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全面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是民生福祉,更是力量之源,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十三五”期间,宁波全面推进“名城名都”建设,“书香宁波”“音乐宁波”“影视宁波”“创意宁波”建设初见成效,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为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文化支撑。但是对标经济发展水平及在全国所处的位次,对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盼,宁波还存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不相匹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
展望新的发展阶段,宁波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文明风尚进一步浓厚”“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先行市”等目标任务,明确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宁波要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为全国、全省提供先行示范,就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把宁波打造成新时代文化高地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锻造强大精神内核。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群众,才能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凝聚起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锻造强大精神内核,就要深入实施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完善理论宣讲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锻造强大精神内核,就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宁波红色资源丰富,拥有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有“浙东红村”横坎头村、北仑霞浦“初心小镇”等大量红色遗迹,形成了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为精神符号的革命文化。因此,宁波应充分利用独特的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宁波的红色故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守护好红色根脉。优秀传统文化是宁波宝贵的精神财富,锻造强大精神内核,还要传承弘扬好“四知”宁波精神,宣传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植厚诚信经营、勤劳致富、回馈社会、共同富裕的文化底蕴。
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民文明素质决定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高一分,城市的形象就美十分。城市文明程度是一座城市的内涵,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首先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其次应加强道德荣誉体系建设,打响“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等宁波名片,推广“道德银行”等宁波模式,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切实维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给予烈士子女、道德模范等群体更多关心关爱,营造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宁波曾取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好成绩,并明确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说明宁波既有良好的基础,又有更高的目标。因此,宁波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牵引,通过完善标准化常态化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开展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最后应加强舆论宣传体系建设,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尊德崇善的舆论氛围。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当前,宁波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文化娱乐消费情况看,2019年,宁波城镇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090元,在消费支出中占比为5.5%,而农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只有694元,在消费支出中占比为3%,离省里提出的2025年目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缩小城乡文化服务差距方面,重点要协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礼堂、乡村书屋等文化载体作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推动文化人才、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对照“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一院,镇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标准,宁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非遗馆建设,除鄞州区、象山县外,市、县两级均没有非遗馆。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类文化场馆,并通过数字化、社会化手段,提升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打造覆盖全域的“15分钟高品质文化生活圈”,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和“一人一艺”全民普及活动,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普惠可及的文化产品。在提升文化品质方面,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品质追求日益增长,要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积极培育引进文化高端人才,加大对宁波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原创作品在本地转化,争取更多全国性文艺活动落户宁波,以满足人民群众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提升城市文化气质。宁波人文積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以河姆渡为中心的史前文化、以天一阁为标志的藏书文化、以王阳明为灵魂的浙东文化、以“宁波帮”为代表的儒商文化等,催生了方孝孺、王阳明、黄宗羲等重量级的历史名人。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必须培育具有宁波标识的城市文化气质。对标海洋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基因解码工程,推进建设海洋文化基因库,提升水下文物考古水平,深入开展海丝、海防、海港遗存研究,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海博物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港口博物馆等一批海洋主题场馆,进一步鲜明宁波海洋文化特色。对标东方文明之都,深入挖掘河姆渡史前文化、阳明文化、弥勒文化、藏书文化等宁波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系统推进天一阁博物馆新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文化地标建设,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持续提升“书香宁波”“音乐宁波”“影视宁波”“创意宁波”建设水平,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对标宁波在全国的城市定位,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大城市宣传推广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责任编辑:姚颖超
“十三五”期间,宁波全面推进“名城名都”建设,“书香宁波”“音乐宁波”“影视宁波”“创意宁波”建设初见成效,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为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文化支撑。但是对标经济发展水平及在全国所处的位次,对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盼,宁波还存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不相匹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
展望新的发展阶段,宁波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文明风尚进一步浓厚”“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先行市”等目标任务,明确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宁波要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为全国、全省提供先行示范,就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把宁波打造成新时代文化高地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锻造强大精神内核。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群众,才能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凝聚起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锻造强大精神内核,就要深入实施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完善理论宣讲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锻造强大精神内核,就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宁波红色资源丰富,拥有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有“浙东红村”横坎头村、北仑霞浦“初心小镇”等大量红色遗迹,形成了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为精神符号的革命文化。因此,宁波应充分利用独特的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宁波的红色故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守护好红色根脉。优秀传统文化是宁波宝贵的精神财富,锻造强大精神内核,还要传承弘扬好“四知”宁波精神,宣传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植厚诚信经营、勤劳致富、回馈社会、共同富裕的文化底蕴。
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民文明素质决定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高一分,城市的形象就美十分。城市文明程度是一座城市的内涵,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首先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其次应加强道德荣誉体系建设,打响“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等宁波名片,推广“道德银行”等宁波模式,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切实维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给予烈士子女、道德模范等群体更多关心关爱,营造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宁波曾取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好成绩,并明确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说明宁波既有良好的基础,又有更高的目标。因此,宁波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牵引,通过完善标准化常态化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开展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最后应加强舆论宣传体系建设,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尊德崇善的舆论氛围。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当前,宁波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文化娱乐消费情况看,2019年,宁波城镇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090元,在消费支出中占比为5.5%,而农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只有694元,在消费支出中占比为3%,离省里提出的2025年目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缩小城乡文化服务差距方面,重点要协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礼堂、乡村书屋等文化载体作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推动文化人才、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对照“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一院,镇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标准,宁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非遗馆建设,除鄞州区、象山县外,市、县两级均没有非遗馆。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类文化场馆,并通过数字化、社会化手段,提升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打造覆盖全域的“15分钟高品质文化生活圈”,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和“一人一艺”全民普及活动,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普惠可及的文化产品。在提升文化品质方面,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品质追求日益增长,要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积极培育引进文化高端人才,加大对宁波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原创作品在本地转化,争取更多全国性文艺活动落户宁波,以满足人民群众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提升城市文化气质。宁波人文積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以河姆渡为中心的史前文化、以天一阁为标志的藏书文化、以王阳明为灵魂的浙东文化、以“宁波帮”为代表的儒商文化等,催生了方孝孺、王阳明、黄宗羲等重量级的历史名人。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必须培育具有宁波标识的城市文化气质。对标海洋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基因解码工程,推进建设海洋文化基因库,提升水下文物考古水平,深入开展海丝、海防、海港遗存研究,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海博物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港口博物馆等一批海洋主题场馆,进一步鲜明宁波海洋文化特色。对标东方文明之都,深入挖掘河姆渡史前文化、阳明文化、弥勒文化、藏书文化等宁波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系统推进天一阁博物馆新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文化地标建设,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持续提升“书香宁波”“音乐宁波”“影视宁波”“创意宁波”建设水平,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对标宁波在全国的城市定位,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大城市宣传推广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责任编辑:姚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