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关键字:乡村生活;江南农村;田园风光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一首古诗。
【设计理念】
1、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仅仅要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体会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正题
1、欣赏一组美丽的乡村图片,老师旁白……
2、欣赏了这么美丽的乡村图画,你想说点什么呢?
3、导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读课题!
【教学点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伊始,老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学生熟悉的乡村四月情境,优美的音乐、动态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乡村田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自由读古诗,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相机纠正。指导“蚕”的书写; 读出诗的节奏。
【教学点评】初读感知阶段,老师给学生明确的读四遍指向,一是要读正确、流利。二是要初步读出诗的自然停顿与节奏。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读的层次性的指导。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或者看插图说出诗意思吗?小组内说。
2、汇报
3、这诗意明白了吗?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畫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 一 句
1、这一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1 句配上一幅画,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3、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方法:想画面) 教师引导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引导看图。
5.练习说话,想象画面美。
6、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7、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交响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到那些声音?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播放课件)
8、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9、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10、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侧耳听……,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此时此景,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
【教学点评】在理解诗意这一环节,老师没有按照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即逐字逐词逐句串讲)进行教学,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借助注释、插图,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更重要的是,老师将本首诗的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上。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有老师适时恰当地引领。
(二)学习第三、四句
过渡: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汇报。
引导学生看采桑养蚕,插秧种田的图片,谈体会。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
4、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 请你也仿写补充诗句。
4、班内汇报。
5、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教学点评】本环节,老师引导学生仿写诗句,既加深了对农人辛勤劳作的认识,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语言的精准性,一举两得。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诗人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吗?他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欣赏《乡村四月》歌曲。
【教学点评】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想,如果都能将学生引领进中华经典诗词的王国,让他们徜徉其间,展开想象,体验情感,我们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一定能为他们的成长打上绚灿的文化底色。
【作者简介】黄庆芳,女,1981年8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宜都市,汉族,毕业于三峡大学教育专业,本科,长期从事语文、英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宜都市第四届骨干教师。现工作于宜都市杨守敬小学,热爱学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现邮编443300;
关键字:乡村生活;江南农村;田园风光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一首古诗。
【设计理念】
1、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仅仅要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体会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正题
1、欣赏一组美丽的乡村图片,老师旁白……
2、欣赏了这么美丽的乡村图画,你想说点什么呢?
3、导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读课题!
【教学点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伊始,老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学生熟悉的乡村四月情境,优美的音乐、动态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乡村田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自由读古诗,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相机纠正。指导“蚕”的书写; 读出诗的节奏。
【教学点评】初读感知阶段,老师给学生明确的读四遍指向,一是要读正确、流利。二是要初步读出诗的自然停顿与节奏。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读的层次性的指导。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或者看插图说出诗意思吗?小组内说。
2、汇报
3、这诗意明白了吗?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畫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 一 句
1、这一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1 句配上一幅画,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3、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方法:想画面) 教师引导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引导看图。
5.练习说话,想象画面美。
6、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7、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交响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到那些声音?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播放课件)
8、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9、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10、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侧耳听……,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此时此景,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
【教学点评】在理解诗意这一环节,老师没有按照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即逐字逐词逐句串讲)进行教学,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借助注释、插图,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更重要的是,老师将本首诗的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上。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有老师适时恰当地引领。
(二)学习第三、四句
过渡: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汇报。
引导学生看采桑养蚕,插秧种田的图片,谈体会。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
4、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 请你也仿写补充诗句。
4、班内汇报。
5、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教学点评】本环节,老师引导学生仿写诗句,既加深了对农人辛勤劳作的认识,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语言的精准性,一举两得。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诗人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吗?他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欣赏《乡村四月》歌曲。
【教学点评】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想,如果都能将学生引领进中华经典诗词的王国,让他们徜徉其间,展开想象,体验情感,我们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一定能为他们的成长打上绚灿的文化底色。
【作者简介】黄庆芳,女,1981年8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宜都市,汉族,毕业于三峡大学教育专业,本科,长期从事语文、英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宜都市第四届骨干教师。现工作于宜都市杨守敬小学,热爱学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现邮编4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