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与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993年5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4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手术标本组织蜡块,另取10例单纯性阑尾炎作为对照.应用PV6000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p53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 p53蛋白在阑尾黏液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31.0%(13/42)]高于阑尾炎组[0(0/10)](x2 =4.127,P=0.042),在阑尾黏液腺癌组表达阳性率[40.0%(12/30)]高于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组[8.3%(1/12)](x2=4.0218,P=0.044).形成腹膜假黏液瘤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45.5%(10/22)]高于无腹膜假黏液瘤组[15.0%(3/20)](x2=4.5464,P=0.033).Ki-67抗原在阑尾黏液性肿瘤中标记阳性率[45.2%(19/42)]高于阑尾炎组[10.0%(1/10)](x2=4.2374,P=0.039),而Ki-67抗原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是否形成腹膜假黏液瘤以及肿瘤病理类型等因素均无关(x2值分别为0.0961、1.5910、1.6155、2.7776,均P> 0.05).阑尾黏液性肿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组Ki-67标记阳性率高于p53蛋白阴性组(x2=7.6299,P=0.0057).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Ki-67抗原表达可以反映出阑尾黏液性肿瘤增殖活性,但单独检测Ki-67不能作为鉴别肿瘤良性及判定恶性程度的指标.p53基因突变与Ki-67抗原表达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p53蛋白、Ki-67抗原对于评估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阑尾黏液性肿瘤和腹膜假黏液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 要】
:
目的 研究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与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993年5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4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手术标本组织蜡块,另取10例单纯性阑尾炎作为对照.应用PV6000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p53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 p53蛋白在阑尾黏液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31.
【机 构】
:
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出 处】
:
肿瘤研究与临床
【发表日期】
:
2013年2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微RNA(miRNA)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miRNA芯片技术检测顺铂(DDP)耐药细胞株A549/DDP与非耐药细胞株A549的miRNA表达的差异,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验证相应mi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在细胞株中抑制或过表达目标miRNA,研究其对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为A549细胞的18倍.A549/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9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90例患者中CD133阳性42例(22.1%).CD133蛋白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镜下血管侵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P< 0.001、P=0.016、P=0.02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肝癌分化
目的 观察康复新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的保护作用,以提高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在接受直线加速器3D常规分割剂量照射时,同期应用氟尿嘧啶缓慢静脉滴注.放疗期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漱口后口服康复新口服液及蒙脱石散(思密达)悬浊液,2次/d,并对口腔黏膜进行观察及记录损伤分级.结果 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94.87%,对照组发生率为100.00%.口腔黏膜炎大部分发生于放疗第3周至第4周
目的 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胃癌卵巢转移患者中位年龄44岁,32例为绝经前.双侧卵巢转移34例(73.9%).24例(52.2%)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为印戒细胞癌.均采用了手术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组中位总体生存期16.3个月.1、3、5年生存率57.3%、16.2%和0.Cox回归分析示肿瘤细胞减灭术、转移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64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组)和40例良性胸腔积液(良性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水平,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血清和胸腔积液CEA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中老年癌症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癌症患者120例,其中经胸手术56例,经腹手术6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各60例,均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及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术中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吸入七氟醚,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前15 ~ 30 min静脉注射负荷量,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
地西他滨(DAC)是一种甲基化抑制剂,其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并代表了新的治疗观念.甲基化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内,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引起DNA低甲基化和细胞分化或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就甲基化抑制剂DAC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123例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大肠癌组织、正常肠黏膜组织及其中19例大肠癌肝转移组织及肝转移灶旁肝组织中CCL20和CCR6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趋化因子受体CCR6在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的肝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分别为2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的老年与青年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方法 对经手术切除的153例老年肺癌患者(老年组)和57例青年肺癌患者(青年组)临床病理资料及肿瘤位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周边型和吸烟者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67.3%(103/153)比52.6%(30/57),60.1%(92/153)比38.6%(22/57),x2值分别为3.858、7.760,均P<0.05],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