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叙述岳麓山大学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入手,引入“公共艺术”的概念,论述了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及大学城公共艺术的现状,探讨现代情境下大学城的公共艺术建设。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品质;城市文化精神
长沙,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都市,它有一座万年名山——岳麓山,山旁有一条亘古长流——湘江,在山水园林之中还有一个由千年学府、众多名校聚集而成的大学城——岳麓山大学城。
岳麓山大学城以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桔子洲浮碧江心,正可谓山水洲城汇集一体。得名山之脉,从湘水之流,离城很近,离城很远,这是一个山川灵秀之地:满目的青翠,喃喃的鸟语,翱翔的飞鹰,离涛的江水;这是一个诗书流香之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文脉流传,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比肩而邻、人才辈出,人文底蕴深厚,是长沙的科教文化中心,更是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精髓所在;这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处:从这里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人史不绝书,许多有志之人正在此将理想放飞、道路拓展。岳麓山大学城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聚集了五湖四海的时代精英,寄托了千百万学子守望千年书院、百年名校、源远文化、强国富民的梦想,为时代和湖湘构筑了一个科教文化的高地平台。
岁月沉淀下独特的人文气息,随着时光的流转,淡淡散发,历久弥香,大学城现正焕发出独特魅力。城市和学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居住、学习、工作与交往的物质空间,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意志的表达和我们心灵栖息的场所。“只有那种源自于健康的心态,真实而自然的艺术才能满足于人们长久的精神愉悦”。所以我们更愿意看到,岳麓山大学城最具独特与最存价值的东西,是在硬质建设之外的那些艺术与文化的发展。
岳麓山大学城已成为人们各种知识教育、信息传递、科技发明、旅游观光、公共文化艺术交流等多姿多彩活动的大舞台。城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在不断促使人类社会向着高于一般的物质化生存需求的境地迈进,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言:“在综合城市的各种活动时,我们必须将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区别:一个是一般的人类功能,它是普通存在的,只是有时被城市的构造所强化和丰富了;另一个是城市的特有功能,它只存在于城市之中,是城市的历史渊源及其独特的复合结构的产物……但从这些功能和过程中还要产生出更高级的合作能力,并且扩大着信息交流和情感的范围。并且从这些事物中还将产生出新的目的,这些目的它不再依附于促使城市出现的那些原始需要。”公共艺术产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恰是由于城市超越了仅为市民生息的安全、生产、交易的基本职能,欲把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自由、欢乐、高尚和生活的精神家园的追求。
何为公共艺术?从字面意义上看,“它所应包含的范畴是艺术形式类型广泛的,其艺术的载体形式包括开放性的、可供公众不同方式感知的雕塑、壁画、装置、水体、建筑、城市公共设施、建筑的外表装饰及标识物、灯饰、路径、园艺和地景艺术等;同时,也应该包括公开的表演艺术和其它公开的艺术性活动。”而本文主要是指融合于公共环境空间的视觉艺术。
当代公共艺术的生长和文化职能的演变是与城市特点及其空间结构的机能相适应的。岳麓山大学城已成为长沙科技文化教育的基地和旅游风景区,但是城市在向观代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各钟弊病,如:大学城整体规划的滞后,学校、商业及市民用房错杂混乱,交通的纷扰,城市公共设施的残缺,城市服务行业的管理松散,公共艺术建设的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城的环境品质和整体形象,制约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由于岳麓山大学城整体规划的滞后,形成了校园与商业建筑、市民住宅犬牙交错的市区风貌。这既破坏了校区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了校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道路纵横交错,从校园横穿而过,便利交通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量飞驰而过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车水马龙抑或交通阻塞,给宁静的校园带来昼夜不息的噪音,安全隐患令行人如履薄冰。加之,路两旁店铺林立,各种脏残的公共设施、混乱的街道广告等,使得校园街区的视觉空间繁杂不堪。街道成为校园生活的分割物,而不是纽带和交流空间。大学城的校园没有主动的面对街道的整体景观、环境生态和街区的文化形态的综合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公共艺术赖以生存的空间特性及理想氛围。这失去了往日校园安然宁静、恬美闲致的街道景观和校园居民悠闲交往的情形。
