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升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还有高中生特有的学习心理在我们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探析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何在?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同化,帮助学生顺利迁移知识。
在教学中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的达到知识的迁移。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需要认真分析学艺有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为此,要求教师在被课时细致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再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如讲弹力,在初中阶段只提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压力的大小,但都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而高中教材讲弹力,不仅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以及他的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的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生长于压缩的形式,分析弹力产生的分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它物体产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现象。目的是利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最后作微小的形变的试验最终得出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跟初中教学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
二、缓冲过渡,降低要求,让学生实现全面跨越和发展。
由于高中物理学习在各方面要求跨越式提高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给学生一个缓冲过渡阶段,有助于树立学习信心和全面发展。首先,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和降低难度,新课引入时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多从生活感受出发,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和应用数学运算过程。例题、作业和测试题难度恰当,照顾全面。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在语法上作分析,用通俗语言来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对学生解题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查明原因并及时纠正。
三、重视学生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一个完整的实验,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四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习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演绎等。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科学家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并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用物理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新教材中“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方法去解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导出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当我们最终得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后,学生才真实地感受到探究式学习既坎坷又有趣,这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其他物理规律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针对演示、分组、课外实验及考核进行教、练、用、考四种方式进行物理学法的教育:演示实验中教师应从方法上给予启发、引导、示范;分组实验中学生学习观察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课外实验中让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和创造;实验考核中则从知识、能力、思维和表达等方面考查学生应用物理学方法的水平。
总之,充分认识到初高中物理学习上跨越的特点,发展前进生,鼓励尊重后进生,从实际出发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的台阶。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探析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何在?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同化,帮助学生顺利迁移知识。
在教学中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的达到知识的迁移。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需要认真分析学艺有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为此,要求教师在被课时细致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再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如讲弹力,在初中阶段只提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压力的大小,但都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而高中教材讲弹力,不仅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以及他的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的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生长于压缩的形式,分析弹力产生的分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它物体产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现象。目的是利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最后作微小的形变的试验最终得出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跟初中教学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
二、缓冲过渡,降低要求,让学生实现全面跨越和发展。
由于高中物理学习在各方面要求跨越式提高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给学生一个缓冲过渡阶段,有助于树立学习信心和全面发展。首先,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和降低难度,新课引入时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多从生活感受出发,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和应用数学运算过程。例题、作业和测试题难度恰当,照顾全面。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在语法上作分析,用通俗语言来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对学生解题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查明原因并及时纠正。
三、重视学生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一个完整的实验,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四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习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演绎等。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科学家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并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用物理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新教材中“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方法去解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导出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当我们最终得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后,学生才真实地感受到探究式学习既坎坷又有趣,这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其他物理规律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针对演示、分组、课外实验及考核进行教、练、用、考四种方式进行物理学法的教育:演示实验中教师应从方法上给予启发、引导、示范;分组实验中学生学习观察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课外实验中让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和创造;实验考核中则从知识、能力、思维和表达等方面考查学生应用物理学方法的水平。
总之,充分认识到初高中物理学习上跨越的特点,发展前进生,鼓励尊重后进生,从实际出发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