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对80例腹部、下肢、会阴部手术的小儿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患儿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6~12岁,中下腹部手术31例,会阴部手术28例,下肢手术21例,手术时间20~195 min。
  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禁水5~12 h,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3 mg/kg,阿托品0.2 mg/kg,对不合作的患儿入室后给于肌注咪唑安定0.2 mg/kg,氯胺酮4 mg/kg。常规建立静脉通道,患儿取侧卧位,经L2~3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BD公司生产的微创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至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0.15~0.25 mg/kg(20~30 s内注完)后退出腰穿针,腹部手术及需术后镇痛患儿,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以满足手术及镇痛需要,其余均未置管。麻醉平面控制在T6~8以下,麻醉效果满意。对于不配合或过分紧张者给于少量静脉辅助用药(氟芬合剂、咪唑安定)即可顺利完成手术。无需镇痛者,手术结束后即拔出硬膜外导管。术中测BP、RR、HR、SpO2及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术中常规给于氧气吸入。
  3 体会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的手术,不仅具有腰麻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良好,还兼有连续硬膜外阻滞时间可按需要延长,增加灵活性。
  局麻药用量少,小儿硬膜外腔含脂肪组织、淋巴管及血管从较丰富,腔内间隙较小,脂肪组织较为疏松,有利于局麻药扩散,且小儿硬膜外腔脊神经细、鞘膜薄,若单纯应用硬膜外阻滞,局麻药首次剂量较大,吸收入血后血浆中的浓度较高,有渗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增加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的危险。而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0.15~0.25 mg/kg,局麻药用量相当少,血浆中局麻药浓度较低,避免了局麻药中毒或全脊麻的危险,这对提高麻醉安全性是很有利的。
  术后并发症少,血流动力学稳定,由于小儿循环代偿能力较大,术中血压较易维持平稳。这是因为小儿交感神经活跃,使低血压得以代偿,另外,小儿血管阻力低而稳定,血管扩张可能比较不重要。术中常规面罩吸O2,全部患儿SpO2均>96%,术后头痛发生率为零。采用微创腰麻针,对硬脊膜损伤小,脑脊液外漏少,避免术后头痛的发生。另外,由于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特别丰富,脑脊液循环快,局麻药易于排泄,阻滞时间相对比成人短,所以腰麻后头痛,尿潴留极少见。
  总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的手术,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效果好而可行的麻醉方法。
  參考文献
  [1] 宗酉明,徐季华,周红梅,等.小儿脐以下手术应用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769-77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AHF发作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纳入患者在AHF发作时(治疗前)及接受治疗6 h的动脉血气、经皮氧分压监测、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的特点.方法 以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为指导,对最终符合要求的136例,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咳嗽持续时间≥8周,胸部X线片正常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经检查和治疗病因诊断明确者125例,病因不明者11例;其中单一病因者104例(83.20%,100/125),复合病因者21例(16.80%,21/125).其病因分布前4位为咳
目的 探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卵巢癌行化疗患者34例(卵巢癌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5+等指标,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结果 卵巢癌组患者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5524±0.1121比0.6685±0.0869、0.3183±0.0864比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