现代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其开放性、包容性的空间结构展示了“围而不合,聚拢发散”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风格和现代国际大学的气度。校区与商业建筑、市民住宅杂集在一起,大学城在整体形象的塑造和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也缺乏建设彰显自己独特文化精神与气质的物化艺术形态,让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沿路而过,不能明澈的对大学城以及对各校的识别和确认。在公共建筑方面,有些学校的建筑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建筑也未能很好的达到其独特文化精神展示和区域标识的效果。大学城缺少校与校之间思想交流、活动交往的大型场馆。各学校大多是基于从本校的需要出发辟场设馆,没能从总体上进行整体设计。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大学城以致出现了,同处一城校与校之间不相往来、共在一校院与院之间缺乏了解、同处一系人与人之间多不相识的局面。在公共景观建设方面,从大学城的几所主要的院校来看,有些学校沿路没有特别显眼的表明其身份的文样标识物(湖南大学湖南师大也是最近才在潇湘大道的入校路口设立了校名牌,中南大学本部入口处就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校门牌坊)。校园户外缺乏公共艺术陈设如雕塑、壁画、艺术照明设计、花坛、水体、园林等。现有的也大多艺术品质不高,没有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整合,共同营造高度协调、高品位的环境空间。
公共艺术的建设,无论对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人文艺术品格,优化市民大众的品质,拓展整体社会的审美文化教育,增进市民的公共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强化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以及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和社会意义。开发规模较大的现代公共艺术工程,必然与其所在区域的土地、周边建筑形态、道路系统、原有的自然地形、地区域性质等产生整体意义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来考虑公共艺术建设的实施。为了提升岳麓山大学城的文化品位,优化环境品质,促进大学城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改造,加大公共艺术建设。现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对大学城进行长远发展的整体规划,从各个区域的机能布局需要出发,对校区及周边环境进行规划整改,优化整体环境。大学城的建设,首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是大学城建设的首要前提,校区内零散的市民住宅动员拆迁、妥善安置(这项工程在麓山南路的诸个社区已经启动)。麓山路和麓山南路除一些服务机构如银行、邮局、诊所等之外,搬迁沿路的店铺至校 区规划设置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区。麓山路和麓山南路的车辆改行潇湘大道或修建地下隧道,把此路改建成步行街,修建大学城景观中轴。这样有利于优化大学城校区的环境品质,带动相关区域及产业的和谐发展。
2、加大公共艺术的建设力度。那些与城市实用性机能和具有审美意义的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公共艺术作品,比一般的公共建筑和纯功能性的公共设施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展示城市公共领域中不同时期呈现的公共精神,公众意志和公众情环,并自然的流露出城市的过去、现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公共艺术被誉为“城市的精灵”、“城市的眼睛”和“城市的标识”等。如长沙火车站的钟楼和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毛泽东的塑像,突出显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文化精神,也成为那个区域的地标。当公共艺术作品与大众的学习、交通、购物、娱乐、休闲、交往、观赏空间达成有机的整体,使公共艺术成为城市空间中必不可少美学和精神因素。麓山路和麓山南路是岳麓山大学城的中心区域的主干道。此道平行湘江和潇湘大道,随岳麓山势横贯大学城,是交通、建筑、商业、人群最为密集、繁华的地段。让此路车辆改行潇湘大道或修建地下隧道,把此路修建成“岳麓山大学城景观中轴”。沿此路和校园其它的地方设置雕塑、壁画、灯饰、水体、园艺等公共艺术设施,和该城的自然山水、园林景观一起在营造城市视觉形象和艺术氛围的同时,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予以交融,使得大学城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公共精神潜移默化为大众的自觉意识。大学城公共艺术建设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然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立体人文生态环境,富于生机的现代园林景观。大学城在园林中,园林在大学城中,大学城人生活在文化艺术与自然山水园林交融的优美环境中。“大学城景观中轴”这条艺术长廊将成为大学城各校师生思想文化交流的纽带,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浓重的文化艺术氛围必然会引起人们(特别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引起重点的关注,成为视觉记忆的中心。
3、公共艺术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公共艺术建设的组织管理、资金的投入、公共艺术品的实施等公共艺术的实施机制问题,可以参照国内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如“百分比艺术”、企业和个人参与公共艺术的实施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使公共艺术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有序蓬勃地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品质;城市文化精神
