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知识,更应当注重在其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探究、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学科应用水平。在下文中,笔者则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基于文本素养培养角度开展化学创新性教学。
关键词:文本;高中;化学;教学;创新
前言:
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当指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培养其文本素养的方式来不断地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化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1]。从另一角度上说,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这无疑在提示广大化学教师应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并融入新的创新要素,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发展自身的学科素养,提升其化学水平。在下文中,笔者则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创新性教学。
一、注重文本串联,解锁隐藏内容
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学习到更多的化学内容,从而在形成属于自己化学知识网络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化学学习带来的魅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这一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镁条燃烧”现象(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粉末生成)来作为演示实验,一来能够唤起学生初中阶段学习过的“镁化学性质”内容记忆,有效衔接初高中知识,二来也可以通过强烈的实验反应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现象呈现原理的探究兴趣;到后续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联系镁条燃烧的过程与结果将关注点聚焦在引导学生采用镁的化学性质进行化学现象的解释上。教师可指出,为什么实验结束后所生成的白色粉末边缘会存在黑色固体?在此引导下,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则可以自然而然应用课本内容得出:镁属于活泼金属,因此在燃烧时,既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也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黑色炭黑物质。而当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课程时,则可以将从海水中提纯镁的基本原理与镁化学性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教材中的不同单元内容紧密串联起来。此时,学生则能够在教师铺垫的知识学习网络中层层递进,不仅可以最大化地解锁教材文本隐藏知识,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注重挖掘结合点,培养创新能力
为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性素材,并找到教材内容、结构与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水平提升之间的关键结合点,并以“以点带面”的形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其化学综合素养与水平[2]。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醇酚》章节中“苯酚”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以苯酚这一有机物自身性质像学生提出探究疑问“在常温状态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小,但在65℃以上状态下,苯酚则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针对这一性质,能否设计相应实验进行验证?”。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可以吸取适量苯酚置于试管中,常温状态下添加少量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此时得浑浊液);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中加热,再观察其实验现象(浑浊液变澄清);随后,再将试管置入盛放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澄清溶液的变化情况(澄清液又恢复浑浊)。通过這样知识点结合实践创新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创新、创造能力。
三、重视过程和发展,做到学用整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不应当仅仅是把课本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参与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基本素养与能力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改善大气质量》章节时,可以鼓励学生课后针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在后续的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相应的资料收集总结时间,其中,所探讨的问题则可围绕“臭氧层为什么会空洞?”、“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否可以用相应的化学反应式表达出来?”“臭氧空洞通常会出现在青藏高原上空以及地球南北两极,这是为什么?”。经过这样的自主研究性学习以及诱思探究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培养、发展其创新、创造能力。另外,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大多教师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一味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过于忽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一基本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时,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学生在学习玩乙醇、乙醛、乙酸等相关化学知识后,教师则可以借由“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故事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杜康能够在伊川能够酿出好酒,但是杜康的儿子在镇江就只能做出酸醋?如此一来,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放到课堂上进行开放式探究学习,则是真正实现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学用整合。
参考文献:
[1]康小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3):47.
[2]赵蕾鸣.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7):20.
关键词:文本;高中;化学;教学;创新
前言:
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当指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培养其文本素养的方式来不断地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化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1]。从另一角度上说,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这无疑在提示广大化学教师应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并融入新的创新要素,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发展自身的学科素养,提升其化学水平。在下文中,笔者则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创新性教学。
一、注重文本串联,解锁隐藏内容
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学习到更多的化学内容,从而在形成属于自己化学知识网络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化学学习带来的魅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这一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镁条燃烧”现象(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粉末生成)来作为演示实验,一来能够唤起学生初中阶段学习过的“镁化学性质”内容记忆,有效衔接初高中知识,二来也可以通过强烈的实验反应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现象呈现原理的探究兴趣;到后续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联系镁条燃烧的过程与结果将关注点聚焦在引导学生采用镁的化学性质进行化学现象的解释上。教师可指出,为什么实验结束后所生成的白色粉末边缘会存在黑色固体?在此引导下,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则可以自然而然应用课本内容得出:镁属于活泼金属,因此在燃烧时,既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也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黑色炭黑物质。而当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课程时,则可以将从海水中提纯镁的基本原理与镁化学性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教材中的不同单元内容紧密串联起来。此时,学生则能够在教师铺垫的知识学习网络中层层递进,不仅可以最大化地解锁教材文本隐藏知识,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注重挖掘结合点,培养创新能力
为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性素材,并找到教材内容、结构与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水平提升之间的关键结合点,并以“以点带面”的形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其化学综合素养与水平[2]。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醇酚》章节中“苯酚”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以苯酚这一有机物自身性质像学生提出探究疑问“在常温状态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小,但在65℃以上状态下,苯酚则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针对这一性质,能否设计相应实验进行验证?”。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可以吸取适量苯酚置于试管中,常温状态下添加少量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此时得浑浊液);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中加热,再观察其实验现象(浑浊液变澄清);随后,再将试管置入盛放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澄清溶液的变化情况(澄清液又恢复浑浊)。通过這样知识点结合实践创新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创新、创造能力。
三、重视过程和发展,做到学用整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不应当仅仅是把课本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参与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基本素养与能力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改善大气质量》章节时,可以鼓励学生课后针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在后续的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相应的资料收集总结时间,其中,所探讨的问题则可围绕“臭氧层为什么会空洞?”、“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否可以用相应的化学反应式表达出来?”“臭氧空洞通常会出现在青藏高原上空以及地球南北两极,这是为什么?”。经过这样的自主研究性学习以及诱思探究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培养、发展其创新、创造能力。另外,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大多教师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一味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过于忽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一基本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时,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学生在学习玩乙醇、乙醛、乙酸等相关化学知识后,教师则可以借由“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故事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杜康能够在伊川能够酿出好酒,但是杜康的儿子在镇江就只能做出酸醋?如此一来,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放到课堂上进行开放式探究学习,则是真正实现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学用整合。
参考文献:
[1]康小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3):47.
[2]赵蕾鸣.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