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主塔越来越高,桥梁基础混凝土方量也随之增大,因此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也增大,由于温控措施不到位造成的裂缝问题也越来越多。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其耐久性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温度方面分析了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并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抗裂技术。
关键词:桥梁基础;大体积;温控
一、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
随着桥梁技术的空前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桥梁基础中应用十分广泛。如果在施工中未能充分重视,非常容易产生裂缝,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极易受到侵蚀。温度变化是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之一。
混凝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膨胀与收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与应变,结构物的外部约束阻止应变的产生,从而出现裂缝。温度裂缝深度很深,大多切断结构面,混凝土浇注早期出现的表面裂缝会随温度的变化发展为贯穿裂缝。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等。
二、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抗裂技术
(一) 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1、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其主要措施有:
(1)根据坝体的应力场对坝体进行分区,对于不同分区采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2)采用低流态或无塌落度干硬性贫混凝土。(3)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对少筋混凝土可埋放大石块,以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4)大量掺粉煤灰,掺和料的用量可达水泥用量的。(5)采用高效外加减水剂不仅能节约水泥用量约,使28d龄期混凝土的发热量减少,且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极限拉伸值。常用的减水剂有落木素、糖蜜、MF复合剂等。
2、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过去采用的低热硅酸盐水泥,因早期强度低,成本高,已逐步被淘汰。当前多用中热水泥。近年已开始生产低热微膨胀水泥,它不仅水化热低,且有微膨胀作用,对降温收缩还可以起到补偿作用,减小收缩引起的拉应力,有利于防止裂缝的发生。吉林水电站,因采用低热水泥,起到防止裂缝发生的显著作用。
(二)混凝土浇注的温控
在炎热的天气,混凝土浇注前,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维持或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搅拌机、流料槽、传送带、漏料斗、泵送管以及其他设备都应遮阳、漆成白色或盖上湿麻布来减少太阳辐射热能。浇注混凝土前,模板、钢筋及基础应喷雾或用凉水喷淋,在浇注和修整时对这些地方喷雾不仅能降低接触面和周围空气的温度,还能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从而减缓混凝土温度的升高,也使得浇注后混凝土水分的蒸发最少。在温度特别高时,将浇注混凝土的时间改在早晚或夜间,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措施可以很经济地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和开裂。
施工最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避免骨料的暴晒,加快混凝土的运输速度,保证浇筑的连续性,浇筑混凝土时尽量避免让气在太阳下直接爆晒。施工过程中应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自来水预可先放入地下蓄水池中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浇筑过程中,可以采取分仓分段进行浇筑。
(三)埋设测温元件
根据施工环境条件,通过埋设测温元件对混凝土温度监控,防止因为温度高和温度差过大造成混凝土变形开裂,通过温度监测,为下一步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是否安设降温管、测温元件提供科学依据。
温控监测就是在混凝土中埋入一定数量的测温仪器,测量混凝土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过程,检验不同时期的温度特性和温差标准。当温控措施效果不佳,达不到温控标准时,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当混凝土温度远低于温控标准时,则可减少温控措施,避免浪费。对于一些重要工程还应进行温度应力监测,即在混凝土内埋入应变计和无应力计,通过测量混凝土的应变达到了解温度应力的目的。掌握了温度应力,就能直接判断混凝土抗裂能力,预料其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和时间,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四)通水冷却
通水冷却是从散热降温角度出发,即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由此带走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该方法由于其适用性、灵活性以及能够影响整个结构物的内部温度而被广泛采用。冷却水管一般为直径25~40mm的薄钢管,平面间距90~120cm,每层混凝土设置1~2层冷却水管。冷却水为江水或深井水,按照由热中心区流向边缘区的原则,进水管口设在靠近混凝土中心处,出水管口设在混凝土边缘区。冷却管安装时要以钢筋骨架和支撑桁架固定牢靠,以防止混凝土浇注时水管变形及脱落而发生堵水或漏水,并做通水试验。冷却水管在该层开始浇注时即开始通水,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对冷却水进出口温差进行监控。冷却水的流量可控制在1.2~1.5m3/h,进出水口温差一般在15℃以内,当过大或过小应及时调整水温及流量。在通水冷却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冷却水的温度与混凝土内部的差值不能大于25℃,以防止水管周围产生温度裂缝。
(五)加强养护
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采取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为保证混凝土充分湿润,设专人不间断洒水或者采用滴水(墩顶设置水箱)养护,以确保在任何时候土工布均处于充分湿润状态。洒水次数或滴水量大小应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为度。
2、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善,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保湿养护时间。
3、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4、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響(如爆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5℃。
5、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6、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
7、自然养护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结论
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会因温度应力过大而引起温度裂缝,必须在施工中进行温度控制,避免温度裂缝产生。
在不同工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形状、尺寸、原材料和外部气候环境等千差万别,温控标准和温控措施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因时、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要避免标准和措施过严而造成浪费,又要避免标准和措施过松而达不到防裂效果。
通过原材料、浇筑、养护等温控能够实现桥梁基础大体积的抗裂。为检验温控效果每个工程都应进行适当的温控监测,通过温控监测还可对温控措施作及时的改进和调整。
参考文献
[1]魏国校.桥梁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1期.