长沙,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都市,它有一座万年名山——岳麓山,山旁有一条亘古长流——湘江,在山水园林之中还有一个由千年学府、众多名校聚集而成的大学城——岳麓山大学城。
岳麓山大学城以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桔子洲浮碧江心,正可谓山水洲城汇集一体。得名山之脉,从湘水之流,离城很近,离城很远,这是一个山川灵秀之地:满目的青翠,喃喃的鸟语,翱翔的飞鹰,离涛的江水;这是一个诗书流香之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文脉流传,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比肩而邻、人才辈出,人文底蕴深厚,是长沙的科教文化中心,更是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精髓所在;这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处:从这里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人史不绝书,许多有志之人正在此将理想放飞、道路拓展。岳麓山大学城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聚集了五湖四海的时代精英,寄托了千百万学子守望千年书院、百年名校、源远文化、强国富民的梦想,为时代和湖湘构筑了一个科教文化的高地平台。
岁月沉淀下独特的人文气息,随着时光的流转,淡淡散发,历久弥香,大学城现正焕发出独特魅力。城市和学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居住、学习、工作与交往的物质空间,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意志的表达和我们心灵栖息的场所。“只有那种源自于健康的心态,真实而自然的艺术才能满足于人们长久的精神愉悦”。所以我们更愿意看到,岳麓山大学城最具独特与最存价值的东西,是在硬质建设之外的那些艺术与文化的发展。
岳麓山大学城已成为人们各种知识教育、信息传递、科技发明、旅游观光、公共文化艺术交流等多姿多彩活动的大舞台。城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在不断促使人类社会向着高于一般的物质化生存需求的境地迈进,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言:“在综合城市的各种活动时,我们必须将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区别:一个是一般的人类功能,它是普通存在的,只是有时被城市的构造所强化和丰富了;另一个是城市的特有功能,它只存在于城市之中,是城市的历史渊源及其独特的复合结构的产物……但从这些功能和过程中还要产生出更高级的合作能力,并且扩大着信息交流和情感的范围。并且从这些事物中还将产生出新的目的,这些目的它不再依附于促使城市出现的那些原始需要。”公共艺术产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恰是由于城市超越了仅为市民生息的安全、生产、交易的基本职能,欲把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自由、欢乐、高尚和生活的精神家园的追求。
何为公共艺术?从字面意义上看,“它所应包含的范畴是艺术形式类型广泛的,其艺术的载体形式包括开放性的、可供公众不同方式感知的雕塑、壁画、装置、水体、建筑、城市公共设施、建筑的外表装饰及标识物、灯饰、路径、园艺和地景艺术等;同时,也应该包括公开的表演艺术和其它公开的艺术性活动。”而本文主要是指融合于公共环境空间的视觉艺术。
当代公共艺术的生长和文化职能的演变是与城市特点及其空间结构的机能相适应的。岳麓山大学城已成为长沙科技文化教育的基地和旅游风景区,但是城市在向观代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各钟弊病,如:大学城整体规划的滞后,学校、商业及市民用房错杂混乱,交通的纷扰,城市公共设施的残缺,城市服务行业的管理松散,公共艺术建设的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城的环境品质和整体形象,制约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由于岳麓山大学城整体规划的滞后,形成了校园与商业建筑、市民住宅犬牙交错的市区风貌。这既破坏了校区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了校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道路纵横交错,从校园横穿而过,便利交通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量飞驰而过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车水马龙抑或交通阻塞,给宁静的校园带来昼夜不息的噪音,安全隐患令行人如履薄冰。加之,路两旁店铺林立,各种脏残的公共设施、混乱的街道广告等,使得校园街区的视觉空间繁杂不堪。街道成为校园生活的分割物,而不是纽带和交流空间。大学城的校园没有主动的面对街道的整体景观、环境生态和街区的文化形态的综合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公共艺术赖以生存的空间特性及理想氛围。这失去了往日校园安然宁静、恬美闲致的街道景观和校园居民悠闲交往的情形。
