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设立是从树立身边实际生活出发,以身边的故事教会下一代该如何做人,如何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在教学中更应该学习用多元评价更好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会如何生活,让他们树立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多元评价 教学实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的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在于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发展的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的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析。因此,在实际《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其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施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策略。因此,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及其相应的实践至关重要。
经过多年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们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差异化的评价,让学生有所悟
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其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到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也应该注意评价的层次性,达到发展每个学生的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困难的学生,更应该针对其不同的情况做出具体而有期待性的评价进而鼓励他们学习,让他们拥有学习的乐趣。
笔者所在的三年级班上有一个学生,他头脑聪明,但是在课上总是坐不住,经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时还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笔者注意上课的时候找机会,发现他的一些优点,给予表扬,与此同时并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帮助他改掉缺点。例如,他有一次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笔者对他说:“你上课的时候能认真听讲并主动回答问题,你真棒。但是,如果你以后上课不随便说话,都专心听讲,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时间长了,就会达到教育的效果。
二、精确化的评价。让学生有所感
小学生的道德观没有确立,因此其对于事情对错判断能力不强,因此教师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学会准确地评价学生,以适当的言语,准确地评价学生。
例如在笔者所教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快乐的邻里生活》一课时,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做时,有学生回答:“我妈妈说对面邻居总是把垃圾放在我家门口,也不收拾,脏死了!他都不考虑我们,我觉得一点都不快乐!”这时笔者也会想到在实际生活中邻里之间的不快。如果这个时候,笔者顺着学生说的说自己生活中的不快,整个课堂就会变成吐槽大会。而这个时候,笔者会引导这个学生想一些生活中邻居家好的地方,后来学生说:“邻居爷爷爱养花,还送给我一盆呢,我超爱!我以后我也要帮爷爷,不给爷爷添麻烦。”这样笔者及时鼓励孩子,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及时性的评价,让学生有所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同时及时诊断学生在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和点拨,例如:“你的回答现在比较完整,但是如果再深入一些就更好了!”这样就能使学生不仅得到肯定,而且启发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并且这样的言语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更耐心地处理问题。在日常知识传授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的德育品质的培养,老师在课堂内外要及时以生活实例出发,进行一定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
在上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送老师一朵花》一课时,有一个学生说:“我以后长大了要好好挣钱,送给老师两朵花!”笔者当时就问学生:“为何想要送老师钱啊?”学生回答:“我爸爸说了,钱是最重要,最好的东西!”笔者当下就引导学生思考:“那有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啊?”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最后认为,父母的陪伴比钱重要。笔者认为,这就对学生品质道德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从而为我国下一代树立较健全的价值观,
在实际教学评价时还应当注意,不能武断地把学生多元化选择与课后统一的答案比较,从而作为衡量学生的对错,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价值取向,从教材讲授的知识中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使学生在品质、道德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多元评价 教学实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的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在于对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发展的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的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析。因此,在实际《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其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施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策略。因此,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及其相应的实践至关重要。
经过多年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们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差异化的评价,让学生有所悟
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其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到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也应该注意评价的层次性,达到发展每个学生的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困难的学生,更应该针对其不同的情况做出具体而有期待性的评价进而鼓励他们学习,让他们拥有学习的乐趣。
笔者所在的三年级班上有一个学生,他头脑聪明,但是在课上总是坐不住,经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时还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笔者注意上课的时候找机会,发现他的一些优点,给予表扬,与此同时并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帮助他改掉缺点。例如,他有一次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笔者对他说:“你上课的时候能认真听讲并主动回答问题,你真棒。但是,如果你以后上课不随便说话,都专心听讲,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时间长了,就会达到教育的效果。
二、精确化的评价。让学生有所感
小学生的道德观没有确立,因此其对于事情对错判断能力不强,因此教师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学会准确地评价学生,以适当的言语,准确地评价学生。
例如在笔者所教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快乐的邻里生活》一课时,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做时,有学生回答:“我妈妈说对面邻居总是把垃圾放在我家门口,也不收拾,脏死了!他都不考虑我们,我觉得一点都不快乐!”这时笔者也会想到在实际生活中邻里之间的不快。如果这个时候,笔者顺着学生说的说自己生活中的不快,整个课堂就会变成吐槽大会。而这个时候,笔者会引导这个学生想一些生活中邻居家好的地方,后来学生说:“邻居爷爷爱养花,还送给我一盆呢,我超爱!我以后我也要帮爷爷,不给爷爷添麻烦。”这样笔者及时鼓励孩子,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及时性的评价,让学生有所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同时及时诊断学生在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和点拨,例如:“你的回答现在比较完整,但是如果再深入一些就更好了!”这样就能使学生不仅得到肯定,而且启发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并且这样的言语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更耐心地处理问题。在日常知识传授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的德育品质的培养,老师在课堂内外要及时以生活实例出发,进行一定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
在上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送老师一朵花》一课时,有一个学生说:“我以后长大了要好好挣钱,送给老师两朵花!”笔者当时就问学生:“为何想要送老师钱啊?”学生回答:“我爸爸说了,钱是最重要,最好的东西!”笔者当下就引导学生思考:“那有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啊?”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最后认为,父母的陪伴比钱重要。笔者认为,这就对学生品质道德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从而为我国下一代树立较健全的价值观,
在实际教学评价时还应当注意,不能武断地把学生多元化选择与课后统一的答案比较,从而作为衡量学生的对错,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价值取向,从教材讲授的知识中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使学生在品质、道德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