[2]徐勇.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年2期.
关键词:桥梁基础;大体积;温控
一、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
随着桥梁技术的空前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桥梁基础中应用十分广泛。如果在施工中未能充分重视,非常容易产生裂缝,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极易受到侵蚀。温度变化是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之一。
混凝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膨胀与收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与应变,结构物的外部约束阻止应变的产生,从而出现裂缝。温度裂缝深度很深,大多切断结构面,混凝土浇注早期出现的表面裂缝会随温度的变化发展为贯穿裂缝。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等。
二、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抗裂技术
(一) 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1、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其主要措施有:
(1)根据坝体的应力场对坝体进行分区,对于不同分区采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2)采用低流态或无塌落度干硬性贫混凝土。(3)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对少筋混凝土可埋放大石块,以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4)大量掺粉煤灰,掺和料的用量可达水泥用量的。(5)采用高效外加减水剂不仅能节约水泥用量约,使28d龄期混凝土的发热量减少,且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极限拉伸值。常用的减水剂有落木素、糖蜜、MF复合剂等。
2、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过去采用的低热硅酸盐水泥,因早期强度低,成本高,已逐步被淘汰。当前多用中热水泥。近年已开始生产低热微膨胀水泥,它不仅水化热低,且有微膨胀作用,对降温收缩还可以起到补偿作用,减小收缩引起的拉应力,有利于防止裂缝的发生。吉林水电站,因采用低热水泥,起到防止裂缝发生的显著作用。
(二)混凝土浇注的温控
在炎热的天气,混凝土浇注前,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维持或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搅拌机、流料槽、传送带、漏料斗、泵送管以及其他设备都应遮阳、漆成白色或盖上湿麻布来减少太阳辐射热能。浇注混凝土前,模板、钢筋及基础应喷雾或用凉水喷淋,在浇注和修整时对这些地方喷雾不仅能降低接触面和周围空气的温度,还能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从而减缓混凝土温度的升高,也使得浇注后混凝土水分的蒸发最少。在温度特别高时,将浇注混凝土的时间改在早晚或夜间,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措施可以很经济地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和开裂。
施工最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避免骨料的暴晒,加快混凝土的运输速度,保证浇筑的连续性,浇筑混凝土时尽量避免让气在太阳下直接爆晒。施工过程中应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自来水预可先放入地下蓄水池中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浇筑过程中,可以采取分仓分段进行浇筑。
(三)埋设测温元件
根据施工环境条件,通过埋设测温元件对混凝土温度监控,防止因为温度高和温度差过大造成混凝土变形开裂,通过温度监测,为下一步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是否安设降温管、测温元件提供科学依据。
温控监测就是在混凝土中埋入一定数量的测温仪器,测量混凝土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过程,检验不同时期的温度特性和温差标准。当温控措施效果不佳,达不到温控标准时,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当混凝土温度远低于温控标准时,则可减少温控措施,避免浪费。对于一些重要工程还应进行温度应力监测,即在混凝土内埋入应变计和无应力计,通过测量混凝土的应变达到了解温度应力的目的。掌握了温度应力,就能直接判断混凝土抗裂能力,预料其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和时间,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四)通水冷却
通水冷却是从散热降温角度出发,即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由此带走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该方法由于其适用性、灵活性以及能够影响整个结构物的内部温度而被广泛采用。冷却水管一般为直径25~40mm的薄钢管,平面间距90~120cm,每层混凝土设置1~2层冷却水管。冷却水为江水或深井水,按照由热中心区流向边缘区的原则,进水管口设在靠近混凝土中心处,出水管口设在混凝土边缘区。冷却管安装时要以钢筋骨架和支撑桁架固定牢靠,以防止混凝土浇注时水管变形及脱落而发生堵水或漏水,并做通水试验。冷却水管在该层开始浇注时即开始通水,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对冷却水进出口温差进行监控。冷却水的流量可控制在1.2~1.5m3/h,进出水口温差一般在15℃以内,当过大或过小应及时调整水温及流量。在通水冷却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冷却水的温度与混凝土内部的差值不能大于25℃,以防止水管周围产生温度裂缝。
(五)加强养护
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采取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为保证混凝土充分湿润,设专人不间断洒水或者采用滴水(墩顶设置水箱)养护,以确保在任何时候土工布均处于充分湿润状态。洒水次数或滴水量大小应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为度。
2、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善,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保湿养护时间。
3、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4、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響(如爆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5℃。
5、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6、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
7、自然养护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结论
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会因温度应力过大而引起温度裂缝,必须在施工中进行温度控制,避免温度裂缝产生。
在不同工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形状、尺寸、原材料和外部气候环境等千差万别,温控标准和温控措施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因时、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要避免标准和措施过严而造成浪费,又要避免标准和措施过松而达不到防裂效果。
通过原材料、浇筑、养护等温控能够实现桥梁基础大体积的抗裂。为检验温控效果每个工程都应进行适当的温控监测,通过温控监测还可对温控措施作及时的改进和调整。
参考文献
[1]魏国校.桥梁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1期.
[2]徐勇.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年2期.