现代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其开放性、包容性的空间结构展示了“围而不合,聚拢发散”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风格和现代国际大学的气度。校区与商业建筑、市民住宅杂集在一起,大学城在整体形象的塑造和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也缺乏建设彰显自己独特文化精神与气质的物化艺术形态,让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沿路而过,不能明澈的对大学城以及对各校的识别和确认。在公共建筑方面,有些学校的建筑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建筑也未能很好的达到其独特文化精神展示和区域标识的效果。大学城缺少校与校之间思想交流、活动交往的大型场馆。各学校大多是基于从本校的需要出发辟场设馆,没能从总体上进行整体设计。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大学城以致出现了,同处一城校与校之间不相往来、共在一校院与院之间缺乏了解、同处一系人与人之间多不相识的局面。在公共景观建设方面,从大学城的几所主要的院校来看,有些学校沿路没有特别显眼的表明其身份的文样标识物(湖南大学湖南师大也是最近才在潇湘大道的入校路口设立了校名牌,中南大学本部入口处就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校门牌坊)。校园户外缺乏公共艺术陈设如雕塑、壁画、艺术照明设计、花坛、水体、园林等。现有的也大多艺术品质不高,没有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整合,共同营造高度协调、高品位的环境空间。
公共艺术的建设,无论对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人文艺术品格,优化市民大众的品质,拓展整体社会的审美文化教育,增进市民的公共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强化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以及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和社会意义。开发规模较大的现代公共艺术工程,必然与其所在区域的土地、周边建筑形态、道路系统、原有的自然地形、地区域性质等产生整体意义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来考虑公共艺术建设的实施。为了提升岳麓山大学城的文化品位,优化环境品质,促进大学城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改造,加大公共艺术建设。现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对大学城进行长远发展的整体规划,从各个区域的机能布局需要出发,对校区及周边环境进行规划整改,优化整体环境。大学城的建设,首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是大学城建设的首要前提,校区内零散的市民住宅动员拆迁、妥善安置(这项工程在麓山南路的诸个社区已经启动)。麓山路和麓山南路除一些服务机构如银行、邮局、诊所等之外,搬迁沿路的店铺至校 区规划设置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区。麓山路和麓山南路的车辆改行潇湘大道或修建地下隧道,把此路改建成步行街,修建大学城景观中轴。这样有利于优化大学城校区的环境品质,带动相关区域及产业的和谐发展。
2、加大公共艺术的建设力度。那些与城市实用性机能和具有审美意义的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公共艺术作品,比一般的公共建筑和纯功能性的公共设施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展示城市公共领域中不同时期呈现的公共精神,公众意志和公众情环,并自然的流露出城市的过去、现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公共艺术被誉为“城市的精灵”、“城市的眼睛”和“城市的标识”等。如长沙火车站的钟楼和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毛泽东的塑像,突出显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文化精神,也成为那个区域的地标。当公共艺术作品与大众的学习、交通、购物、娱乐、休闲、交往、观赏空间达成有机的整体,使公共艺术成为城市空间中必不可少美学和精神因素。麓山路和麓山南路是岳麓山大学城的中心区域的主干道。此道平行湘江和潇湘大道,随岳麓山势横贯大学城,是交通、建筑、商业、人群最为密集、繁华的地段。让此路车辆改行潇湘大道或修建地下隧道,把此路修建成“岳麓山大学城景观中轴”。沿此路和校园其它的地方设置雕塑、壁画、灯饰、水体、园艺等公共艺术设施,和该城的自然山水、园林景观一起在营造城市视觉形象和艺术氛围的同时,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予以交融,使得大学城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公共精神潜移默化为大众的自觉意识。大学城公共艺术建设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然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立体人文生态环境,富于生机的现代园林景观。大学城在园林中,园林在大学城中,大学城人生活在文化艺术与自然山水园林交融的优美环境中。“大学城景观中轴”这条艺术长廊将成为大学城各校师生思想文化交流的纽带,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浓重的文化艺术氛围必然会引起人们(特别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引起重点的关注,成为视觉记忆的中心。
3、公共艺术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公共艺术建设的组织管理、资金的投入、公共艺术品的实施等公共艺术的实施机制问题,可以参照国内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如“百分比艺术”、企业和个人参与公共艺术的实施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使公共艺术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有序蓬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