写作基地”,开展阅读公益活动近400场次,现场参与的中小学生达30多万人次。而“小荷听书”,则是山东教育出版社抓住在线知识服务这一互联网教育新风口,围绕中小学这一细分群体市场,推出的一个高起点、高品质、高性能的移动听书出版阅读服务平台。2018年,平台推出“寻找最美童声”等一系列活动,开启了其以活动促品牌,以活动促发展的快速成长之路。如今,“小荷听书”平台已经实现了三十多万用户关注量,而且这一数字每天都在提升。“我们的平台,不迎合功利化阅读,就是想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听书来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刘东杰表示,“小荷听书”按照出版的标准流程建设,“为全国的有声读物提供发布平台,目前已经与三家出版社实现合作。平台的内容优中选优,严格质量把控,提升整个平台的内容质量。”刘东杰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小荷听书”能够拥有万种以上的产品,粉丝数量可以突破千万级。
虽然从2012年就开始布局数字化出版,但在刘东杰看来今天的发展依然不够,“这仅仅是起点和开始,到‘十三五’末,中国的教育出版市场很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我们需要为此做好充足的准备。”
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智能化教辅研究已经走在前面,这是一种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和自适应技术的在线分层自适应智能化学习工具,2020年将完成所有重点学科的建设。这一项目是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还获得了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这个基于大数据的工具,能够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通过捕捉学生的用户数据和行为信息,智能统计分析得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向学生自动推送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有针对性的试题,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把学生从盲目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精准度,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最为重要的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对这一智能化教辅系统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而智能化教育工具的研发,让未来的教育出版从教育图书提供向高质量个性化学习服务转变,“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消费者通过我们的智能化学习工具可以体验到意想不到的精准服务和高效学习,这才可以称得上是好的产品。这也是我们出版人每一天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刘东杰表示。
山东教育出版社已有4个融合出版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这是对其融合发展思路与成果的最直接肯定。2015年,他们与苏州梦想人科技公司合作,将AR、VR技术应用到《寒暑假生活指导》《恐龙大世界》等核心教辅产品和市场图书中,大大提升了图书内容质量和读者阅读体验;2017年,他们与武汉理工数传公司合作,利用其Rays融合出版系统制作的140种教辅图书衍生数字产品,通过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2018年,与科大讯飞签署合作协议,利用其语音、图像识别技术,在诗文诵读、英语同步练习、英语听说考试等多学科品种进行深入合作。2018年收官,在拿下营销大奖的同时,其出版知识性动画片《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优秀原创动漫作品版权开发奖励计划银奖;“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获得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2017—2018年度“数字出版·创新项目”……从创意创新,到立项执行,再到收获成果,山东教育出版社的融合出版产品线正越来越丰富,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也越拓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