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舞蹈作为文化艺术与体育教育交融的新型课程,近几年在陕西省高校发展的比较迅速,大多数普通类高等学校纷纷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但是,正因为体育舞蹈是新型体育项目,其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结构、进度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因此,普通类高等学校显现出体育舞蹈教材的匮乏与滞后,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和水平的不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利用西安高校体育舞蹈项目发展的这股劲头,以及陕西普通类高等学校比较多,体育舞蹈团队、个体专业水平很高的现实,深入研究陕西普通类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通过对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分析认识,确认在普通类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材内容涉及的诸多方面,有目的的开设体育舞蹈教学课程,为普通类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学课程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和参考,将教学提上一个新的高度与层次。
【关键词】体育舞蹈 陕西高校 教学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2-01
1.研究意义
陕西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王朝的都城所在地,省会西安更是有着 3000 多年建城史、1100 多年建都史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陕西拥有着众多的高等学校,在文化事业方面有着强大的学生基础,有着一定的事实说服力,随着体育舞蹈在国内的缓慢传入,而在上世纪 90 年代陕西已经有着众多的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积极的开展,所以说陕西省西安市的体育舞蹈项目的开展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十年其项目的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在陕西,特别是西安市外资、合资以及大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和高校学生中,对体育舞蹈的爱好和需求十分广泛,体育专业院校和普遍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大多数公共体育院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迅速发展的高校体育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模式、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与机制也在逐渐理顺。高校由于是年轻人集中的群体,为体育舞蹈进一步的发展搭建了高效的平台。
2.研究目的
虽然体育舞蹈在陕西省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下,西安各高校显现出体育舞蹈教材的匮乏与滞后,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和水平的不足。作为体育舞蹈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正是希望利用西安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入研究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师资力量和建材建设的现状,以及高校体育舞蹈发展战略与对策的研究。
3.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开设体育舞蹈专项教学的院校和开设体育舞蹈选修教学最有成效的院校,从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分析普通高校和专业性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环境,师资现状,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本项目带给学生的前景等方面,希望能为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学更好的开展,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框架及参考。
4.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的必然性
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是趋向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当代大学生在校时段从身心发展上来说,是由青年初期向中期转化的阶段。在此时段内,个体的可塑性较强,接受新知识、技能迅速,同时也具渴望交往等特点。与之相应的高校体育发展到现代,也已摆脱"肌力"中心的运转体系,适应性地派生了全面发展及其包涵美育、艺术素质的体育课形式,诸如艺术体操、形体健美、健美健身操、健美、配乐身体运动、太极拳类等课程的引入与普及。随着2002年8月6日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将不再局限在部分竞技项目上,而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把"健康第一"作为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选择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权利;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等原则。再次,随着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的孩子,她们的理念与观念已经基本不认可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我们的教育也强调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体育舞蹈项目加大力度的开展与普及是顺应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体育舞蹈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势属必然。
5.结论与建议
5.1西安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态势十分强劲,体育专业院校普遍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大多数普通院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其发展模式、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与机制也在逐渐理顺。高校由于是年轻人集中的群体,鼓励创建体育舞蹈各种学生体育舞蹈协会、社团,为体育舞蹈进一步的发展搭建了高效的平台。
5.2体育舞蹈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多功能特征,体育舞蹈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使用的教材必须考虑体育舞蹈的这多功能特征,改革教材、培训年轻教师是不能忽视的方面。
5.3西安各高校显现出体育舞蹈教材的匮乏与滞后,以及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和水平不足。研究西安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现状和对策,是西安高校体育舞蹈的可持续的重要任务。
5.4西安高校发挥陕西地域优势,可利用陕西文艺团体比较富足,体育舞蹈团队与个体水平很高的现实,积极建立协作关系。西安各高校间课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互补;聘请东部地区专业人士来西安执教、授课,加强陕西地区、西安高校和与东部强省市的地域性协作,拉动体育舞蹈在西安高校的开展。
5.5西安高校可以与省市教育局、体育局挂钩,在西安有条件和需求的中、小学建立体育舞蹈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中、小学体育舞蹈班;利用寒暑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形成多元化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
【关键词】体育舞蹈 陕西高校 教学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2-01
1.研究意义
陕西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王朝的都城所在地,省会西安更是有着 3000 多年建城史、1100 多年建都史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陕西拥有着众多的高等学校,在文化事业方面有着强大的学生基础,有着一定的事实说服力,随着体育舞蹈在国内的缓慢传入,而在上世纪 90 年代陕西已经有着众多的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积极的开展,所以说陕西省西安市的体育舞蹈项目的开展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十年其项目的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在陕西,特别是西安市外资、合资以及大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和高校学生中,对体育舞蹈的爱好和需求十分广泛,体育专业院校和普遍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大多数公共体育院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迅速发展的高校体育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模式、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与机制也在逐渐理顺。高校由于是年轻人集中的群体,为体育舞蹈进一步的发展搭建了高效的平台。
2.研究目的
虽然体育舞蹈在陕西省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下,西安各高校显现出体育舞蹈教材的匮乏与滞后,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和水平的不足。作为体育舞蹈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正是希望利用西安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入研究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师资力量和建材建设的现状,以及高校体育舞蹈发展战略与对策的研究。
3.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开设体育舞蹈专项教学的院校和开设体育舞蹈选修教学最有成效的院校,从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分析普通高校和专业性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环境,师资现状,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本项目带给学生的前景等方面,希望能为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学更好的开展,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框架及参考。
4.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的必然性
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是趋向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当代大学生在校时段从身心发展上来说,是由青年初期向中期转化的阶段。在此时段内,个体的可塑性较强,接受新知识、技能迅速,同时也具渴望交往等特点。与之相应的高校体育发展到现代,也已摆脱"肌力"中心的运转体系,适应性地派生了全面发展及其包涵美育、艺术素质的体育课形式,诸如艺术体操、形体健美、健美健身操、健美、配乐身体运动、太极拳类等课程的引入与普及。随着2002年8月6日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将不再局限在部分竞技项目上,而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把"健康第一"作为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选择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权利;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等原则。再次,随着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的孩子,她们的理念与观念已经基本不认可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我们的教育也强调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体育舞蹈项目加大力度的开展与普及是顺应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体育舞蹈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势属必然。
5.结论与建议
5.1西安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态势十分强劲,体育专业院校普遍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大多数普通院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其发展模式、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与机制也在逐渐理顺。高校由于是年轻人集中的群体,鼓励创建体育舞蹈各种学生体育舞蹈协会、社团,为体育舞蹈进一步的发展搭建了高效的平台。
5.2体育舞蹈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多功能特征,体育舞蹈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使用的教材必须考虑体育舞蹈的这多功能特征,改革教材、培训年轻教师是不能忽视的方面。
5.3西安各高校显现出体育舞蹈教材的匮乏与滞后,以及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和水平不足。研究西安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现状和对策,是西安高校体育舞蹈的可持续的重要任务。
5.4西安高校发挥陕西地域优势,可利用陕西文艺团体比较富足,体育舞蹈团队与个体水平很高的现实,积极建立协作关系。西安各高校间课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互补;聘请东部地区专业人士来西安执教、授课,加强陕西地区、西安高校和与东部强省市的地域性协作,拉动体育舞蹈在西安高校的开展。
5.5西安高校可以与省市教育局、体育局挂钩,在西安有条件和需求的中、小学建立体育舞蹈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中、小学体育舞蹈班;利用寒暑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形成多元化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